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第一次握筆說說匯集80條
幼兒握筆姿勢的培養綜合教學反思
教育反思:幼兒握筆姿勢的培養
案例描述:
下午游戲我讓幼兒學習寫數字“5”,在幼兒掌握了這個數字的寫法后,我發下本子,讓幼兒自己練習。
我在四周巡視,觀察幼兒書寫姿勢是否正確,并發現后對個別幼兒進行及時的指出,讓他們及時的糾正。這時我來到策策身邊,看見他寫的字東倒西歪,拿著橡皮不斷的擦呀擦呀,書寫格式也十分不準確,再仔細一看,策策的握筆又像往常一樣,有氣無力,大拇指擺放的姿勢不夠正確,于是我提醒著對他說:“策策,你握筆是怎么握的?” 策策說:“老師,我忘了你上次教我的,怎么握?再教教我,我怎么總寫不好啊!”語氣中他表露出很灰心的感受。這時,我就彎下腰手把手的教他握筆姿勢,并讓他記住握筆時,拇指和食指的關節會突起,握筆時用力要得當。他試著自己寫起來,他發現自己在老師指導后,下面的幾個字寫的比較好就大聲地將我喊來,并把本子給我看,他高興地對我說:“老師你看,原來我的也寫得挺好的。”確實這次寫的挺端正的,可是策策又說:“老師,寫字真的很累,這樣握筆,我覺得心里很不舒服,手好象很酸很累的,但是這樣寫,我又覺得自己的字寫的好多了。”
分析與反思:
幼兒園是培養孩子興趣、開發孩子智力的天地。我們以游戲化的教學,培養觀察、想象的能力和求知欲,在通過識字教育的活動中,讓幼兒在認識字寶寶的同時適當地學寫簡單的生字。在這個活動中,教師讓孩子寫字時對孩子進行了示范、區分等,其實是對幼兒寫字方面的基本動作、空間知覺、方位知覺、字形辨別、書寫姿勢等的`學習和培養。在此,教師關注幼兒的書寫問題,并在幼兒正式書寫的姿勢上有明顯的改正。當發現他寫的字比較差時,我們作為教師沒有一味地指責孩子的過錯,而是采取了積極的矯正措施,在糾正、指導時,提示他注意握筆的姿勢和身體姿勢,同時對孩子進行耐心地引導,使幼兒學得輕松。因為只有在幼兒掌握握筆姿勢和書寫的筆畫時及筆順時,孩子學得輕松了,教師教得也輕松,同時良好的習慣也將伴隨著他們,讓他們終身受益。
正確的握筆的姿勢圖片
要想寫好字,無論硬筆軟筆,執筆姿勢都是第一位的。如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正確的握筆的姿勢,希望對大家有所作用。
正確的握筆姿勢:
筆的四個著力點:
第一點:在拇指指尖。
第二點:在食指指根骨節凸起處。
第三點:在食指指尖。
第四點:在中指第一關節與指甲邊垂中間的`位置。
握好筆才能寫好字,家長們一定注意讓孩子養成良好的握筆習慣。
不正確的握筆姿勢
【第1句】:橫搭型:兒童寫字緩慢、寫字太用力、容易疲倦。
【第2句】:埋頭型:把拇指藏在食指后面,是第二多兒童犯的執筆手勢。
【第3句】:扭曲型:拇指扭曲,以食指頂著筆桿。
【第4句】:扭轉型:很多兒童寫字時會把整個手腕扭轉,筆向自己,這種執筆方法會影響脊骨。
【第5句】:直線型:拇指和食指成直執筆。
【第6句】:錯位型:以拇指、食指和中指握筆,不知為何,較多女孩子犯此類型。
【第7句】:睡覺型:寫字時手腕和手邊會貼著桌面,遮著自已的視線。
【第8句】:拳頭型:執筆時好像握著一個拳頭一樣。
以上八種的錯誤執筆手勢可能導致兒童坐姿有問題、手形扭曲、骨骼變形、容易疲倦、做功課的速度慢,字體亦不美觀,連鎖反應就是孩子對寫字反感。
《最后的姿勢》教學反思
震驚世界的【第5句】:12汶川大地震過去已1年多了,然而大地震中涌現出的許多感人事跡卻并未因時間的流逝而被人們淡忘,反而永遠地留在了人們的記憶里,留在了人們的心里,留在了課本中,電影里……成為了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而《最后的姿勢》是蘇教版六年級上冊新入選的一篇課文,講述的就是地震中譚千秋老師誓死護衛學生的故事。
初讀課文,讓我感觸頗多,勾起了對這一事件的眾多回憶,我不停地搜索著相關資料,力求讓學生通過本課的學習對譚老師的精神有自己深刻而獨特的`見解。
針對這課的教學我認為有以下兩個亮點:
一是脈絡清晰,主線明顯。本課的教學重點十分明確,即對譚老師精神的感悟。怎樣才能讓學生深刻感悟到這一情感呢?經過細讀文本,我發現文章為了更好的烘托人物運用了大量的側面描寫,何不此為突破口呢?于是,在第一課時中,我重點抓住環境描寫讓學生感悟;第二課時,則抓住其他人物的語言描寫展開。這樣一來,學生學得輕松,也較好的解決了教學的難點。
二是重視朗讀,尊重個體。以讀為本,以讀代講,“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是新課標的要求。本課的教學充分體現了這一觀點。“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無論是指名讀、分角色讀、小組讀還是齊讀,都讓學生帶著自己的感悟去讀,因為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每一次聽他們讀完后學生又會有不同的感受,這就是收獲與成功。
當然,在教學中還存在一些不足,如對課文的整體把握,面對新生問題地處理機智等,如何更好地解決,終將成為鞭策我前進的動力。
排球準備姿勢教學反思
對于教學內容的反思能夠對以后的教學有所幫助,以下是小編收集的相教學反思,僅供大家閱讀參考!
排球準備姿勢教學反思一
準備姿勢和移動是學習掌握排球技術的基礎之一,兩者密切相關,正確的準備姿勢是為了更好的移動,快速的移動離不開正確的準備姿勢,排球準備姿勢和移動的'教學反思。對高中學生來說,學習排球應從移動教與學開始,往往在腳步靈活以后,才能順利完成其他動作。在教學中發現學生的技術水平參差不齊,因此,教學時要結合實際,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下面就在排球準備姿勢和移動的教學談談自己的做法和體會。
【第1句】:在準備姿勢練習時,將學生分成兩組,在練習過程中,要求學生互相觀摩,根據教師的提示相互進行糾正,再按正確動作要點相互合作,反復練習。
【第2句】: 在移動練習時,①要求學生按正確的動作要點,聽教師統一口令做各種快速移動。
②將學生分成兩組,一人移動,一人拋球,邊拋接球邊移動,在練習時互相提示。③在練習過程中,安排技術動作好的學生和技術動作不好的學生互相搭配,面對面,手拉手進行快速移動練習。④教師及時提醒學生在移動時重心不能上下起伏過大,否則會影響移動速度。
在教學中,教師要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用語言激勵學生,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積極地思考、探索,并鼓勵同學之間互相幫助,合作練習,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排球準備姿勢教學反思二
排球教學中,遇到了幾個問題,本人在邊上課邊反思中完成了第一次排球教學 在上周的排球教學中,遇到了幾個問題,本人在邊上課邊反思中完成了第一次排球教學,反思如下:
反思一:教學內容的安排
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安排是幾個簡單的步法(并步、滑步、交……步)和墊球。可是,一節課下來,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沒用到步法,手勢做好,就呆呆的站在那等著球“砸”到手上,所以決定上第二個班級的時候取消步法的教學,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來練習墊球。在墊球中又發現撿球的時間比墊球的時間多得多。原因是練習的時候,先讓組長一個人拋球給全組的同學墊,一圈后再輪換另一同學拋,以此類出輪下去,可是,很多學生不會拋球而且很隨便,不是用扔的就是太高或太低,亦或是太重了,這樣的球十有八九都墊不起來,球就到處滾了。剛學習墊球主要是固定手形,很多學生沒接球的時候手形是對的,一接起球手形就很容易變,特別是來球的高度不正好在他們的前臂上,所以拋球很重要,它影響墊球的次數和墊球的質量。所以在決定取消步法的教學的同時加入拋球的教學。
反思二:組織教學和時間的安排
第一課時的組織教學是采用男女一起教學,除了準備活動和墊球的講解外,到每小組巡回指導還不到一遍就下課,時間很倉促,所以在上完第一個班級后,決定接下去的班級采用男女分開或是分組輪換組織教學,根據班級人數的多少決定是否要輪換或是把一課時教學改成兩個課時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