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闕《呂公亭》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余闕
呂公亭
鄂渚江漢會,茲亭宅其幽。
我來窺石鏡,兼得眺芳洲。
遠岫云中沒,春江雨外流。
何如乘白鶴,吹笛過南樓。
作者簡介 余闕(1303—1358年),字廷心,一字天心,先世為唐兀人,祖籍甘肅武威,生于廬州(今安徽合肥)。順帝元統(tǒng)(1333—1335年)進士。至正十二年(1352年)代理淮西宣慰副使、都元帥府僉事,分兵守安慶。此后五六年間,余闕率元兵與紅巾軍激戰(zhàn)百余次。至正十八年(1358年)春,紅巾軍攻陷安慶城,余闕自刎后沉于安慶西門外清水塘中。有《青陽集》傳世。
題解 呂公亭,建在武昌黃鶴樓旁祭祀?yún)巫妫磪味促e)的一座亭閣。
簡析 詩人登臨武昌蛇山呂公亭遠眺,當然是景物依舊,而且激起他對前代詩人的仰慕。但作者不以黃鶴樓而以呂公亭為詩題,又愿乘白鶴而非黃鶴,大概總有別一層意思。然而“詩無達詁”,讀者未必能夠全然解其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