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描寫車前草的句子集錦90句
車前草散文閱讀答案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題。(16分)
車前草
百草中我最鐘愛的是車前草。它實在普通得很,山溝里,小路旁,任意牛羊踐踏,隨便路人嫌棄。夏天,爺爺在驕陽里,一遍又一遍地扯路旁的車前草。“扯這些莫名堂的草干啥?”爺爺不回答我,把扯了的車前草拿到太陽壩里去曬。爺爺不說,含笑的眉目間隱藏著莊重和嚴肅,我還是說:“這是一味藥哦?賣了可以換錢。”爺爺不說,把一束車前草放在我的手里:聞聞。我聞,青豌豆角的氣息,深綠的色彩。
當時,我注意到了那從綠葉中抽出的花穗,獨獨的一枝花穗,綠白色。在原野上,它的花一點不惹眼,但很干凈,就像鄉村女子那間干凈的閨房。秋天的時候,花穗就結蒴果,這時候它的心情很好,偶爾抿嘴一笑,果內細小,溜圓的種子就會一一滾出。哈哈,就像鄉村在草叢里遺失的一顆顆繡花針一樣,再怎么找,也是找不見的了。只有等第二年春天,新長的車前草會告訴你當年它遺落的地方。
我在這個城市能想起鄉村的車前草。就一個下午,我從城市里的邊緣進入鄉村,在那個鄉村的一塊菜地里,我看見了車前草,它和那些白菜、小蔥相處在一起。我很感激菜農沒有把車前草當野草一樣除掉。我蹲在那棵車前草前,想起許多的心語。這么多年,我還不知道我心里對車前草還有那么多的牽掛。我以為,鄉村鋪油路了,水泥房子立起來了,車前草也就消失了。但車前草還在生長,它們仍然爆發出生殖的力量,見證著鄉村的貧窮和富有。這么簡單的一種草,遍地生長,伸手可觸。當然,今天沒有像《詩經》:“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①”那樣歌唱車前草的了,但我們可以想象:在那些春天的曠野之上,風和日麗,成群的婦女一邊歡歡喜喜地采著車前草的嫩葉,一邊唱著那“采采芣苢”的歌兒,那該是多么令人心曠神怡的情景。采完車前草,回家做一碗車前草湯,不加油,也不加鹽,就那么一種苦苦的味兒,就那么一種澀澀的甘甜,讓早春的陽光撒進湯里,讓早春的晨露滲進湯里,然后,把這五彩繽紛的一碗車前草湯端給鋤地的男人,那又該是多么含蓄和溫暖的過程。
我蹲在城市邊緣的一個鄉村菜地里,看完車前草后,我順手扯起它,想帶它回家。在回家的路上,我把扯在手里的一束車前草,一次又一次地把它放在我的鼻尖下,平靜地享受著那種氣息。
我靜靜地享受著爺爺講述的那個故事。知道車前草嗎?那是當年漢將馬武領兵伐匈奴,不料兵敗被困,軍中糧盡水竭,將士們患上“血尿病”,倒的倒,死的死。惟有三匹戰馬因常啃路上車轍邊的無名小草,而幸免遇難。細心的車夫發現后,便掙扎著從車道旁扯來那種無名小草,生嚼吞食,不料腹瀉竟然好了。他忙將此事稟告馬武,馬武即下令全軍服用,幾天內,患者全愈,終于殺出重圍。后來馬武為了紀念那種野草,就叫車前草。爺爺還說:人不分貴賤,草不分貴賤。車前草與百草有著一樣的氣息。
在爺爺的精神世界里,車前草是一種圣草。
每個夏天,他總要積攢著幾麻袋干車前草。也不見他拿到街上去賣,就那么攢著。在缺草的冬天,爺爺就解開麻袋,在干車前草上撒些鹽水,作為黃牛的飼料。一把干車前草,代替糧食喂養了牲畜的胃。每次爺爺到地里,看見車前草,他都會多望上幾眼,甚至俯下身子拔一株放在手上,撫摸一陣子。有時,他會扯了車前草的葉子,放在嘴里咀嚼。脆亮的咀嚼,一股清香亮閃在那個鄉村的早晨或者黃昏。哦,爺爺,現在回想起來,這些動作,就像一個幸福的人,閃爍著溫暖質樸的品質,心懷感恩,平靜如水。
也許我平生最幸福的事情就是記住這些車前草,記住這些給我恢復體力的青草。我能活在這種記憶里,在某個早晨或者黃昏,回想一下車前草的氣息,也許生命中難解的問題,會在那個早晨或者黃昏化作一掬微笑、一陣微風、一聲鳥鳴或一款月光,也許這就是我一生的幸事了。
[注釋]①芣苢(fúyǐ):車前草。薄、言:都是語助詞,無實意。
小題1:文章題目是《車前草》,為什么取名“車前草”?描寫的車前草具有哪些特征?(4分)
小題2:指出下列句子中劃線的詞語在文中的具體內容。 (4分)
①一次又一次地把它放在我的鼻尖下,平靜地享受著那種氣息。
②車前草與百草有著一樣的氣息。
小題3:下列句子形象生動,富有表現力,請加以賞析。(4分)
①秋天的時候,花穗就結蒴果,這時候它的心情很好,偶爾抿嘴一笑,果內細小,溜圓的種子就會一一滾出。哈哈,就像鄉村在草叢里遺失的一顆顆繡花針一樣,再怎么找,也是找不見的了。
②每次爺爺到地里,看見車前草,他都會多望上幾眼,甚至俯下身子拔一株放在手上,撫摸一陣子。
小題4:文中最后一段寫“也許我平生最幸福的'事情就是記住這些車前草”,你認為作者記住車前草是平生最幸福的事情嗎?(4分)
參考答案:
小題1:當年漢將馬武領兵伐匈奴,不料兵敗被困,軍中糧盡水竭,將士們患上“血尿病”,惟有三匹戰馬因常啃路上車轍邊的無名小草,而幸免遇難,后來馬武即下令全軍服用,幾天內,患者全愈,終于殺出重圍。后來馬武為了紀念那種野草,就叫車前草。(2分)
不起眼(普通、平凡,不惹眼);干凈;生命力強;不分貴賤(能治病);圣潔(寫出2點即滿分)
小題2:(1)青豌豆角的氣息(2分)(2)不分貴賤的精神(2分)
小題3:(1)運用擬人和比喻的修辭,(1分)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車前草蒴果的細小,表達了作者的喜愛之情。(1分)
(2)用了“望、俯,放、撫摸”等詞語,采用了動作描寫的手法,表現了爺爺對車前草心懷感恩(珍惜,愛護)。(動作描寫或摘錄動詞1分,表現爺爺的態度品質1分)
小題4:平凡但是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告訴我不分貴賤的百草的品質(2分);見證著鄉村生活的含蓄和溫暖,帶給我幸福和美好的回憶(2分)。(言之有理即可)
小題1:試題分析:“為什么取名‘車前草’”,審題可知題目要求回答“車前草”得名的原因。在文中找尋,可知答案在爺爺所講的故事里面,即“當年漢將馬武領兵伐匈奴,不料兵敗被困,軍中糧盡水竭,……終于殺出重圍。后來馬武為了紀念那種野草,就叫車前草”。 第二問“車前草具有哪些特征”我們要從前向后找關鍵詞語或句子,如“在原野上,它的花一點不惹眼,但很干凈”,再如“但車前草還在生長,它們仍然爆發出生殖的力量,見證著鄉村的貧窮和富有。這么簡單的一種草,遍地生長,伸手可觸”足見其生命力旺盛。
小題2:試題分析:首先找到“那種氣息、一樣的氣息”語句在文中的出處,然后結合語段內容具體分析其指代內容。“一次又一次地把它放在我的鼻尖下,平靜地享受著那種氣息”出自第四段,它應該指代前文所提到的當年爺爺讓我聞到的那種氣息,即“青豌豆角的氣息”。“車前草與百草有著一樣的氣息”出自文章的第五段,前文有“人不分貴賤,草不分貴賤。車前草與百草有著一樣的氣息”,可見“一樣的氣息”指車前草與百草一樣不分貴賤。
小題3:試題分析:“秋天的時候,花穗就結蒴果,這時候它的心情很好,偶爾抿嘴一笑,果內細小,溜圓的種子就會一一滾出。哈哈,就像鄉村在草叢里遺失的一顆顆繡花針一樣,再怎么找,也是找不見的了”明顯的運用了擬人和比喻的修辭,因此首選這個角度。讀語句內容可知,這個句子寫出了車前草蒴果的細小,表達了作者對車前草及其果實的喜愛之情。“每次爺爺到地里,看見車前草,他都會多望上幾眼,甚至俯下身子拔一株放在手上,撫摸一陣子”沒有運用修辭,但描寫很明顯,如爺爺的動作,結合文章中的“這些動作,就像一個幸福的人,閃爍著溫暖質樸的品質,心懷感恩,平靜如水”可見,表達了爺爺對車前草的感激和珍惜。
小題4:試題分析:“你認為作者記住車前草是平生最幸福的事情嗎”表面上看是開放性題,但要以原文內容為依據提取答案做答。一般應和作者的看法一致,即是最幸福的事,因為正如文章中作者所說的“車前草雖然平凡但是具有頑強的生命力;車前草告訴我不分貴賤的百草的品質;車前草見證著鄉村生活的含蓄和溫暖;車前草帶給我幸福和美好的回憶;回想一下車前草的氣息也能給我生命的力量等。
老王散文的閱讀答案
楊絳的散文《老王》曾被選入各種版本的高中語文教材,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老王散文的閱讀答案,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老王
有一天,我在家聽到打門,開門看見老王直僵僵地()在門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輪的座上,或抱著冰傴著身子進我家來,不顯得那么高。也許他平時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兩只眼上都結著一層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說得可笑些,他簡直像棺材里倒出來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髏上繃著一層枯黃的干皮,打上一棍就會散成一堆白骨。我吃驚地說: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嗎?
他嗯了一聲,直著腳往里走,對我伸出兩手。他一手提著個瓶子,一手提著一包東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雞蛋。我記不清是十個還是二十個,因為在我記憶里多得數不完。我也記不起他是怎么說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們的。
我()說:老王,這么新鮮的大雞蛋,都給我們吃?
他只說:我不吃。
我謝了他的好香油,謝了他的大雞蛋,然后轉身進屋去。他趕忙止住我說:我不是要錢。
我也趕忙解釋:我知道,我知道不過你既然來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許覺得我這話有理,站著等我。
我把他包雞蛋的.一方灰不灰、藍不藍的方格子破布疊好還他。他一手拿著布,一手攥著錢,滯笨地轉過身子。我忙去給他開了門,站在樓梯口,看他直著腳一級一級下樓去,直擔心他半樓梯摔倒。等到聽不見腳步聲,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沒請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體好像不能坐,稍一彎曲就會散成一堆骨頭。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1.《老王》的作者是,她的丈夫是我國著名學者和作家,他影響最大的作品是小說《》
2.前3段使用的描寫手法有,其中著筆最多的是,這樣描寫的作用是。
3.填上文中空缺的兩處詞語,并體會其含義。
4.選段畫線部分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5.作者的善良是如何表現的?
6.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為什么?
7.概括文段的中心意思。
8.學了本文,你有怎樣的感悟?
9.揣摩下列句子特點,并仿寫句子,理解劃線句含義。(心理描寫:概括+具體+結論)
但不知為什么,每想起老王,總覺得心上不安。因為吃了他的香油和雞蛋?因為他來表示感謝,我卻拿錢去侮辱他?都不是。幾年過去了,我漸漸明白: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
10.為什么作者一家對老王那樣的不幸者能那么關心、愛護?社會地位、生活條件比較優越的人往往瞧不起卑微者,要有什么精神才能像作者那樣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
11.老王的性格,命運。用一句話概括:老王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12.揣摩加粗詞語好處。
①我強笑說:老王,這么新鮮的大雞蛋,都給我們吃?
②我在家聽到打門,開門看見老王直僵僵地鑲嵌在門框里。
都市日出閱讀答案石縫間的生命閱讀答案《濟南的冬天》選段閱讀答案
參考答案
【第4句】:《老王》
1.楊絳;錢鐘書;《圍城》
2.神態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神態;突出老王極差的健康狀態,暗示他不久于人世
3.鑲嵌:本文指一物嵌入另一物里,突出老王瘦弱無力,行動不靈活,僵直的狀態。強笑:(qiǎnɡ)勉強做出笑容。含義:對他給我送雞蛋、香油,表示感激;我看到形容枯槁的老王害怕、同情。
4.老王在重病的情況下仍然拿雞蛋來給我,報答我對他的關照,令我非常的感動,而這份情誼是無法用雞蛋的數目來衡量的。
5.接了雞蛋、香油后給老王錢,擔心他摔倒,對沒請他坐下喝茶感到抱歉。心上不安。
6.因為他病得皮包骨頭、渾身無力,滯笨地轉身,直著腳走路。我想像著他都要散架了。
7.老王死的前一天給我家送香油和雞蛋,我給他錢,表現了老王和作者的善良。
8.提示:從個人如何對待善良的不幸者的角度。從政策如何傾向善良的不幸者的角度。從善良者個人如何努力改變自身命運的角度。
9.一個社會總有幸運者和不幸者,幸運者有責任關愛不幸者,關注他們的命運,讓他們也過上好日子,幫助改善他們的處境。作者回想起來,對老王的關愛還很不夠,所以感到愧怍。
10.最主要的是平等觀念。再是人道主義精神。
11.孤苦伶仃、生活窘迫,凄涼艱難;但老實厚道,心地良心,關心人、講感情、講仁義,知恩圖報。
【第12句】:①強笑一詞,不但準確,而且含蓄,透露自己見到老王病成那個樣子,還拿東西來謝我們,心里有說不出的悲酸和感動。
②鑲嵌在門框里,夸張的手法,強調了老王步履維艱,身體僵直的形態。
散文綠的歌閱讀答案
《綠的歌》是現代作家冰心的散文作品。作者在這篇短文中指出,綠色象征著濃郁的春光,蓬勃的青春,崇高的理想和熱切的希望。以下是小編精心準備的散文綠的歌閱讀答案,大家可以參考以下內容哦!
我的童年是在大海之濱度過的,眼前是一望無際的湛藍藍的大海,身后是一抹淺黃的田地。
那時,我的大關個世界是藍色的。藍色對于我,永遠象征著闊大、深遠、莊嚴……
我很少注意到或想到其他顏色。
離開海邊,進入城市,說是“目迷五色”也好,但我看到的只是雜色的黯淡的一切。
我開始向往看到一大片的紅色,來振奮我的精神。
我到西山去尋找楓林的紅葉,但眼前這一閃光艷,是秋天的“臨去秋波”,很快的`便被朔風吹落了。
在悵惆迷茫之中,我凝視著這滿山滿谷的吹落的紅葉,而“向前看”的思路,卻把我的心情漸漸引得歡暢起來!
“落紅不是無情物”,它將在春泥中融化,來滋潤培養它新的一代。這時,在我眼前突兀地出現了一幅綠意迎人的圖畫!那是有一年的科天,我回到我的故鄉參天綠樹;蒼綠的是松柏,翠綠的是竹子,中間還有許許多不知名的、色調深淺不同的綠樹,襯以遍地的萋萋的芳草。“綠”把我包圍起來了,我從驚喜而匯入恬靜,靜靜地、歡悅地陶醉在這鋪天蓋地的綠色之中。
我深深地體會到“綠”是象征著:濃郁的春光,蓬勃的青春,崇高的理想,熱切的希望……
綠,是人生中的青年時代。
個人、社會、祖國、民族、人類都有其生命中的青年時代。
我愿以這支“綠之歌”獻給生活在青年的生命中的青年時代。
【第1句】:為什么作者說“那時,我的大半個世界是藍色的”?用原文回答:(不超過14個字)
【第2句】:作者是在什么季節去西山尋找楓林的紅葉的?( )
A 初秋 B 仲秋 C 深秋 D 初冬
【第3句】:文中寫“是秋天的‘臨去秋波’,很快的便被朔風吹落了”,這里“臨去秋波”比喻 (不超過8個字),抒發了作者 (不超過12個字)的思想感情。
【第4句】:文中寫“向前看”的思路,卻把我的心情漸漸“引得歡暢起來”,摘錄原文回答這里“向前看的思路”指的是
【第5句】:“‘綠’把我包圍起來了,我從驚喜而匯入恬靜,靜靜地、歡悅地陶醉在這鋪天蓋地的綠色之中”,試用簡潔的語言回答作者見到“綠”從“驚喜”到“恬靜”進而“陶醉”其中的原因。 (不超過30個字)
【第6句】:、下面對文章內容和寫作技巧的評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
A、“我”離開海為,進入城市后,“看到的只是雜色的黯淡的一切”,這里暗指城市色彩的駁雜,與遼闊大海的一片湛藍相比顯得黯然失色。
B、作者先寫大海的藍色,城市的雜色,楓林的紅色,目的都是為了襯托后面的綠色。
C、文中“落紅不是無情物”是引自清代詩人龔自珍的《己亥雜詩》,其下句是“化作春泥更護花”,“落紅”的“紅”運用了借代的手法,冰心在文中與龔自珍在詩中所指代的對旬是一致的。
D、文章成功地運用了象征或比喻的手法,分別賦于藍色、紅色和綠色以人的品格。
E、文章最后以祈使句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和青年們的熱切期望。
《綠的歌》答案
【第1句】:我的童年是在大海之濱度過的
【第2句】:C (提示:從“一閃光艷”、“臨去秋波”、“朔風”等詞可推斷出此時處于深秋季節。)
【第3句】:即將凋零的紅葉 對楓林紅葉喜愛而又惋惜。
【第4句】:“落紅不是無情物”,它將在大體上泥中融化,來滾滾培養它新的一代。
【第5句】:綠是春天、表春的象征者,亦是作者的理想和希望之所在。
【第6句】:AC (提示:A文中的“雜色”比喻城市生活的復雜,并無貶義;C項中冰心文中的“紅”指代楓葉,龔撲克珍詩中的“紅”指代“紅花”,二者指代的對象并不一致。)
談談現代散文閱讀答案
中國現代散文,發端于偉大的“五四”新文化運動。郁達夫曾說,“五四運動的最大成功,第一要算‘個人’的發現。”正是這種“發現”,溝通了我國新文學和世界現代文學的精神聯系,奠定了“自我”在現代散文中的主體地位,激活了“散文的‘心’”,具有劃時代意義。散文的寫作從此變得面貌一新:不僅由“白話”替代了“文言”,在“文字媒體”的使用上完成了一次全新的轉換;而且,由“代圣賢立言”變為“表現自己”,從內容記寫上實現了和世界文學的同步對接;同時,又“文章”上升為“文學”,則又極大地提升了散文的“審美品位”。現代散文石破天驚般的輝煌發展與巨大業績,是繼先秦諸子“百家爭鳴”之后散文史上又一次思想、文體的大解放,大突破!
在散文里,真實而獨特的寫作“主體”居于極其重要的地位。達夫所說“‘個人’的發現”云云,其實指的正是走進散文之中的那個活生生的“自我”。在郁氏看來,文學作品都是變化了的作家之“自敘傳”,散文當然更不例外。據此他指出:“現代的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個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現的個性,比從前的任何散文都來得強”。他這里所說的“個性”,還有林語堂此前所說的“性靈”,指的也都是這種“自我”。
散文是一種“實”“虛”結合.因“實”出“虛”的藝術。所謂“實”,指的是現實生活中的人、事、物、景等真實的客觀外物。寫作“主體”生活在社會現實里,處身于這些人、事、物、景的現實生活環繞之中,他自然會有所觀照、感應,并產生出一系列的“生理——心理”反映。因此,在散文中寫出這些激活“主體”精神映射的“實生活”來就顯得很有必要;它實在是營造作品精神家園不可或缺的“基石”,是構筑整個情感大廈必不可少的“鋪墊”。
在散文的“實生活”層面上,作者所做的是“生活運動”。在這里,“真實”是絕對的要求。其記寫應準確無誤,取信后世,力戒虛構編織,矯情偽飾。散文的這種“紀實性”,是“文體”和讀者之間千百年來所達成的一種信任“默契”,是不可率性改動的。
散文需要寫“實”,但寫“實”并非終極目的。散文的真正用意或精神是在鋪墊好這些“基石”后,向情感、精神等“形而上”的領域大膽進發,構建出一個精神或心靈的大廈!而這即是寫“虛”。寫“虛”,又可向兩方面發展:一是在“人與社會”的關系上著力,走客觀、向外的路,主“理”,重哲理感悟,求思想深邃,以理智的深刻、明澈取勝——雜文、隨筆等走的即是此路;二是在“人類自身”的觀照上著力,走主觀、向內的路,主“情”,重人性開掘,求心靈凈化,以情感的明凈、深沉動人——藝術散文走的即是此路。 (有刪改)
6.下列對“現代散文”的有關闡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郁達夫認為現代散文是作家心靈的真實流露,它比以前的任何散文都更能體現作家的個性。
B.現代散文以白話代替了文言,在文字形式上實現了大的變革,從而和世界文學同步對接。
C.現代散文大大提升了散文的審美品位,使散文這種文體獲得了思想的大解放而走向輝煌。
D.五四新文化運動促進了個體對“自我”的`發現,使現代散文不再只是“代圣賢立言”的文章。
7.下列對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散文是虛實結合的藝術,它既要建立在作家的生活基礎之上,又要寫出作家的情感、精神。
B.現實生活是作家營造精神家園的基石,散文應該真實地表現這種生活,而不能矯情,虛構。
C.散文的用意是表現出人的精神感悟和情感世界,并以此打動人,所以寫實并不是散文的真正目的。
D.雜文和隨筆著力于表現“人與社會”的關系,藝術散文則著力于表現作家自身的情感世界。
8.根據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 )
A.現代散文由于對“自我”的肯定而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而先秦之后的古代散文卻完全淹沒了自我,是沒有“心”的應時之作。
B.郁達夫認為,文學作品都是變化了的作家的“自敘傳”,因而他的散文都是其生活的真實再現,沒有虛構和想像的成分。
C.只有以開掘人性、凈化心靈為要務的散文才會深沉動人,這樣的文章虛實結合,有著特殊的藝術魅力。
D.現代散文之所以廣受讀者喜愛,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些作家能依據“紀實性”原則,反映真實的生活,表達真摯的感情。
參考答案:
6.B (張冠李戴,“從而和世界文學同步對接”是由于散文在內容上對“自我”的發現。)
7.D(曲解文意,藝術散文觀照的是“人類自身”而不只是作家自身的情感世界。)
8.D(A項主觀臆斷,由原文“奠定了‘自我’在現代散文中的主體地位”和“比從前的任何散文都來得強”可知,中國古代散文也有“自我”存在;B 項過于絕對,“都是其生活的真實再現,沒有虛構和想象的成分”錯;C項以偏概全,“只有以開掘人性,凈化心靈為要務的散文才會深沉動人”錯,在“人與社會”關系上著力的散文一樣可以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