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人斜·雍裕之》原文與賞析
雍裕之
幾多紅粉委黃泥,野鳥如歌又似啼。
應有春魂化為燕,年年飛入未央棲。
這首詩寫宮人早喪的哀絕人寰,反映了封建社會宮廷內的冷酷無情。
“宮人斜”,指埋葬宮人的地方。在皇宮的高墻之內的妙齡女子,雖然有著錦衣玉食的生活享受,置身珠圍翠繞的富麗之地,但精神上卻是極端貧困的。她們沒有自由,沒有愛情,沒有溫暖,如同進了人間地獄,備經煎熬,被折磨得直至殞命。詩人有感于此,作詩為她們訴怨抒恨,發出了憤怒的控訴!
“幾多紅粉委黃泥”,措辭凄哀,出語挾悲,為年紀輕輕的宮人的過早進入了墳墓深深嘆息。不知有多少紅顏粉黛的女子葬身泥土了,能不叫人為之發指嗎?這使我們聯想到王建的同題詩的頭兩句:“未央墻西青草路,宮人斜里紅妝墓”,她們死得多慘、多怨啊!
“野鳥如歌又似啼”,這是悲涼氣氛的渲染,更是屈死的陰魂的哀鳴!歌何?啼何?歌她們命薄如紙,啼她們黃泉銜冤,誰聞之都凄然動容啊!
“應有春魂化為燕”,根據以上兩句的內容, 由此轉入形象的議論。在明媚的春光中,那些埋身青冢的宮人,也該魂兮歸來,化為輕燕,飛翔于清朗的大地。這種想象,實際上是詩人傷逝感情的外溢,為她們所遭受的苦難憤憤不平!她們生前被幽禁宮中,在嚴酷的宮廷律令下不敢言笑,噤若寒蟬,若有閃失,便會于廷杖下喪身,也有的因長期抑郁罹疾而亡,美好的生命就這樣被無情地扼殺了,死后荒郊僻野成了她們的歸宿之地,冷冷靜靜,年復一年,無人過問,焉得不令人感嘆噓唏!
“年年飛入未央棲”,結句發人深思,抨擊了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的罪惡。“未央”,漢宮名,這里借指宮殿。那些含恨死去的宮人,她們化為春燕,要年年棲息到宮殿來的。詩人為什么會在筆下流露出了這種奇思異想的呢?皇帝娛情歌舞于殿中,被玩弄的宮女侍奉身旁,這些一時承寵的新人,等待著的命運不也會象“紅粉委黃泥”一般嗎?這一方面揭露了統治者把自己荒淫無恥的享樂建筑在廣大婦女的不幸上的行徑,一方面暗示著更多的宮人會走向“宮人斜”的末路,象征屈死的冤魂的春燕目見歌吹舞起的場面,不似乎在對這些同是受苦人訴說著:現在你們象我們過去一樣,將來你們會象我們現在一樣嗎?宮人們,的確是“顏色如花命如葉”的!
全詩寫得折疊多致,披露到紙上的詩情頗為動人,耐人辨味。尤其是詩的三、四兩句的想象性描寫,凝聚著深婉的意念,拓寬了詩的容量,既有情的抒發,又有理的明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