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壺丹書文言文翻譯及注釋 金壺丹書的道理
【文言文】
景公游于紀(jì),得金壺,乃發(fā)視之,中有丹書,曰:“食魚無反,勿乘駑馬?!惫唬骸吧圃?,如若言!食魚無反,則惡其鳋也;勿乘駑馬,惡其取道不遠(yuǎn)也。”晏子對曰:“不然。食魚無反,毋盡民力乎!勿乘駑馬,則無置不肖于側(cè)乎!”公曰:“紀(jì)有書,何以亡也?”晏子對曰:“所以亡也。嬰聞之,君子有道,懸于閭;紀(jì)有此言,注之壺,何鄙也,不亡何待乎?”
【翻譯】
齊景公在原紀(jì)國的土地上游歷時,得到一個金壺,就打開一看,里面有紅筆寫成的文字:“吃魚只吃一面,不翻過來吃,不要乘坐劣馬?!?/p>
景公說:“有道理!就像這樣說的!吃魚只吃一面,不翻過來吃,是因?yàn)椴幌矚g它的腥味;不乘坐劣馬,是不喜歡它走不了遠(yuǎn)路?!?/p>
晏子回答說:“不是這樣啊!吃魚只吃一面,不翻過來吃,是說不要用盡老百姓的力氣。不要乘坐劣馬,是說不要讓沒有才能的人在國君身邊?!?/p>
齊景公說:“紀(jì)國有這樣深刻的言語,為什么會亡國呢?”
晏子回答說:“有這樣的言語也會亡國。我聽說:君子有治理國家的好策略,一定會公行于天下。紀(jì)國有這樣的言語,卻藏在金壺里,不亡國還要等到什么時候呢?”
【注釋】
1 景公:春秋時齊國的國君。
2 紀(jì):原是春秋時期一個諸侯國,后為齊國兼并。
3 發(fā):打開。
4 反:同“翻”
5 若:代詞,這個,這樣。
6 惡:討厭。
7 鳋(sāo):魚腥味。
8 道:治國的道理。
9 晏子:名嬰,春秋時齊國的國相,著名政治家和外交家。
10 不然:不是這樣的。然:這樣的。
11 駑馬:劣馬。
12 不肖:沒有才能的人。
13 何以:為什么。
14 閭:里巷的大門。
15 鄙:粗俗
【金壺丹書的道理】
1、有法不實(shí)行,便像無法一樣。
2、一個人如果只是將修身的格言置于左右,卻并不打算實(shí)行,他就不可能獲得長進(jìn);一個國家如果不能將治國良策付諸實(shí)踐,那么再好的國策也只能是一句空話!
3、大道理不應(yīng)該空掛在嘴上,而應(yīng)該親身去實(shí)踐。
4、有了正確的結(jié)論而不去實(shí)踐,也是毫無用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