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春宿左省》
花隱掖垣暮,啾啾棲鳥過。
星臨萬戶動,月傍九霄多。
不寢聽金鑰,因風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數問夜如何。
至德二載(757)九月,唐軍收復了被安史叛軍所控制的京師長安;十月,肅宗自鳳翔(今屬陜西)還京,杜甫于是從鄜州(今陜西富縣)到京,仍任左拾遺。左拾遺掌供奉諷諫,大事廷諍,小事上封事。所謂“封事”,就是密封的奏疏。這首作于乾元元年(758)的五律,描寫作者上封事前在門下省值夜時的心情,表現了他忠勤為國的思想。詩題中的“宿”,指值夜;“左省”,即左拾遺所屬的門下省,和中書省同為掌機要的中央政府機構,因在殿廡之東,故稱“左省”。
“花隱掖垣暮,啾啾棲鳥過。”起首兩句描繪開始值夜時“左省”的景色。看來好似信手拈來,即景而寫,實則章法謹嚴,很有講究。首先它寫了眼前景:在傍晚越來越暗下來的光線中,“左省”里開放的花朵隱約可見,天空中投林棲息的鳥兒飛鳴而過,描寫自然真切,歷歷如繪。其次它還襯了詩中題:寫花、寫鳥是點“春”;“花隱”的狀態和“棲鳥”的鳴聲是傍晚時的景致,是作者值宿開始時的所見所聞,和“宿”相關聯;“掖垣”本意是“左掖”(即“左省”)的矮墻,這里指門下省,交待值夜的所在地,扣“左省”。兩句可謂字字點題,一絲不漏,很能見出作者的匠心?!靶桥R萬戶動,月傍九霄多。”此聯由暮至夜,寫夜中之景。前句說夜空群星閃動,宮殿下臨千門萬戶,后句說宮殿上傍云霄,照到的月光也特別多。這兩句是寫得很精彩的警句,對仗工整妥帖,描繪生動傳神,不僅把星月映照下宮殿巍峨清麗的夜景活畫出來了,并且寓含著帝居高遠的頌圣味道,虛實結合,形神兼備,語意含蓄雙關。其中“動”字和“多”字用得極好,被前人稱為“句眼”,此聯因之境界全出。這兩句既寫景,又含情,在結構上是由寫景到寫情的過渡。
“不寢聽金鑰,因風想玉珂?!边@聯描寫夜中值宿時的情況。金鑰,即金鎖。玉珂,即馬鈴。兩句是說自己值夜時睡不著覺,仿佛聽到了有人開宮門的鎖鑰聲;風吹檐間鈴鐸,好像聽到了百官騎馬上朝的馬鈴響。這些都是想象之辭,深切地表現了詩人勤于國事,惟恐次晨耽誤上朝的心情。在寫法上不僅刻畫心情很細致,而且構思新巧。此聯本來是進一步貼詩題中的“宿”字,可是作者反用“不寢”兩字,描寫自己宿省時睡不著覺時的心理活動,另辟蹊徑,獨出機杼,顯得詞意深蘊,筆法空靈?!懊鞒蟹馐?,數問夜如何?!弊詈髢删浣淮安粚嫛钡脑?,繼續寫詩人宿省時的心情:第二天早朝要上封事,心緒不寧,所以好幾次訊問宵夜時辰幾何。后句化用《詩經·小雅·庭燎》中的詩句:“夜如何其?夜未央?!庇迷谶@里非常貼切自然;而加了“數問”二字,則更加重了詩人寢臥不安的程度。全詩至此戛然而止,便覺有一種悠悠不盡的韻味。結尾二句由題后繞出,從宿省申發到次日早朝上封事,語句矯健有力,詞意含蓄雋永,忠愛之情充溢于字里行間。
這首詩多少帶有某些應制詩的色彩,寫得平正妥帖,在杜甫五律中很有特色。全詩八句,前四句寫宿省之景,后四句寫宿省之情。自暮至夜,自夜至將曉,自將曉至明朝,敘述詳明而富于變化,描寫真切而生動傳神,體現了杜甫律詩結構既嚴謹又靈動,詩意既明達又蘊藉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