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巍的《東方》
魏巍(1920— ),當代著名作家。河南鄭州人,1937年抗戰爆發,奔赴山西抗日前線參加八路軍。1939年開始,以紅楊樹為筆名開始詩歌創作,寫有街頭詩、短詩和長詩《黎明風景》。后到延安,在抗日軍政大學學習。解放戰爭時寫有《寄張家口》、《兩年》等優秀詩歌。1950年他曾兩次赴朝,深入前線生活,創作出《誰是最可愛的人》、《年青人,讓你的青春更美麗吧!》等優秀散文,發生廣泛的強烈的影響。從1955年開始《東方》的創作,1978年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1982年獲茅盾文學獎。
《東方》是我國第一部反映抗美援朝戰爭的發生、發展和勝利全過程的長篇小說。作品寫美帝國主義冒天下之大不韙,發動侵略戰爭,把戰火一直燒到鴨綠江邊,到最后慘敗退到三八線被迫停戰,形象地再現了偉大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戰爭的歷史畫面。作者通過以鄧軍為團長,以周仆為政委的志愿軍某團隊、連隊曲折的戰斗經歷的描寫,熱烈歌頌了中國人民志愿軍崇高的愛國主義、國際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生動表明,已經站起來的東方人民不可侮,帝國主義在東方橫行霸道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這部小說成功地塑造了志愿軍英雄的光輝形象。作品中的主人公郭祥是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戰士的典型。他在對敵斗爭中,表現得機靈智慧、堅韌頑強、英勇善戰;對人民忠心不二,對愛情堅貞不渝。小說也塑造了陸希榮這個帶著資產階級個人主義參加部隊,在嚴酷的戰斗中悲觀失望、貪生怕死的反面形象,較深刻地展開了人民軍隊內部兩種思想立場、兩種人生觀的斗爭?!稏|方》以其磅礴的氣勢,史詩般的規模,濃郁的詩情,富有個性的英雄形象獲得廣大讀者的好評。作者對英雄人物的塑造,突破了英雄人物模式化,“高大全”的框子。如塑造英雄人物郭祥,既寫了他的高貴品質,又沒有回避他身上的缺點。由于作者十分熟悉志愿軍戰士的心理,他善于通過人物的行動和語言,以及一些真實的細節來刻畫人物形象。作品規模宏大,全書上、中、下三冊,六十九章,采用了前方和后方交錯的寫法。以戰爭為主線,恢復國內生產為副線,在國際、國內廣闊的社會背景上寫了軍事斗爭和生產斗爭,沒有局限于就戰爭寫戰爭,深化了主題。作品的語言優美動人,有強烈的感情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