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描寫蘇武的句子匯集5篇
與蘇武相關的高考作文素材
【第1句】:人物事略
蘇武(公元前140--前60),以盡忠守節而聞名的西漢大臣。字子卿,杜陵(今陜西西安東南)人。武帝天漢元年(前100年)以中郎將出使匈奴,后被困于北海(今俄羅斯貝加爾湖),以牧羊為生。蘇武在匈奴前后十九年。
【第2句】:名家點評
(漢)班固:孔子稱"志士仁人,有殺身以成仁,無求生以害仁","使于四方,不辱爵命",蘇武有之矣。
(唐)李白:蘇武在匈奴,十年持漢節,白雁上林飛,空傳一書札。牧羊邊地苦,落日歸心絕,渴飲月窟水,饑餐天上雪。東還沙塞遠,北愴河梁別,泣把李陵衣,相看淚成血。(《蘇武》)
(唐)溫庭筠:蘇武魂銷漢使前,古祠高樹兩茫然。云邊雁斷胡天月,隴上羊歸塞草煙。回日樓臺非甲帳,去時冠劍是丁年。茂陵不見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蘇武廟》)
(元)張養浩:為臣惟命敢辭難,脫遇艱難亦自安。試看子卿持節處,雪花如席不知寒。(《蘇武》)
【第3句】:素材運用
話題1: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
快樂的人生,也會有痛苦,有的人能直面挫折,化解痛苫,而有的人卻常常夸大挫折,放大痛苦。不一樣的選擇,不一樣的人生之旅,要讓我們心里的戈壁荒原開滿鮮花,就只有直面挫折,而不是放大痛苦。
當蘇武被流放到北海時,北海的羊群咩咩地叫著,似在歡迎這位堅貞不屈的大漢臣子。這十幾年的痛苦如果可以當作是一次挫折,那么這次挫折無疑是痛苦的,可是這位放羊老人卻未曾放大痛苦,于是十幾年后,大漢的丹青上書寫下了民族不屈的堅貞氣節。
人生只有走出來的美麗,沒有等出來的輝煌,因此直面挫折,化解痛苦才是我們的最佳選擇。(2004年高考滿分作文《生命是一朵常開不敗的花》節選)
話題2:相信自己和聽取別人意見
蘇子卿在貝加爾湖湖畔。他披著一件白羊裘,氈履,氈裳,氈巾覆首,獨立在蒼茫無際的西伯利亞荒原當中,有雪潮一樣的羊群在他背后。他在孟春的黃昏時分,待要歸返穹廬,背景中貝加爾湖上的冰濤,與天際的白云波連山豎。
他向著東行,遙遙地望南翹首:眼陣中含蓄著無限的悲哀,又好像燃著希望一縷。他只相信自己,只相信自己的祖國。
他的心里只有大漢。衛律的勸說他不聽,李陵的意見他當耳旁風。他新娶的`胡女的眼淚留不住他,他的小兒子的小手拽不住他的衣襟。他誰的話都不聽,他用他的堅持塑造了他自己。
一個野花爛漫的碧綠的大平原,平原中立著一個持杖的女人,背后也涌著一群歸羊。那是蘇武歸國后的風光,他的棄妻,他的群羊無恙;可那牧羊女人的眼中,那含蓄的是悲憤?還是凄涼?(《女神》節選)
話題3:心靈的選擇
荒涼的北海,羊群咩咩地叫著,不遠處坐著一位手持漢節的人,從黑發到白頭,用半生的心血續寫著丹青。南方,皇帝一代又一代,然而,誰也不記得,遙遠的北海上,立著一座漢朝不倒的豐碑。
漢節上的漆一層層褪去,老人的眼里卻始終燃著一絲火光,作文素材《作文素材之蘇武(1)》。匈奴的可汗懼怕:"怎么還有這么固執的人?"他更無法理解,這半生的重量承起的竟是中華民族永世的驕傲!
在生命的天平上,有人選擇個人的榮辱得失,但是更有人選擇個性的無礙釋放,國家的繁榮太平,民族的堅貞氣節。而往往是這些人,托起生命的天平,緊握永恒的繩索,在生命與永恒的拔河中,探到永恒的答案。(2002年浙江高考優秀作文《與永恒拔河》節選)
話題4:自尊與他尊
《蘇武傳》中有這樣一個細節,當蘇武與其副使張勝同被單于抓獲后,面對單于的誘惑和威逼,蘇武選擇了精忠報國,而張勝最終選擇了投降。以常理推斷,對蘇武的寧死不屈和拒不投降,兇殘的單于不可能不殺他。但正是由于蘇武的這種節操,卻贏得了單于的尊敬和歷史上的美名。而張勝、李陵乃至衛律,則被永遠地釘在了恥辱柱上。事實上,歷史上由于自尊而獲得他尊的例子不勝枚舉。(《蘇武的尊嚴》節選)
話題5:道德與名節
中國人歷來看重道德與名節。舊時高潔的文人即使在百般困頓之中,依舊保持"人淡似菊"的操守。古代烈女被市井潑皮碰碰手臂,竟然利刃斷手,以致留下烈節牌坊。漢代蘇武被迫牧羊,在冰天雪地中"渴飲雪,饑吞氈",歷盡難中難,心如鐵石堅,凜然持漢節而不改其志。"時窮節乃現,一一垂青史"。所有這些,都留下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佳話。(《道德與名節》節選)
話題6:信念
在蘇武出使匈奴時,因隨行人員參與了匈奴人的叛亂而被扣留。在危難之中,蘇武處處維護民族的尊嚴和國家的利益,既表現了對匈奴的修好之愿,又抱定必死的決心,決不"屈節辱命"。面對衛律始而威脅,既而利誘,最終又以斷水絕糧相逼等手段的逼迫,他從容處之。在受審時,他甚至以自刎來避免受辱。后來的審訊中,衛律當場"劍斬虞常"以此脅迫漢使,副使張勝在此情況下投降了,而蘇武面對衛律之劍,巋然不動。衛律又以富貴勸誘,蘇武則直言怒斥,更以兩國安危責之。在匈奴將他置于凍餓之境時,蘇武仍然沒有屈服,憑借頑強的意志和信念,他在極為艱苦的條件下還是"杖漢節牧羊,臥起操持",念念不忘自己是漢朝的使者。匈奴又派故人李陵來勸降,企圖打消他對漢朝的眷戀之情,蘇武不作正面的交鋒,只是以君臣和國家的大義自剖心跡,反倒使李陵感到羞愧,無言以對。(《信念》節選)
話題7:選擇
悠悠歲月,歷盡多少冷暖:滾滾浪花,淘盡多少英雄,但偉人之風永存。
那是蘇武牧羊的北海吧!蘇武選擇了中華民族的偉大氣節,發揚了華夏文明的優良品德。這樣的選擇崇高、無私!
浩浩天地,朗朗乾坤,多少仁人志士留芳百世,雖死猶榮。他們或是崇高無私,或是明智無悔,或是崇高質樸。正是他們所做出的無上光榮的選擇,使得我們的民族摺焰生輝,使華夏文明萬古流芳。
歷史選擇了蘇武,蘇武選擇了崇高無私,選擇了明智,選擇了質樸。那是一個響當當的名字,是歷史的星空中最耀眼的星座,引領著后來者在暗夜里找尋生命的座標,勇往直前而不迷失。(《無尚的選擇》節選)
話題8:堅持
當蘇武牧羊于北海時,單于派降將李陵到北海勸說蘇武投降。李陵說:"單于誠心誠意等待您歸順,看來永遠不會讓您回大漢了。白白地在這荒無人煙的地方受罪,有誰知道您對朝廷的忠義呢?"李陵歷數蘇武出使匈奴以后一家的悲慘遭遇(大哥和弟弟被迫自殺,母親去世,妻子改嫁,兒女不知去向),妄圖動搖蘇武歸漢的決心。但是,蘇武卻堅定地說:"我平時就希望為朝廷拋頭顱、灑熱血,如今有了舍身報效的機會,就是挨刀斧、下湯鍋,也是甘心樂意的。"他始終不受誘惑,為后人所頌仰。(《熱愛祖國堅貞不屈的使者》節選)
與蘇武對話的作文600字
北海的羊群咩咩地叫著,孤單的身影,揮一桿羊鞭,與冷月為伴,傲視大漠飛雪。你的身影深深鐫刻在我們的心底。
朦朧中,你的身影仿佛臨近,謀反牽連,你靜坐受審,“屈節辱命,雖生,何面目以歸漢!”擲地有聲,劍拔出鞘,欲自刎謝罪,忠君愛國令單于欽佩。我不禁想問你牽連受審,何至于自刎謝罪,你卻告訴我:“為使喪節辱命,寧死而不足惜”,你將愛國的節操寫在大漠。
單于勸降,你寧死不從,舉劍擬擊,你自巋然不動;賜號稱王,你毫不動搖;榮華富貴,你視如糞土。我問你為何如此堅定,你只言:“忠君愛國我本心,賜號稱王有何妨,此乃大丈夫也。”好一句氣勢磅礴,振奮人心的“大丈夫”可你舍生與貴而被幽,于地窖冰寒,絕不飲食,臥身嚙雪,旃毛并咽,這滋味可怎樣忍受,你無聲的苦楚,將愛國的信念燃燒于冰天雪地。
流放北海無人處,放牧公羊,欲使你永不召回,稟食不止,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手持漢節,臥起操持,我知道你所持之節是你對大漢的'忠心,節旄盡落,也改變不了你對大漢的忠誠。我問你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你言:“生是大漢人,死是大漢臣。”
出使羈留匈奴19年,你從未屈服,兩次自戮,幽禁斷食,北海牧羊,李陵勸降而不動搖,面對周圍環繞的屈節仕敵之人,你持節如一,堅貞不移。衛律勸降,舉劍欲擊,汝不動;榮華富貴誘惑,汝不應;家遭不幸,皇上不明,汝不變。一片赤誠,流放于荒山原野,忘卻富貴,成就氣節,銘記祖國,錚錚傲骨。
你的生命因你而輝煌,你的身影漸行漸遠,可我們無法忘記,你漫天風雪中且歌且行的身影。遙遠的北海,你為我們佇立起一座不朽的豐碑。
兩千多年過去了,蘇武的崇高氣節成為中國人的榜樣,他將永遠是我們中華民族不朽的豐碑。
凜凜的民族氣節,赫赫的民族英雄,一生飽受苦難的你,把那光禿禿的旌節升華為一段千古驚奇,書寫了一段流傳千古的悲歌。
與中秋節相關的作文素材
中秋節,在老家叫過八月十五,那是個怎么過法兒呢?月餅自然是主角。
隨著節日的臨近,小賣鋪里的貨架上悄悄的多起了各種包裝的月餅,還好大都是簡裝的,一般是五個一包,也有打月餅的店鋪攤點兒,自帶雞蛋什么的,讓人家給加工,自己掏個手工費。月餅的口味也隨著歲月的變化而變得豐富。小時候,餡料很單一,基本都是五仁的,里面還加了紅綠兩種細絲條,一直搞不懂是什么原料做的,但清楚的記得那種口味,是自己最不能容忍的,吃到它們,往往連嘴里的月餅一塊兒吐出。后來,父親去外地出差,趕上臨過節,會帶回來其他口味兒的月餅,記得有一種是脆皮的,說是香港風味,吃了感覺也就那么回事。前幾年,月餅興起了果餡,什么香蕉、橘子、鳳梨的,吃著還行,扛餓,后來看配料表,才發現原來統一是冬瓜蓉搭配的果味香精,以后也就不怎么吃了,還嘗過肉餡兒的,里面不是肉塊,是打碎的餡料,更沒有想象中的好吃。再后來,妻拿回來的蛋黃餡兒的和巧克力餡兒的月餅我還是蠻喜歡的。
還有一個活動就是打棗兒,一般都在上午,因為早上的棗兒最甜,家鄉還有句俗話叫“七月十五棗兒上色兒(shai),八月十五棗兒上桿兒”,大人登到高處,或站到房上,揮舞一根長長的竹竿,照著棗樹一頓亂敲,翠甜的紅棗伴著葉子啪啪落地,有時棗兒砸到頭上,還是挺疼的,但喜悅早已把它沖淡,全然不顧,自家人拿著簸萁籃子撿棗兒,樹下多了聞聲感來撿棗兒吃的鄰居,拿住一個,用手擦兩下,放嘴一咬嘎嘣脆,細甜,撿兩把,放進自己的口袋,再加上鄰里之間嘻嘻哈哈的寒暄,人們享受著豐收的熱鬧。自家的棗樹,因為前些年翻修房屋,無奈刨了,后來在院墻外,滋生幾次,都被砍掉,后來就沒有再砍,現在已經長成了搟杖粗細,結的棗兒還不少,每次回家,兒子總要嚷嚷著夠棗兒吃,告訴他還沒有紅呢,他會高聲說他發現了紅的,其實那是壞了的,不知道這次能不能趕上打棗兒,也好和父母孩子一起享受一下這個樂趣。
午飯,在老家是正餐,因為農活大都是白天,這也是幾千年農耕社會生活的遺留。八月十五當天中午,一般家家都炒大鍋菜,準確的說,應該是熬或燉,但我們那兒都這么說,我家一般都是冬瓜菜。 冬瓜片,五花肉,粉條,過油豆腐,混合的香味,從廚房飄出,迷漫整個院子,揭開鍋,端出饃饃(饅頭)箅子,撒上父親提前調好的芫荽蔥花料汁攪勻,一人一碗,就上宣騰騰的.白饅頭,美味自不必多說。
晚上,當明月初上,母親會在院子里支上小桌,上面擺上月餅,瓜果,往往是蘋果,梨,石榴,橘子,香蕉之類,還有香爐,對月跪拜,祈禱五谷豐登,風調雨順。這不能算是迷信,這是千百年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最淳樸的感情。古往今來,多少詩人都將優美的詩句毫不吝嗇的給了中秋月:從李白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到蘇軾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詩人把世間最普通的兩件東西串聯了起來,于是,月給酒增添了浪漫,酒給月披上了朦朧。自此,詩人更是借月抒情,辛棄疾寥寥幾句”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便勾畫出了一副鄉村夜景,美不勝收... ...
現在,中秋節成了法定假日,但生活方式的轉變和生活壓力的增大,已經很難讓人們再過著那種“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看房涼估時間做飯的生活了,多數年輕人都離開家鄉,到或遠或近的城市工作生活。中秋節多了超市商家的宣傳,多了精致包裝的月餅,人們卻普遍感覺節日的氣氛淡了,除了吃兩口月餅,再也想不出其它的。沒有了往日家人的團聚,沒有了院中品茶賞月,吃月餅,話家常,成了戶戶高樓,陽臺上窺月。是啊,社會的車輪不會倒轉,一切的一切,都會成為自然而然,可“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美好愿景,亙古不變!
與合作相關的作文素材
合作作文素材(一)
【第1句】:惟有具備強烈的合作精神的人,才能生存,創造文明,關于合作的作文素材。―――泰戈爾
【第2句】:一朵鮮花打扮不出美麗的春天,一個人先進總是單槍匹馬,眾人先進才能移山填海。―――雷鋒
【第3句】:離開眾庶,則無英雄。―――李大釗
【第4句】:人們在一起可以做出單獨一個人所不能做出的事業;智慧、雙手、力量結合在一起,幾乎是萬能的。―――韋伯斯特
【第5句】:人多了,各人肩膀上的責任就減輕了。―――易卜生
【第6句】: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第7句】:若不團結,任何力量都是弱小的。―――拉封丹
【第8句】:單調難成曲,群柱可擎天。―――徐特立
【第9句】:不管一個人多么有才能,但是集體常常比他更聰明和更有力。―――奧斯特洛夫斯基
【第10句】:期望得到贊許和尊重,它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的本性中,要是沒有這種精神刺激,人類合作就完全不可能,作文素材《關于合作的作文素材》。―――愛因斯坦
合作作文素材(二)
【第1句】:合作無間
(合作才能成功)
希爾頓集團是當今旅店業中的翹楚,在五大洲都有它的分布,200多幢巍峨壯觀的高樓大廈遍布世界各都市。希爾頓集團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其最值得稱道的是集團上下團結一致。唐拉德?希爾頓曾這樣說過:“我可能是得克薩斯州最幸運的人,是福中之人,這種福來自于友誼,來自于志同道合的`伙伴,我希望我的一生能永遠與同僚相處愉快,合作無間,因為我的福來自于他們。”
不僅希爾頓集團是這樣,其實,當今世界,加強合作已越來越成為時代的要求。小到個人,大到國家,都需要各種形式的合作。
【第2句】:阿豺折箭
(合作可使自己的力量變強)
南朝劉宋時西北方少數民族吐谷渾的首領阿豺有20個兒子。有一天,阿豺對他們說:“你們每個人給我拿一枝箭來。”阿豺接了箭就一一折斷了扔在地下。隔了一會兒,阿豺叫來他的弟弟慕利延,對他說:“你拿一支箭來把它折斷。”慕利延把那支箭折斷了。阿豺又說:“你這回拿19支箭把它們一塊兒折斷。”慕利延辦不到。阿豺說:“你們知道嗎?一支箭是容易折斷的,許多箭合在一起就很難折斷了。所以,只有大家齊心協力,我們的國家才能鞏固。”
吐谷渾首領阿豺臨終之前,用“單者易折,重則難摧”設喻,告誡他的兒子們要齊心協力,共同把國家治理好。
合作作文素材(三)
【第1句】:篝火能把嚴寒驅散,團結能把困難趕跑。(壯族)-諺語
【第2句】:二人同心,其力斷金。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第3句】:深水藏大魚(西班牙)。
【第4句】:一人想一點,兩人添一點,三人湊齊全。
【第5句】:孤雁難飛,孤掌難鳴。
【第6句】:十個種竹,一年成林,一人種竹,十年成林。
【第7句】: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中國諺語
【第8句】:眾人里面有圣賢,土石里面有金銀。
【第9句】:微風聚在一起,就有臺風的力量(越南)。
【第10句】:惡狼難敵眾犬,好手難打又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