嘗藥的近義詞
[mark_b]
嘗藥的相關詞: 嘗新、嘗嘗、嘗試、嘗鮮、嘗膽、嘗受、嘗過、嘗遍、嘗藥、嘗味
[/mark_b]
嘗藥的意思:【詞目】嘗藥【拼音】chángyào【注音】ㄔㄤˊㄧㄠˋ【釋義】古禮侍奉尊長服藥,先嘗后進。《禮記·曲禮下》:“君有疾,飲藥,臣先嘗之;親有疾,飲藥,子先嘗之。”《谷梁傳·昭公十九年》:“許世子不知嘗藥,累及許君也。”《漢書·王莽傳上》:“陽朔中,世父大將軍鳳病,莽侍疾,親嘗藥,亂首垢面,不解衣帶連月。”明孔貞運《明資政大夫兵部尚書節寰袁公墓志銘》:“辛丑、癸卯,兩尊人先后抱疾,公(袁可立)為嘗藥露禱,愿以身代。”
嘗藥的拼音:[ cháng yào ]
近義詞的意思:
【第1句】:嘗膽:嘗膽,典故名,亦稱“臥薪嘗膽”,典出《史記》卷四十一〈越王句踐世家〉。春秋時,越王勾踐戰敗,為吳所執,既放還,欲報吳仇,苦身焦思,置膽于坐,飲食嘗之,欲以不忘會稽敗辱之恥。后遂以“嘗膽”等比喻刻苦自勵,發憤圖強。
【第2句】:嘗新:吃應時的新鮮食品:這是剛摘下的荔枝,嘗嘗新吧。
【第3句】:藥料:藥材。
【第4句】:嘗藥:【詞目】嘗藥【拼音】chángyào【注音】ㄔㄤˊㄧㄠˋ【釋義】古禮侍奉尊長服藥,先嘗后進。《禮記·曲禮下》:“君有疾,飲藥,臣先嘗之;親有疾,飲藥,子先嘗之。”《谷梁傳·昭公十九年》:“許世子不知嘗藥,累及許君也。”《漢書·王莽傳上》:“陽朔中,世父大將軍鳳病,莽侍疾,親嘗藥,亂首垢面,不解衣帶連月。”明孔貞運《明資政大夫兵部尚書節寰袁公墓志銘》:“辛丑、癸卯,兩尊人先后抱疾,公(袁可立)為嘗藥露禱,愿以身代。”
【第5句】:藥性:藥性,指藥的性質、氣味和功能。例如中藥藥性,是指中藥所具有的與治療作用有關的性能,可概括為四氣五味、歸經、升降浮沉、毒性等。
【第6句】:藥叉:南山樂山,本名孫士新,字樂山,號放鶴山人。別署:樂山仁者,大瓠園主。齋號:心齋,樂齋,亦樂哉齋,大瓠園。榮寶齋畫院范揚山水畫工作室畫家。現客居北京。家承文風,傳學詩書、金石書畫、中醫及傳統國學。原供職于滄州市政府駐外辦。現為北京榮寶齋畫院畫家。中國書畫研究院院士。著名畫家范揚先生弟子。北京一畫山房美術館副館長、美術顧問。河北省傳統文化研究會理事。滄州市評論家協會秘書長。滄州市雅藝軒文化傳播公司、雅藝軒畫廊特約畫家兼美術顧問。滄州市金獅美術館特約畫家、美術顧問。
【第7句】:嘗受:【拼音】chángshòu【注音】ㄔㄤˊㄕㄡˋ【條目】嘗受(嘗受)【引證解釋】親身領受。魏巍《我的老師》:“可是那時候的社會,包括那些培養師資的人們在內,連八塊錢一個月的教書的活路,都不肯施舍給我。我只有'逼上梁山’,以后也就沒有機會去嘗受這種職業的甘苦了。”
【第8句】:嘗味:【詞語】:嘗味【釋義】:①歧伯嘗味草木。②:把所嘗味到的告訴大家。
【第9句】:藥皂:加入適量殺菌劑或防腐劑的肥皂。
【第10句】:嘗試:試;試驗:他們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過各種方法。
【第11句】:嘗嘗:對沒有吃過的東西進行試吃,大小口只能根據所嘗的東西決定。
【第12句】:藥膳:藥膳發源于我國傳統的飲食和中醫食療文化,藥膳是在中醫學、烹飪學和營養學理論指導下,嚴格按藥膳配方,將中藥與某些具有藥用價值的食物相配伍,采用我國獨特的飲食烹調技術和現代科學方法制作而成的具有一定色、香、味、形的美味食品。(簡言之,藥膳即藥材與食材相配伍而做成的美食。)它是中國傳統的醫學知識與烹調經驗相結合的產物。它“寓醫于食”,既將藥物作為食物,又將食物賦以藥用,藥借食力,食助藥威,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既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強身、延年益壽。
【第13句】:嘗鮮:嘗鮮,漢語詞語,指吃應市的新鮮食品
嘗藥造句:
【第1句】:然而事實卻并非如此,為了擠進王氏專權集團,“世父大將軍鳳病,莽侍疾,親嘗藥,亂首垢面,不解衣帶連月。
【第2句】:有一只專門為神農嘗藥的藥獸,一天吃了巴豆果屙痢死了,神農就把它放在一棵青葉樹下。
【第3句】:墻上的壁畫記錄了他一生的主要功績,除了開墾荒地,口嘗百草,播種五谷,汲水灌溉外,還有日中為市,造陶器,嘗藥治病等。
【第4句】:王莽原本就善于在頭發上做文章,大爺王鳳病重時,王莽“莽侍疾,親嘗藥,亂首垢面,不解衣帶連月”。
嘗藥的詩句:
【第1句】:神農昔嘗藥《次韻汪以南閒居漫吟十首》
【第2句】:神農嘗藥罷《藤》
【第3句】:陸抗嘗藥《蒙求》
【第4句】:料理病身嘗藥遍《暮春》
【第5句】:嘗藥冀少痊《贈成都魯講書》
【第6句】:壽酒還嘗藥《送外甥懷素上人歸鄉侍奉》
【第7句】:嘗藥遂無徵《明德皇太后挽歌詞五首》
【第8句】:祗緣嘗藥訪臾區《和路樞四首》
【第9句】:為親嘗藥去《挽許士元州判》
【第10句】:神農嘗藥最上品《柳湖感物》
【第11句】:神農嘗藥辨君臣《雜詩四首》
【第12句】:亦如嘗藥然《次韻汪以南閒居漫吟十首》
【第13句】:奏罷談洋嘗藥后《讀金元諸公遺集各賦一章凡五首》
【第14句】:勸僧嘗藥酒《題李頻新居》
【第15句】:婢仆遣他嘗藥草《能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