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子·夜雨·徐再思》原文與賞析
徐再思
一聲梧葉一聲秋, 一點芭蕉一點愁, 三更歸夢三更后。落燈花,棋未收, 嘆新豐孤館人留。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憂,都到心頭。
徐再思(約1320年前后在世),字德可,嘉興人,生卒年均不詳。
這首散曲,題為《夜雨》,主要內(nèi)容則是寫雨夜的游子情思。
前兩句先寫秋夜雨景。作者選擇了在中國古典詩詞中具有傳統(tǒng)表現(xiàn)力的兩樣事物——“梧葉”和“芭蕉”——來繪制雨景,表達愁思?!耙宦曃嗳~一聲秋”,梧葉飄落,表明秋天已經(jīng)來臨;梧葉落地有聲,寫出落葉之濕沉,暗示“雨”字;“一聲”與“一聲”相對,極狀梧葉越飄越多,秋氣逼來之緊。“一點芭蕉一點愁”,雨點打在芭蕉上,恰似打在心上,引起無限愁思。“一點”與“一點”相對,形容愁思之多猶為雨點。這兩句用“一聲”“一聲”、“一點”“一點”,重在寫其所聞,而略寫其所見,正是扣住了題目上的“夜”字。寫景是為了抒情。寫秋,寫夜,寫雨,都是為了突出“愁”字,為了下文抒懷制造相宜的環(huán)境氣氛。
“三更歸夢三更后?!被貧w故鄉(xiāng),是作者日思夜想的一樁心病。歸思而成夢,可見它是如何日日夜夜地纏繞著詩人的心靈。直到“三更”才能開始作歸鄉(xiāng)之夢,說明詩人在三更之前因思念故鄉(xiāng)難以安寢;“三更”始作歸夢,此夢自然只能成于“三更”之后?!叭睂Α叭?,極言入睡之遲,好夢難成,一則表思鄉(xiāng)之苦,二則為下面回寫“棋未收”從時間上預作安排。“落燈花,棋未收”?!奥錈艋ā奔礋艋?,寫燭已點盡,回應“三更”,以示時間之長;“棋未收”,剛下過的棋子還散在棋盤上,懶得收拾。詩人鄉(xiāng)愁縈懷,孤寂難耐,便在雨夜邀人下棋,而棋后竟懶于收拾棋子,便表明思鄉(xiāng)之愁非但未能排遣,反而越下越悶了。“嘆新豐孤館人留?!薄靶仑S”,地名,位于今陜西省昭應縣境內(nèi)。作者是浙江省嘉興人。游子遠離故鄉(xiāng),客居孤館,秋風增憂,夜雨添愁,無法排遣,只有長嘆了。詩人之所以“三更歸夢三更后”,之所以遲遲不能入睡,我們從這個“嘆”字上可以看到他轉(zhuǎn)側(cè)床頭的苦狀。
那么,詩人為何日夜想著歸鄉(xiāng)呢?他為什么嘆息,有什么愁苦呢?最后三句從正面作了回答:“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憂,都到心頭?!薄罢砩鲜晔隆?,固然是指夫妻間的相親相愛,但并不僅限于此。十年來,夫妻患難與共的種種經(jīng)歷,歡樂和痛苦的種種回憶,人世炎涼的種種遭遇……都包括在這個“事”字之中。愛妻固可憐,二老尤可憂。父母年事越來越高,非但不能安享晚年清福,反而要為遠游的兒子操心, 自己心中怎能不感到痛苦和悔恨呢!這一切,就是詩人愁苦思慮的具體內(nèi)容,就是詩人嘆息難眠的心頭怨緒,就是詩人日夜急欲歸鄉(xiāng)的直接原因。這支散曲與張可久的《秋懷》,在風格上正好相反,它的結(jié)句直抒胸臆,輻照全曲,將悲秋、愁雨、歸夢、嘆孤一并收束,落入心頭,結(jié)到曲終,感情的抒發(fā)顯豁而有力。
善用數(shù)詞,尤其是將有關(guān)數(shù)量詞成對使用,是這首散曲的一個特點。以“一聲”與“一聲”相對而狀秋逼之緊,以“一點”與“一點”相對而示愁思之多,以“三更”與“三更”相對而寫入睡之遲,都對感情的抒發(fā)起了強化夸飾作用?!笆辍焙汀岸稀彪m非同詞對用,但屬概數(shù)與確數(shù)對用。“十年”,會有多年往事如過眼煙云、似一覺夢幻之嘆;“二老”則實指雙親,確而不泛。作者在其他散曲中也常喜歡用數(shù)字表情達意,而且同樣用得很好?,F(xiàn)抄錄《春情》一首如下,以供欣賞:
九分恩愛九分憂,兩處相思兩處愁,十年迤逗十年受。幾遍成幾遍休,半點事半點慚羞。三秋恨三秋感舊,三春怨三春病酒,一世害一世風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