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不易文言文翻譯_知人不易文言文道理
《知人不易》是關(guān)于孔子誤會顏回的故事。
文言文
孔子窮乎陳蔡(1)之間,藜(2)羹(3)不斟,七日不嘗粒。晝寢,顏回索米,得而爨之,幾熟。孔子望見顏回攫其甑中而食之。少頃,食熟,謁孔子而進(jìn)食,孔子佯為不見之。孔子起曰:“今者夢見先君,食潔而后饋。”顏回對曰:“不可,向者煤炱入甑中,棄食不祥,回攫而飯之。”孔子嘆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猶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猶不足恃。弟子記之,知人固不易也。”故知非難也,孔子之所以知人難也。
翻譯
孔子被困在陳國和蔡國之間的地方,飯菜全無,七天沒吃上飯了。白天睡在這里,顏回則去討米,討回來后煮飯,快要熟了時,孔子看見顏回用手抓鍋里的飯吃。一會,飯熟了,顏回請孔子吃飯,孔子假裝沒看見(顏回抓飯吃的事情)。孔子起來的時候說:“剛剛夢見我的先人,我要用干凈的飯祭奠先人后再動口。” 顏回回答道:“不可以,剛剛碳灰飄進(jìn)了鍋里弄臟了米飯,丟掉又不好,所以我抓來吃了。”孔子嘆息道:“按說應(yīng)該相信看見的,但是它并不一定可信;應(yīng)該相信自己的心,而自己的心也不可以相信。你們記住,要了解一個人不容易啊。”所以要了解不難,孔子認(rèn)為要相信一個人更難啊。
注釋
(1)陳蔡:春秋時陳國和蔡國
(2)藜:野草,這里指野菜
(3)羹:湯
(4)心:此指腦子
(5)知人不易:這則寓言說明,要深入了解一個人并不容易,只憑表面現(xiàn)象判斷他人優(yōu)劣往往會出差錯。
(6)寢:躺在床上
(7)索:找
(8)佯:假裝
(9)幾:差不多
(10)爨:燒火煮飯
(11)甑(zeng)古代器具,似今日之蒸籠。
(12)炱:煤灰。
(13)向:剛才。
(14)足:足夠。
道理
即便賢如孔子,也會對自己得意的弟子產(chǎn)生誤解。我們更是如此,相信自己的想法和觀念,以為一定是正確的。其實,即使是眼中所見的事實,也可能有多種解釋。在這多種解釋中,我們會根據(jù)自己的習(xí)慣,選擇一種自己接受的解釋,而忽視了其他可能的解釋,也就不知不覺地陷入了成見與偏見之中,真相總不是那么簡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