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東萊王學士無競·陳子昂》原文與賞析
陳子昂
寶劍千金買, 平生未許人。
懷君萬里別, 持贈結交親。
孤松宜晚歲, 眾木愛芳春。
已矣將何適, 無令白首新。
陳子昂擅長五言古詩,他的五言律詩也很出色,《送東萊王學士無競》就是有名的一首。王無競,東萊人,是陳子昂的好友,曾任殿中監察御史,為人負氣豪縱,剛直敢言,不為當權者所容,屢次受到貶抑。曾出為蘇州司馬,后貶廣州,被仇人所殺。
詩的前四句是說自己有一把價值千金的寶劍,一直視為心愛之物珍藏著,平時從未允許別人借用或轉讓的要求。現在想到您(指王無競)將要和我遠別了,所以拿它贈送給您,表示對親密朋友的深厚情誼。這里一二句極寫寶劍的貴重,上句用“千金”來衡量, 下句從心愛的程度來說明,突出了自己對這把寶劍的喜愛珍惜。三四句恰成為鮮明的對比,顯出詩人和王學士交誼的親密,還比出王學士是不同于一般的超群拔俗之士,是自己所敬慕的人。陳子昂和王無競兩人有著共同的品性,他們都任俠豪放、不畏權勢、耿直敢言,而且也都在政治上不得意,這就成為他們結交的基礎。至于以寶劍相贈除了表示友情之外,是否還有進一層的含意呢?應該說是有的。古諺說:寧為直折劍、不作曲金鉤。可見劍被當作正直不屈、剛強犀利的象征。詩人以劍贈友,也正是以這種象征意義來嘉許和勖勉友人。再說,陳子昂在詩歌創作上大力提倡要有“興寄”。這四句詩雖然沒有在字面運用比興手法,但是托物喻志的用心仍是明顯的。
“孤松宜晚歲”一句,運用古語“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以青松來比喻堅強剛毅,不為威武所屈的品格高尚的人。這里是指王無競,同時也有自勉自許的意思。加上“孤”字,表明當時社會上志行高潔者為數不多。“宜”字是說青松在歲寒的環境里才顯得蒼勁挺拔, 比喻經過黑暗勢力的打擊,才考驗出一個人的堅貞品質。這句詩的意向是在寬慰友人、勸他不要因為受打擊而灰心喪氣,表現出作者的樂觀精神。這一句和后一句也形成了強烈的對照,“眾木”當然是喻指那班庸俗的人了。“愛芳春”是說他們趨炎附勢,貪圖榮華富貴。這一句又從反面勸戒友人,不要被世俗觀念所牽制。這兩句寫的是自然現象,指的卻是人事, 比喻十分貼切精彩。
七、八兩句進一步勉勵友人,“已矣將何適?”“已”,解作“去”。意思是探問別后的歸向。(這里的歸向,不是指地點,而是指生活道路。)因為是作詩,不是對面晤談,作者就緊接著語重心長地提出希望:“無令白首新”,不要空添白發,也就是說要有所作為。語意懇切,真是慰勉有加。
綜觀全詩內容,這首送別詩沒有悲戚幽怨的情緒,而是充滿奮發駿爽的熱情。給友人以積極的鼓勵,誠摯的安慰,寫得格高語壯,別具風范。
詩人善于比興,他借物托情,把內心的情志轉化為具體的藝術形象。詩中借劍和松來贊美剛直堅強的品格,借“眾木”來指斥那些企慕榮華的人。比喻都很精切。特別是開頭四句,雖在直敘其事,但是寄寓遙深,啟人深思。本篇語言樸實無華,不事雕飾,正是陳子昂“力排雕鏤凡近之習”(明張頤《陳伯玉文集序》)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