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來形容深厚的底蘊的句子集錦3篇
形容文化底蘊的詩詞
中華民族的偉大不僅僅在于時間的寬度、廣度,更能體現在文化的延續性上。從歷史的塵埃中走來,你能清晰地感受到中華語言藝術的博大精深,其深度與光度是他國語言所不能匹敵的,詩詞便是如此。它歲著歷史長河,一瀉千里,連綿不絕……
形容文化底蘊的詩詞
相當長的時間內,在中華民族的語言系統中,詩次都占有極高的地位。而且語言藝術的問民會彼肩接踵地隨著人類歷史的發展史而傳承、接替。那么,為什么詩詞這種語言形式能在數千年的基礎上不斷繁衍、升華呢?原因其實很簡單,那就是中國古代的'詩詞最具有民族性,就好比一具五臟俱全的人,是血肉鏗鏘的。詩詞的發展史也好比中國五千年文明的發展史。縱觀歷史,我們不難發現眾多優秀的詩人和詞人以及名垂千古的詩詞名篇。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是任何其他的物質文明所能取而代之的。
對于我們現代人來說,詩詞到底有什么獨特的魅力和價值呢?這無非體現在它的廣博性,也就是詩歌的繁多蕪雜,以及詩詞的適用性。奔騰不息的歷史長河沉淀下來的是厚厚的文化底蘊。從一種形式到兩種形式,從豪放派到婉約派,文化底蘊給我們展示的是一幅斑斕的歷史畫卷,畫卷的長度為五千年,寬度為任何領域的極限。總之,我敢說中國古代經典詩詞絕對不單單可以用紛繁蕪雜來簡單形容!
白居易、柳永、李白、杜甫、李清照、辛棄疾、王冕、晏殊……詩詞大家實在太多了。不僅僅大家多,且中國詩詞的數量應該說也是駭人聽聞的。白居易2888首,李白7000多首,杜甫3000多首……但你可曾知道,這么多的詩詞加在一起只是整個慰問化發展史的冰山一角,又或如滄海一栗罷了!可是歷史往往不盡如人意,在文化底蘊的積蓄中,又有多少文學瑰寶流離失所,潛藏在歷史的縫隙中,這不僅是中國人民的一大損失,也是古典詩詞的一大損失……古詩詞們,我只有對你哭!
以上所說的是詩詞的廣博性,下面我們來簡單談一下它的適用性。
適用性說的簡單一點,就是詩詞的實用性。那么為什么說詩詞具有極高的實用性呢?因為它是由廣大人民在生產、勞作過程中所創作出來的,與顯示生活休戚相關,從這一點也不難看出,中國文學來源于生活。中國古典詩詞中,有描情的、有狀景的、有議昔的、有哲理意義的、有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也有具有現實主義色彩的……
精彩紛呈,華美奪目,卻又來源與生活這個大框架中,并不是憑空捏造的,這正好體現了它的適用性。你又可曾知道,我寫出這樣的文章還不是受到了“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影響。
總之,我國的詩詞是祖先們留給我們的藝術財富,我們不能屏棄它,而要運用腦髓,拿來!
推薦
1.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白居易:《觀刈麥》)
2.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李商隱:《晚晴》)
3.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謝靈運:《游赤石進帆海》)
4.仲夏苦夜短,開軒納微涼。(杜甫:《夏夜嘆》)
5.農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復古:《大熱》)
6.人皆苦炎熱,我愛夏日長。(李昂:《夏日聯句》)
7.殘云收夏暑,新雨帶秋嵐。(岑參:《水亭送華陰王少府還縣》)
8.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覺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10.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陽陰正可人。(秦觀:《三月晦日偶題》)
所見
[清] 袁 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仲夏
[唐] 樊 旬
江南仲夏天,時雨下如川。
盧桔垂金彈,甘蕉吐白蓮。
孟夏
[唐] 賈 龠
江南孟夏天,慈竹筍如編。
蜃氣為樓閣,蛙聲作管弦。
小池
[宋] 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晴蜓立上頭。
夏景
[明] 朱瞻基
景雨初過爽氣清,玉波蕩漾畫橋平。
穿簾小燕雙雙好,泛水閑鷗個個輕。
夏意
[宋] 蘇舜欽
別院深深夏簟清,石榴開遍透簾明。
樹陰滿地日當午,夢覺流鶯時一聲。
聞蟬
[唐] 耒 鵠
綠槐影里一聲新,霧薄風輕力未勻。
莫道聞時總惆悵,有愁人有不愁人。
夏日六言
[宋] 陸 游
溪漲清風拂面,月落繁星滿天。
數只船橫浦口,一聲笛起山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