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題 解】
本篇是作者早期的詞作之一,又題作《春曉》、《暮春》,通過一個年輕的貴族女子對于花事的探詢,表現了她對花事和春光的愛惜以及女性特有的關切和敏感。
【注釋翻譯】
鑒賞分析
這是一首典型的婉約詞,它以細膩的感情體味、精致的構造形式和多重的生動畫面,構成一幅情景交融、風神并茂的小令,在短小篇幅中含蘊著悠遠的韻味,為歷代文人墨客所贊賞和推許。
這首小令,內容很簡單。它寫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經歷了一場風吹雨打,詞人預感到庭院中的花木必然是綠葉繁茂、花事凋零了。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簾人”詢問室外的變化,粗心的“卷簾人”卻答之以“海棠依舊”。但憑著敏感的心靈,詞人已感到經雨之后必然綠葉豐潤而紅花憔悴了,因此禁不住連用兩個“知否”與一個“應是”來糾正其觀察的粗疏與回答的錯誤?!熬G肥紅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對春天將逝的惋惜之情。
全詞僅33字,卻展現給讀者一個多時空多場景的畫面。“昨夜雨疏風驟”,時間從昨夜到清晨,空間從簾外到簾內,兩個時空暗含著昨夜風雨飄搖和眼前安靜的居室這一動一靜兩個場景,使讀者可以由此而彼、再由彼而此地反復品味兩個場面中的意境,在不斷的轉換中獲得閱讀的快感,激發進一步的閱讀興趣。
其次,巧妙地設置了同卷簾人的問答,通過問答進行感情上的對比烘托。問者情多,答者意淡,因而逼出“知否,知否”二句。這種寫法,不僅語言精練生動,結構也由此顯得分外緊湊,使讀者有如聞其聲、如見其人的真切感。人物的身份、性格、教養以及感情上的細微差別也都歷歷在目,詞也由此而顯得生動活潑。“卻道”一句,寫出了“卷簾人”觀察上的粗疏與感情上的淡漠,它恰好襯托出作者體察的細膩與情思的深婉。沒有這種細膩的體察與深婉的情思,是不可能寫出好作品來的。
再次,詞中造語工巧,“雨疏”、“風驟”、“濃睡”、“殘酒”,都是當句對;特別是“綠肥紅瘦”一句中,成功地使用擬人化的手法,把本來用以形容人的“肥”、“瘦”二字,借來用以形容綠葉的繁茂與紅花的稀少,暗示出春天的逐漸消失。這一句不論是在語言的提煉上還是在修辭手法的使用上,都是極富創造性的。
這首總共不過33字的小令,通過生活中一個極其普通的細節,反映了作者豐富的內心世界,用語平白淺近,意境含蓄深厚,具有“弦外音,味外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