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寧割席文言文翻譯注釋 管寧割席文言文啟示
【文言文】
管寧、華歆(1)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2)而擲(3)去(4)之。又嘗(5)同席讀書,有乘軒服冕(6)過門者,寧讀如故(7),歆廢書(8)出觀。寧割席(9)分坐,曰:"子非吾友也(10)。"
【翻譯】
管寧和華歆同在園中鋤草。看見地上有一片金,管寧依舊揮動著鋤頭,像看到瓦片石頭一樣沒有區別,華歆高興地拾起金片,然而看到管寧的神色后又扔了它。曾經,他們同坐在同一張席子上讀書,有個穿著禮服的人坐著有圍棚的車剛好從門前經過,管寧還像原來一樣讀書,華歆卻放下書出去觀看。管寧就割斷席子和華歆分開坐,說:“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注釋】
(1)管寧:字幼安,漢末魏人,不仕而終。華歆:字子魚,東漢人,桓帝時任尚書令,入魏后官至司徒,封博平侯,依附曹操父子。
(2)捉:拿起來,舉起
(3)擲:扔。
(4)去:拋去。
(5)嘗:曾經,從前。
(6)軒服冕:復詞偏義。指古代士大夫所乘的華貴車輛。軒:古代的一種有圍棚的車,冕:古代地位在大夫以上的官戴的帽。這里指貴官。
(7)故:原來一樣。如:像。
(8)廢書:放下書 。廢:放下。
(9)席:坐具,坐墊。古代人常鋪席于地,坐在席子上面。現在擺酒稱筵席,就是沿用這個意思。
(10)子非吾友也: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啟示】
“管寧割席”的故事傳頌至今,人們一直把管寧作為不慕榮華,不貪金錢的典型加以宣傳。但管寧不能一分為二地看待自己的朋友,只采取絕交的態度,實在過于片面。管寧因朋友的一二細節不符合自己做人的標準,便斷然絕交,有點苛求于人,但是,華歆貪慕虛榮,就不能怪管寧割席斷義。
但是,管寧僅以這兩件小事就斷定華歆對財富、官祿的向往之心,也未免有些武斷。不過,他很有定力,而且他發現了與華歆不志同道合,遲早會割席!
應該選擇志同道合的朋友,選擇學習專注、有修養的朋友,謹慎交友。
做事不能過于武斷,要多一點觀察,不要輕易下結論,才可以做到更好。
不要被金錢和名譽迷惑了,失去了自我,否則很難交到好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