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荊門送別
【題 解】
李白為了實現他的政治理想,“仗劍去國,辭親遠游”。這首五律是詩人開元十三年(725)25歲時第一次遠游,由三峽出蜀,準備沿長江東行漫游各地之際寫的。荊門,指荊門山,在今湖北宜都縣長江南岸。題中的“送別”是指江水送自己離別蜀中,鄉思旅情,盡在詩中。
注釋翻譯
鑒賞分析
這首詩以清新飄逸的筆觸,描繪了沿江東下所見的開闊形勢和新奇景象,抒寫了詩人從山壑重重的蜀地初到平原的喜悅心情和寬闊胸襟。實際上表達的是詩人對故鄉的熱愛,對祖國壯麗河山的熱愛。
本詩以其卓越的繪景取勝。中間兩聯,頷聯“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從遠處著眼,大筆寫意,寫得逼真如畫,猶如一幅長江出峽渡荊門長軸山水圖,成為膾炙人口的佳句;頸聯則從近處著眼,工筆描繪,形象奇偉,想象瑰麗,意境高遠。最后一聯也寫得別有特色,作者不寫自己對故鄉山水的依戀,而用擬人的手法寫江水不遠萬里為自己送別,使作者對故鄉的眷戀之情表達得雋永而含蓄。
全詩一氣呵成,格調激越奔放,融情入景,具有高度集中的藝術概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