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文舉年十歲文言文翻譯賞析 孔文舉年十歲閱讀答案
【文言文】
孔文舉年十歲,隨父到洛①。時李元禮有盛名,為司隸校尉②;詣門者、皆俊才清稱及中表親戚乃通③。文舉至門,謂吏曰:“我是李府君親④。”既?通,前坐。元禮問曰:“君與仆有何親⑤?”對曰:“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尊,是?仆與君奕世為通好也⑥。”元禮及賓客莫不奇之⑦。太中大夫陳韙后至⑧,人以其語語之,韙曰:“小時了了,大未必佳⑨。”文舉曰:“想君小時,必當了了。”韙大踧踖⑩。
【翻譯】
孔文舉十歲時,隨他父親到洛陽。當時李元禮有很大的名望,任司隸校尉;登讓拜訪的都必須是才子、名流和內外親屬,才讓通報。孔文舉來到他家,對掌門官說:“我是李府君的親戚。”經通報后,入門就坐。元禮問道:“您和我有什么親戚關系呢?”孔文舉回答道:“古時候我的祖先仲尼曾經拜您的祖先伯陽為師,這樣看來,我和您就是老世交了。”李元禮和賓客們無不贊賞他的聰明過人。太中大夫陳韙來得晚一些,別人就把孔文舉的應對告訴他,陳韙說:“小時候聰明伶俐,長大了未必出眾。”文舉應聲說:“您小時候,想必是很聰明的了。”陳韙聽了,感到很難為情。
【注釋】
①孔文舉:孔融,字文舉,是漢代末年的名士、文學家,歷任北海相、少府、太中大夫等職。曾多次反對曹操,被曹操借故殺害。
②司隸校尉:官名,掌管監察京師和所矚各郡百官的職權。
③詣(yì):到。清稱:有清高的稱譽的人。中表親戚:參《德行》第18 則注②。
④府君:太守稱府君,太守是俸祿二千石的官,而司隸校尉是比二千石,有府舍,所以也通稱府君(二千石的月俸是一百二十斛,比二千石是一百斛)。
⑤仆:謙稱。
⑥先君:祖先,與下文“先人”同。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伯陽: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著有(老子)一書。師資:師。這里指孔子曾向老子請教過禮制的事。奕世:累世;世世代代。
⑦奇:認為他特殊、不尋常。
⑧太中大夫:掌管議論的官。陳韙(wěi):《后漢書·孔融傳)作陳韙。
⑨了了:聰明;明白通曉。
⑩踧(cù)踖(jí):恭敬不安,意謂恭敬而不自然的樣子。
【賞析】
《孔文舉年十歲》寫太中大夫陳韙老氣橫秋,輕視、貶低年幼的孔文舉,結果反自討沒趣。短文著重描寫人物之間的對話,用孔文舉與李元禮的對話及孔文舉與陳韙的對話,突出主人公孔文舉小時才思敏捷、智慧過人、善于應對。
【閱讀答案】
練習題:
1、解釋下列句中劃線詞語的含義。
(1)人以其語語之______
(2)詣門者_____
(3)奕世為通好_____
(4)時李元禮有盛名_____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莫不奇之。(2)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尊。
3、談談這篇短文表現孔文舉少年時的什么性格特征。
參考答案:
1、(1)話告訴。(2)前往,到。(3)累世,世世代代。(4)很大的名望。
2、(1)沒有不對他的話感到驚奇的。(2)過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經拜您的祖先伯陽為師。
3、聰明機智、出言不遜、恃才傲物、狂放自大。(意思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