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詞(選一)·王建》原文與賞析
王建
樹頭樹底覓殘紅,一片西飛一片東。
自是桃花貪結子,錯教人恨五更風。
王建(約766—約830),字仲初,潁川(今河南許昌)人。出身寒微。大歷進士。晚年為陜州司馬,又從軍塞上。擅長樂府詩,與張籍齊名,世稱“張王”。在唐代詩人中,王建是以擅長素描速寫而著名的。他描寫宮女生活的《宮詞》共有一百首。有《王司馬集》。
這首宮怨詩,寫法非同一般。《石洲詩話》說:“其詞之妙,則自在委曲深摯中別有頓挫,如僅以就事直寫觀之,淺矣。”它極盡轉折起伏之幻!起伏中有轉折,轉折即在起伏中,跌宕有致,讀來膾炙人口。
詩一開篇,就把我們吸引住了。“樹頭樹底覓殘紅,一片西飛一片東。”從“覓”字上,可知在這幅畫面中有人的活動。從“殘紅”一詞上,又可知是暮春季節。這里,有景有情,寓情于景,借景言情,得言外之義,產生了人物內心世界與景物相融合的意境。長年生活在宮廷禁院的宮女,日復一日地任時光流逝,孤寂無聊,積郁成愁。你瞧,詩中的宮女們舉目望“樹頭”,低首看“樹底”,眼見得落花紛下, 自然會感慨良多。“樹頭”的花朵在不斷地掉,“樹底”的花瓣在不斷地鋪,好不凄涼!她們在注意尋找花是怎樣由“頭”到“底”離枝著地的形態。這一“覓”,不只是寫人物的神態,更重要的是寫人物的心態。這一“覓”,其實是景中人在聯想自己的身世命運:春天的衰殘,不隱含著她們傷春遲暮的情感嗎?“無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她們也象凋零的紅花,色褪不鮮,落作塵泥無人憐啊! 如果說這等景象已足以令她惆悵的話,那么風卷落花豈不更令她悲怨?風起花飛,西一片,東一片,狼藉不堪,其景的蕭瑟冷寂,自可想見。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也”(《人間詞話》)。景是傳達和烘托情的有力手段。這些宮女置身于如此的環境,想必是會觸景生情,恨風的肆虐,怨己的不幸,所謂人似落花,紅顏薄命!接下去,詩情頓時來了個轉折,宛如急流正在洶涌向前,忽地拐過一道閘門,奔向了另一條去路。“自是桃花貪結子,錯教人恨五更風”,在意境上出現了遞進。結合這兩句詩,才知一、二句詩中寫到的“樹”是桃樹,并由“五更風”上讓我們了解了宮女們徘徊在桃樹下的時間是清晨。宮女們本來是惜花恨風的,突然想起了人不如花,這是為什么呢?《詩經·周南·桃夭》云:“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用桃花結子來暗示女子出嫁。此詩“桃花貪結子”,是暗示宮女無有婚嫁生育的人生權利,本能的生理性受到壓制,痛苦得不可言說。桃花凋謝后會結出果實, 一個“貪”字將桃花擬人化,以說明其是心甘情愿的,怪不得“五更風”。而宮女們呢, 與桃花在這方面沒有可比性,因此她們一易惜花、憐花而為羨花、妒花, 一改恨風、怨風而去替風平反。這就更深一層地,也更為形象地說明了她們的怨壑難填!
王建的這首詩,語言爽切流利, 具有民歌風格。在詩的構思上,平中見奇,翻跌則出人意料,明意則情在理中,實在值得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