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叔敖納言文言文翻譯|注釋|閱讀答案 孫叔敖納言文言文啟示
《孫叔敖納言》選自《說苑·敬慎》。
【文言文】
孫叔敖為楚令尹①,一國②吏民皆來賀。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來吊③。孫叔敖正衣冠而見之,謂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④,使臣受吏民之垢⑤,人盡來賀,子獨后吊,豈有說乎?”父曰:“有說:身已貴而驕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權者君惡之,祿已厚而不知足者患處之⑥。”孫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聞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⑦,官益大而心益小,祿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謹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孫叔敖對曰:“甚善,謹記之。
【翻譯】
孫叔敖擔任了楚國的宰相,全城的官吏和百姓都因此來祝賀。有一個老人,穿著麻布制的喪衣,戴著白色的帽子,最后來慰問。孫叔敖整理好衣帽出來接見了他,對老人說:“楚王不了解我沒有才能,讓我擔任宰相這樣的高官,人們都來祝賀,只有您最后才來慰問,莫不是有什么話要指教吧?”老人說:“自己身份高了,卻對人驕橫無禮人民就會離開他,地位高了卻擅自用權的人君王就會厭惡他,俸祿優厚了卻不知足的人禍患就隱伏在那里。”孫叔敖向老人拜了兩拜,說:“我誠懇地接受您的指教,愿聽您剩下的意見。”老人說:“地位已經高,態度就更要謙虛;官職越大,處事更要小心謹慎;俸祿已經很豐厚,就千萬不要輕易索取別人的財物。您嚴格地遵守并牢記我所說的這三條,足夠把楚國治理好。”孫叔敖回答說:“很好,我一定會謹記在心。”
【注釋】
1)孫叔敖:春秋時楚國人,曾三度為楚相,為政重法任賢,頗有政績。相傳他三得相而不喜,三去相而不悔。
2)令尹:楚國官名,相當于宰相。
3)為:當,做。
4)命:指教
5)一:全。國:指都城。
6)衣粗衣:穿著麻制的喪衣。第一個“衣”名詞活用作動詞,穿衣。下句的“冠白冠”,同上,戴白色的帽子。
7)吊:吊唁,吊喪,引申為拜訪。
8)不肖:自謙之詞,沒有才能,不能干,沒有賢德。
9)受吏民之垢(gòu):這是一種謙虛的說法,意即擔任楚國的宰相一事。
10)去:使……離開。
11)患處之:災禍就隱伏在那里。
12)皆:都。
13)衣:衣著。
14)謹:小心謹慎。
15)惡:厭惡
16)意益下:越發將自己看得低。
17)心益小:意思是處事越要小心謹慎。益,更。
【鑒賞、啟示】
孫叔敖出任楚國令尹,官吏、百姓都來祝賀,卻有一位老人來吊喪,而孫叔敖不但不生氣,反而更加彬彬有禮。突出孫叔敖為官謙虛盡職,能夠聽取別人哪怕是小民百姓的意見。
《孫叔敖納言》告訴我們:為官應該謙遜盡職,能夠聽取別人的意見。
【閱讀答案】
練習題::
一、解釋下列句中加粗字:
①一國吏民皆來賀 ( )
②后來吊 ( )
③孫叔敖正衣冠而出見之 ( )
④位已高意益下 ( )
二、用現代話翻譯以下句子。
(1)人盡來賀,子獨后吊,豈有說乎?
(2)敬受命,愿聞余教。
三、孫叔敖采納了老者哪三條諫言?用原文的句子回答。
四、《孫叔敖納言》中孫叔敖是怎樣一個人?
五、歷史上和“納言”有關的事例有哪些?舉例說明。
閱讀答案:
一、①全。②吊唁。③使……端正。④越,更加。
二、(1)人們都來祝賀,只有您來吊喪,莫不是有什么話要指教吧?(2)我誠懇地接受您的指教,還想聽聽您其余的意見。
三、(1)位已高而意益下。(2)官益大而心益小。(3)祿已厚而慎不敢取。
四、孫叔敖是一個虛心求教的人。孫叔敖身居高位卻能嚴格要求自己,能正確而清醒地把握自己。
五、(1)鄒忌諷齊王納諫。(2)李斯諫逐客。(3)魯莊公采納曹劌的建議,取得了長勺之戰的勝利。(4)唐太宗善納魏征良言,開創了“貞觀之治”的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