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魚拒饋文言文翻譯及注釋
《嗜魚拒饋》是一篇寓言故事。下文是文言文之家(www.wywzj.cn)整理的《嗜魚拒饋》文言文翻譯及注釋,歡迎閱讀。
文言文
公孫儀相魯而嗜魚,一國盡爭買魚而獻之,公孫儀不受。其弟子諫曰:“夫子嗜魚而不受者,何也?”對曰:“夫唯嗜魚,故不受也。 夫即受魚,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將枉于法;枉于法,則免于相。雖嗜魚,彼必不能長給我魚,我又不能自給魚。既無受魚而不免相,雖嗜魚,我能長自給魚。”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為己者,不如己之自為也。
翻譯
公孫儀在魯國做宰相,并且特別喜歡吃魚,國人獻給他魚,他卻不肯接受。他的弟子勸他說:“您喜歡吃魚卻不接受別人的魚,這是為什么?”他回答說:“我正因為愛吃魚,所以我才不接受。如果我接受了他們獻給我的魚,我就必定要遷就于他們;遷就于他們,就必定會歪曲法律,這樣我就不能自己供給自己魚,如果不收別人給的魚,就不會被罷免宰相。”雖然(我)愛吃魚,這些人不一定再送給我魚,我又不能自己供給自己魚。如果不收別人給的魚,就不會被罷免宰相,盡管(我)愛吃魚,但別人不用送給我魚,我能夠長期自己供給自己魚。”這是明白了依靠別人不如依靠自己的道理啊!這是告訴人們,依靠為自己辦事的人不如自己去辦事。
注釋
1、公孫儀:春秋時魯穆公的相,《史記·循吏列傳》作公儀休。復姓公孫,名儀。
2、相魯:做魯國宰相。 相:做宰相。
3、嗜:喜歡,喜愛。
4、一:整個。
5、盡:都
6、受:接受。
7、弟子:學生。
8、諫:規(guī)勸君主,尊長或朋友,使之改正錯誤和過失。
9、夫子:古代對男子的尊稱。
10、唯:正因為。
11、故:所以。
12、即:假如。
13、下人:遷就他人。
14、色:臉色。
15、枉:歪曲。
16、免:罷免。
17、給:供給。
18、既無:若不。
19、雖:即使。
道理
《嗜魚拒饋》的故事之所以一直被人們傳為美談,就是因為公孫儀能夠清醒認識個人好惡,以及事業(yè)興衰成敗之間的關(guān)系,做到管住小節(jié),經(jīng)得起誘惑,慎其所好。啟示我們:清白做人,堂正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