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革論君之過》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里革論君之過
【原文】
晉人殺厲公[1],邊人以告,成公在朝[2]。公曰:“臣殺其君,誰之過也?”大夫莫對,里革曰:“君之過也。夫君人者,其威大矣。失威而至于殺,其過多矣。且夫君也者,將牧民而正其邪者也,若君縱私回而棄民事,民旁有慝無由省之[3],益邪多矣。若以邪臨民,陷而不振,用善不肯專,則不能使,至于殄滅而莫之恤也[4],將安用之?桀奔南巢[5],紂踣于京[6],厲流于彘[7],幽滅于戲[8],皆是術也。夫君也者,民之川澤也。行而從之,美惡皆君之由,民何能為焉。”
【注釋】
[1]晉人殺厲公:指公元前573年正月晉國大夫欒書和中行偃派程滑殺死了晉厲公。
[2]成公:名黑肱(gōng),魯國國君。
[3]慝(tè):奸邪,邪惡。
[4]殄(tiǎn)滅:消滅,滅絕。
[5]桀(jié):夏桀,夏代的暴君。南巢:古地名,今安徽省巢縣西南。
[6]紂:商紂,商代暴君。踣(bó):破滅,滅亡。京:指商紂王時的別都朝歌,在今河南省淇縣。
[7]厲:周厲王,周代暴君。彘(zhì):古地名,今山西省霍縣境內。
[8]幽:周幽王,周代暴君。戲:戲山,今陜西省臨潼市東。
【譯文】
晉國人殺了晉厲公,魯國防守邊境的官吏把這個消息報告給朝堂之上的魯成公。成公聽到后說:“臣子殺了他的國君,是誰的過錯呢?”大夫們沒有回答。太史里革回答說:“這是國君的過錯。統治民眾的人,他的威嚴是極大的。喪失威嚴以至于被殺,那么他的過錯一定太多了。況且身為國君,應該治理民眾并能糾正他們的邪惡。倘若國君放縱自己的私心邪念而放棄了治理民眾的事務,致使民眾之中發生的邪惡沒有人去省思解決,就會使邪惡越來越多。倘若用邪惡的方法治理民眾,陷入其中而不能自拔。施行仁政又不肯專一到底,就不能支配民眾,而使民眾瀕臨滅絕的地步也不去體恤,這樣的國君還有什么用?暴君夏桀出逃到南巢,商紂王滅亡在朝歌,周厲王被流放到彘地,周幽王在戲山身亡,這都是由于過錯太多失掉威嚴的緣故。那君臨天下的人,就好比養育民眾的川澤。君行而民從,美丑善惡都由國君引領,民眾怎么能無故弒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