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于髡獻鵠文言文翻譯|啟示 淳于髡獻鵠文言文閱讀答案
《淳于髡獻鵠》出自《史記·滑稽列傳》。
【文言文】
昔者,齊王使淳于髡獻鵠于楚。出邑門,道飛其鵠,徒揭空籠,造詐成辭,往見楚王曰:"齊王使臣來獻鵠,過于水上,不忍鵠之渴,出而飲之,去我飛亡。吾欲刺腹絞頸而死,恐人之議吾王以鳥獸之故令士自傷殺也。鵠,毛物,多相類者,吾欲買而代之,是不信而欺吾王也。欲赴他國奔亡,痛吾兩主使不通。故來服過,叩頭受罪大王。"楚王曰:"善,齊王有信士若此哉!"厚賜之,財倍鵠在也。
【翻譯】
從前,齊王派淳于髡去楚國進獻天鵝。出了都城門,中途那只天鵝飛走了,(他)就托舉著空鳥籠,編造成一套欺騙的話。(淳于髡)前往(楚國)對楚王說:“齊王派我獻天鵝,從河上過時,我不忍心(看著)天鵝口渴,(于是就)放天鵝出去喝水,(誰知)天鵝離開我飛走了。我本來想用刀刺腹部,上吊自殺,又怕別人嘲笶楚王因為鳥獸的原因使使臣自殺;天鵝(這種)長羽毛的動物相類似的很多。(我)想另買一只來頂替,又覺得這樣是不誠信的行為而且欺騙了楚王;(我)想逃亡別國,又痛心(因為)我讓兩國君主從此斷絕往來。所以過來服罪,甘愿領受大王的罪罰。”楚王說:“好,齊王有像這樣講究忠信的人!”用厚禮賞賜淳于髡,(所賜的)財物比有天鵝奉獻還加一倍。
【注釋】
1)昔者:從前。者,表停頓。
2)使:派遣。
3)鵠:又名“黃鵠”,即天鵝,珍禽之一
4)于:到。
5)邑門:都城門。這里指齊國臨淄。
6)道飛其鵠:半路上把鵠放飛走了。道,在路上。 飛,使動用法,使.....飛。 其,那。
7)徒揭空籠:只托舉著空鳥籠。徒:只;揭:舉
8)造詐成辭:編造出一套欺騙的話。詐,虛構欺騙的話。 辭,理由。
9)于:從。
10)之:取獨。
11)出而飲之:放出它來,讓它喝水。 而,表承接。 飲,給……喝。
12)去我飛亡:離開我飛逃去了。去,離去;亡,逃亡
13)絞頸:上吊。
14)而:表修飾。
15)之:取獨。
16)議:譏笑。
17)以:因為。
18)士:手下的人。
19)毛物:長羽毛的東西。
20)多相類者:相類似的很多。 類:像。
21)者:……的東西。
22)而:表承接。
23)是:這。
24)信:講信用。
25)使:交往。
26)故:所以。
27)服過:伏罪。
28)若:像。
29)此:這。
30)厚:重重地。
31)倍:加倍。
32)在:存在。
【啟示】
《淳于髡獻鵠》這則講誠信的典故雖然年代遠了點,但仍不失現實意義,
說真的,淳于髡能做到這一步,是十分難能可貴的,因為作為一個齊國向楚國敬獻禮品的使臣,在途中卻把禮品丟失了,這是一件多么嚴重的事!按那時的常情回齊國和去楚國都只有一條死路,在這生與死的考驗面前,淳于髡確實有兩條活路可走:一是逃之夭夭,從此隱姓埋名,這在當時也是行得通的,二是花錢另外買一只鵠獻給楚王,盡管弄虛作假,還是能蒙混過關的,想必在當時,淳于髡是經過一番激烈思想斗爭的,但最后淳于髡選擇了誠信,實際上也就選擇了死亡,把誠信看得比生命還重要,足見淳于髡的人品高尚,
后來開明的楚王重賞了誠信至上的淳于髡,這是淳于髡事先沒有想到的,實事求是地說,以誠信為本的中華民族并不乏淳于髡式的誠信之士,他們都把講真話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還重要,可惜的是,很多時候他們的誠信不僅沒有獲得像淳于髡那樣的獎賞,反而被打入十八層地獄,使誠信者遭殃,弄虛作假者吃香,
建立和諧社會,必須先建立起一種講誠信、講真話的環境,因此,有必要重溫“淳于髡失鵠得賞”這則典故,從中體味誠信的真諦,使之能形成一個“講誠”和“獎誠”的好環境,如此,事業興焉。
【閱讀答案】
練習題:
一、用現代話翻譯以下句子。
(1)出而飲之,去而飛亡。
(2)是不信而欺吾王也。
(3)善,齊王有信士若此哉!
二、《淳于髡獻鵠》中淳于髡是怎樣的一個人?
閱讀答案:
一、(1)放它出來喝水,(天鵝)就離開我高飛逃走了。
(2)這是不誠實而且欺騙了大王(的做法)呀。
(3)很好,齊王竟有像這樣忠信的人。
二、機敏善辯、誠信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