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云《巫山高》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范云
巫山高
巫山高不極,白日隱光輝。
靄靄朝云去,溟溟暮雨歸。
巖懸獸無跡,林暗鳥疑飛。
枕席竟誰薦?相望空依依。
作者簡介 范云(451—503年),字彥龍,南鄉舞陰(今河南泌陽北)人。年八歲即能賦詩,南朝齊皇族竟陵王蕭子良在湖北開西邸,網羅文士,范云為“竟陵八友”之一。在齊任零陵內史、廣州刺史等職。后與沈約等助蕭衍稱梁武帝,任侍中、吏部尚書,官至尚書右仆射,封霄城縣侯。
題解 “巫山高”,漢鐃歌名,相傳鐃歌有十八曲,巫山高是其中之一。思歸之曲,雜以陽臺神女之事。巫山在今重慶市巫山縣東南,有十二高峰及神女廟。長江由此穿過,形成巫峽。
簡析 全詩八句,用六句摹寫巫山山高蔽日,朝云暮雨,懸巖暗林和走獸飛鳥,抓住了巫峽突出之點。惟末二句的聯想和抒情落入老套路,不過是依附權貴文士的無名惆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