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第一本國別體史書是什么
我國第一本國別體史書是什么
《國語》是我國第一部國別體史書著作。它記載了周王室和魯國、齊國、晉國、鄭國、楚國、吳國、越國等諸侯國的歷史。在時間上,它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即公元前990年,下至智伯被滅,即公元前453年。
《國語》和《左傳》都被看作是對《春秋》的解讀,因此也被稱為《春秋外傳》。據近代學者考證,春秋時期有專門記誦和講述從古到今的歷史官員,稱之為盲史官。盲史官講述的史事被后人集錄成書,就叫作《語》,再按照國別區分,就是《楚語》《越語》等,總稱為《國語》。現在流傳的《國語》是一些殘存記錄的匯總。
《國語》共二十一卷,其中《晉語》九卷,《楚語》二卷,《齊語》只有一卷。《晉語》記錄到智伯滅亡,即到了戰國初期。因此,《國語》的內容并不局限于春秋,但確實記載了很多春秋及其以前的重要史實。《國語》有極高的史學價值,著名史學家司馬遷在寫作《史記》時就參考了其中的內容。
關于《國語》的作者,自古以來一直存在爭議,到現在還沒有定論。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說:“左丘失明,厥有《國語》。”他第一次提出《國語》的作者是左丘明。到了晉朝,開始有人懷疑這一說法,但直到現在也沒有確鑿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