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春秋)
作者簡介
《論語》是一部記載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也是儒家重要經典之一。它的結集工作由孔子的門人及再傳弟子完成,原始記錄雜出于眾手,最后編定當在戰國初期。現在通行的《論語》共有20篇,內容以倫理、教育為主,記錄了孔子關于哲學、經濟、政治、美學、文學、音樂、道德等方面的言論,是研究孔子及其創立的儒家學說的主要文獻。《論語》始終如一地貫穿了孔子學說中“仁”的核心思想。其中的許多言論后來發展成為成語和格言,時常為人所引用。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陬(zōu)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他游歷列國,卻均不被重用。晚年整理過《詩》、《書》,并刪修了《春秋》。孔子長期從事私人講學,據傳先后有弟子3000人,其中著名的有72人。他提倡仁政、德治與禮樂教化,創立了儒家學派。中國的儒家學說經孔子終生倡導和歷代儒家的發展,成為了中華文化的主流,并作為中國人的指導思想逾兩千余年。孔子也因此被中國人尊為至圣先師。
入選教材作品
1。 《〈論語〉十則》(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課標教材七年級上冊,語文出版社教材九年級上冊,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義務教育教材第一冊)
2。 《〈論語〉六則》(語文出版社教材七年級上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