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翁捕虎文言文翻譯注釋和道理
《老翁捕虎》是清代·紀昀《閱微草堂筆記》中記載的一篇文言文,寓意深刻。以下是老翁捕虎文言文翻譯注釋及啟示,歡迎閱讀。
文言文
族兄中涵知旌德縣時,近城有虎暴,傷獵戶數(shù)人,不能捕。邑人請曰:“非聘徽州唐打獵,不能除此患也。”(休寧戴東原曰 :明代有唐某,甫新婚而戕于虎,其婦后生一子,祝之曰:“爾不能殺虎,非我子也。后世子孫,如不能殺虎,亦皆非我子孫也。”故唐氏世世能捕虎。)
乃遣吏持幣往,歸報唐氏選藝至精者二人,行且至。 至則一老翁,須發(fā)皓然,時咯咯作嗽,一童子十六七耳,大失望,姑命具食。
老翁察中涵意不滿,半跪啟曰:“聞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賜食未晚也。”遂命役導往。 役至谷口,不敢行。老翁哂曰:“我在,爾尚畏耶?”入谷將半,老翁顧童子曰:“此畜似尚睡,汝呼之醒。”
童子作虎嘯聲,果自林中出,徑搏老翁,老翁手一短柄斧,縱八九寸,橫半之,奮臂屹立,虎撲至,側(cè)首讓之,虎自頂上躍過,已血流仆地。視之,自頷下至尾閭,皆觸斧裂矣。乃厚贈遣之。
老翁自言煉臂十年,煉目十年,其目以毛帚掃之,不瞬,其臂使壯夫攀之,懸身下縋不能動。《莊子》曰:“習伏眾神,巧者不過習者之門。”(意思是:技藝熟練能使技藝超群的人們佩服,能工巧匠也不敢在技藝熟練的人門前經(jīng)過。莊子中并沒有這兩句話,可能是作者誤記)信夫。
嘗見史舍人嗣彪,暗中捉筆書條幅,與秉燭無異。又聞靜海勵文恪公,剪方寸紙一百片,書一字其上,片片向日疊映,無一筆絲毫出入。均習而已矣,非別有謬巧也。
翻譯
紀曉嵐的同族哥哥中涵主持旌德縣縣政的時候,縣城附近發(fā)生虎害,傷了幾個獵人,卻無法捕殺(老虎)。當?shù)赜袀€人請求中涵說:“不請來徽州的唐打獵,就無法鏟除這個虎害。”于是派了一個小官吏帶著禮物前去。使者回來報告,唐打獵挑選了兩個武藝精湛的人前來,而且快到了。到了,卻是一個了老翁,頭發(fā)胡子全白了,還不時咯咯咳嗽,和一個小伙子,十六七歲罷了。中涵非常失望。姑且吩咐給他們準備飯食。老翁察覺到中涵不滿意,單腿跪下說: “聽說這只老虎離城還不到五里,先去捕殺老虎,再請我們吃飯不遲。”于是命令差役帶路前往。差役到了山谷入口,不敢向前走。老翁微笑著說:“有我在,你還害怕嗎?”進入山谷將近一半的路途,老翁回頭看著小伙子說: “這個畜生好像還在睡覺,你把它叫醒。”小伙子模仿老虎的呼嘯聲,老虎果然從林中出來,直撲向老翁。老翁拿著一把短柄斧子,長約八九寸、寬是長的一半,舉起右臂,巍然站立。老虎撲到,老翁側(cè)頭避過老虎。老虎從老翁頭頂跳過,已經(jīng)流著血撲倒在地。看那老虎,從下巴到尾巴根部,都撞上斧頭刃被割裂了。中涵于是贈給他們豐厚的禮物,并送他們回去。
老翁自己說,他練臂力十年,練眼力十年。用毛掃帚掃他的眼睛,眼珠不轉(zhuǎn)動;他的胳膊讓壯漢子當杠子攀,身體懸空吊著往下墜,胳膊一動不動。《莊子》上說:“技藝熟練能使技藝超群的人們佩服,能工巧匠也不敢在技藝熟練的人門前經(jīng)過。”確實是這樣。
曾經(jīng)看到中書舍人史嗣彪在黑暗中握筆書寫條幅,跟在燈光下寫的沒有什么兩樣。還聽說靜海的勵文恪公剪下一寸見方的紙一百片,在每片上面寫同一個字,片片疊在一起對著太陽看,沒有一筆有一點點出入。都是技藝熟練罷了,不是有奇特的竅門。
注釋
①中涵:即紀中涵,當?shù)氐目h令。
②知:主持。
③旌(jīng)德縣:今在安徽省。
④唐打獵:姓唐的獵戶。
⑤咯咯:咳嗽的聲音。
⑥哂:微笑,譏笑。
⑦仆:通撲,撲倒。
⑧頷(hàn):下巴。
⑨尾閭:尾巴根部。
⑩瞬:眼睛轉(zhuǎn)動。
?縋:把人或物由上往下放。
?勵文恪:即勵杜納。“文恪”是他的謚號。
?謬:欺詐。
道理
世間上的事,都是“功到自然成”。所謂熟能生巧,任何絕技都是經(jīng)過不斷苦練才能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