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涇溪·杜荀鶴》原文與賞析
杜荀鶴
涇溪石險人兢慎,終歲不聞傾覆人。
卻是平流無石處,時時聞?wù)f有沉淪。
涇溪是安徽省內(nèi)的一條河流,上游多怪石暗礁,水流湍急。這首不是寫涇溪風光或以涇溪為背景敘寫故事,而是借涇溪寫人要謹慎的道理。
詩人意在說明“人兢慎”,則可以居安無危或轉(zhuǎn)危為安。要表達這一題旨,將“石險”和“平流”對舉,將安全和“沉淪”比較。按常理,人在“平流”處安全,遇“險石”易傾覆。而今卻錯位了寫,在“石險”的環(huán)境中“不聞傾覆人”,于“平流”上,卻“時時聞?wù)f有沉淪”。“不聞”是從未聽說,“時時”卻經(jīng)常發(fā)生。這樣,兩者的對比更為鮮明突出。
在雙方對比度極大的情況下,人們思維更為活躍,思考益發(fā)深入:關(guān)鍵在于“人兢慎”。由于人的謹慎從事,“石險”卻化為了“平流”,反之“平流”也如同“石險”。
詩以涇溪的具體事實說明事理,因其具體形象,故既能動人,又能服人;因其個性中寓有共性,揭示了客觀規(guī)律,也就使其理帶有了普遍性,使人緣此而馳想開去,凡事都要謹慎。謹慎了也就能居安思危,見危不懼。生活中從沒有“平流”,到處有“石險”,而自己不會“傾覆”而“沉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