文藝美學基本理論·人的本質力量對象化
文藝美學基本理論·人的本質力量對象化
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提出的問題: “隨著對象性的現實在社會中對人說來到處成為人的本質力量的現實,成為人的現實,因而成為人自己的本質力量的實現,一切對象對他說來也就成為他自身的對象化,成為確證和實現他的個性的對象,成為他的對象,而這就是說,對象成了他自身。”“人的本質力量對象化”,就是從這段話中抽出的一個意義豐富的命題。
“人的本質力量對象化”根源于人的勞動的對象化。人在勞動過程中,把自身的力量施于對象之上,使被勞動實踐加工、改造過的對象成為顯示人的本質力量的物質載體。人的本質力量指人的一切思維、感覺和實踐能力的總和。僅就人的感覺而論,不僅包括人的五官感覺,而且包括精神感覺、實踐感覺(意志、愛等等)。
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是主體和對象“交互作用”的產物。對象之所以能成為主體的對象, “取決于對象的性質以及與之相適應的主體的本質力量的性質”所形成的“這種關系的規定性”。人的本質力量的獨特的本質,既是“它的對象化的獨特方式”,也是“它的對象性的、現實的、活生生的存在的獨特方式”,使人的產品, “成為確證和實現他的個性的對象”,“成為人的本質力量的現實”。主體和對象的“交互作用”經歷著不斷深化的歷史過程。既改變著對象,也改變著主體,并相應地改變著主體和對象的審美關系。一方面,人的本質力量創造著體現和顯示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另一方面,人的本質力量也隨著“人的本質的客觀地展開的豐富性”即隨著肯定和確證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的深刻性相應地得到提高和深化,達到新的程度和水平。因此, “為了創造同人的本質和自然界的本質的全部豐富性相適應的人的感覺,無論從理論方面還是從實踐方面來說,人的本質的對象化都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