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倒看世界的唯美句子聚集200條
倒著看世界哲理散文
心情不好的時候,埋怨聲不會停歇。
心情不好的時候,仿佛天空都灰蒙蒙的,壓抑了許多。
心情不好的時候,再看這個世界,世界已然失去顏色,即使世界端端正正的,也會讓人頭暈目眩。
一段時間,我的心情不是很好,因為一些不愉快的事。一次偶然的機會,看見朋友在做倒立,前面擺了一個鐘。他告訴我他每天基本上這么堅持二十分鐘。我問為何,難道僅僅出于鍛煉?他開玩笑地說,“這樣可以倒著看世界“。我開始沉默,呆立在那兒,看著朋友倒著看世界。
回家的'路上,涼風徹骨,我試著去琢磨朋友那句話的含義。思想在每一根神經里跳動,努力地去詮釋理解它。看似不經意的一句話,卻能讓我想半天,然而在我看來,那句話里蘊涵著很多處世的哲理。
在冷清的一條小街上,我看見路旁的小攤販在招呼我過去買他們的小吃,在他們的目光中,我走了很遠。我不定時地回眸,看見小攤販在寒風中招呼著過往的行人,說是行人,其實也稀稀落落,寥寥無幾。他們是外地人吧,一口外地口音,還有一個小孩坐在小凳上,有些瘦弱,專心地玩著魔方,那或許是小孩唯一的玩具吧,所以玩得他別專心。
那販子在招呼生意,許久沒有顧客光臨,怕是會絕望的吧,我看到他強顏歡笑,其實是很痛苦的啊。一種念頭涌至心頭,很想極力將之撫平,最后實在克制不住,于是回頭一個勁地望回走
。近了,近了。我看見那攤販的嘆息,見到我以后,故作微笑狀歡迎。我怔了下,他雖然不可謂是衣三襤褸,但是只穿了件單衣,密密麻麻的補丁,像天上的星星,在寒風中眨著眼睛。心生同情是必然的,但是有同情心又能怎樣,愛莫能助。因為生意慘淡,顧客稀少,販子一邊幫我做小吃,一邊和我拉家常。從販子的口中采得知他們是江西人,到這邊務工,找不到工作,只好做這生意,因為城管管得嚴,只能在這種人少的街頭做生意,不敢在鬧市區里?;丶业能囐M總應該賺回一點罷,我無語。
買了小吃,很想立刻消失,那販子是目送我離開的。這時候,又想起了朋友的那句話。我很想跑回去跟販子說這話,但我沒有停下來,希望小攤老板知道這句話,這樣他們也不會有太多抱怨。希望如此吧!
晚上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繼續著白天的話題,那句話應該有很多理解才對!
倒著看世界,多么超然的一句話,不同尋常。倒著看世界,或許會看得更清晰,更深刻,更能看到事物的對立面,矛盾和統一。就好像陽光和陰影,沒有影的襯托,哪里知道有光的存在,就好想夕陽,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沒有人不會去夕陽在完美中收場的美好。
而那句話又不同于塞翁失馬,道著看世界顯得更抽象,更有內涵。也不同于鄭板橋的難得糊涂,倒著看世界,不是為了躲避,而是為了更好地看清楚,及時是在睡眼蒙朧的時候。
想到這兒,這幾天的不快似乎頓去了不少,是啊,學會看清世界,更要學會倒著看世界?;蛟S,那樣我們會收獲另類的美好。
“?!弊值怪N是偽文化和垃圾文化散文
“?!弊治幕瘍群S富,是中華民族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正文化、活文化體系,倒著貼福的滑稽做法和無聊的戲說,有悖中國的“年文化”、“門文化”與福文化,有失民族文化的高貴與尊嚴,是一種偽文化、垃圾文化和非吉祥文化。
又一年新春。忙活了一年的人們,都張羅著貼“福”字,納福,祝福,以祈“春至福臨”。
你看過2004年猴年中央電視臺的春節聯歡晚會嗎?你一定會記得,大幕開啟,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舞臺背景上一個碩大無比、光彩奪目的“?!弊帧_@是晚會的主題。隨著鏡頭轉動,看到流光溢彩的舞臺布滿“?!弊?,舞臺對面幕墻上對應著“福星高照”四個金光閃閃的大字。演出開始,歡快的樂曲響起,喜氣洋洋登場的演員,手舞“福”字,齊聲向全國人民拜年祝福。頓時,晚會現場一片歡騰。這臺晚會緊扣全國人民建設小康社會,走向幸福生活的主題,充滿了吉祥、喜慶、祝愿的色彩,與人們追求幸福、創造幸福的共同心理和愿望產生共鳴,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
說到福,不能不說“?!弊?。福是什么?福是一種感覺和滿足,一種意境和狀態,一種期待,一種文化。心中有天地,哪怕身處斗室,一樣遨游于宇宙間。心有多少福,你的世界就有多大福。境由心造,福在心里?!案!弊?,是中國幾千個漢字當中最受人喜歡的美好字,是吉祥意義最豐富、最淳厚、最集中、最典型的字。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福是最吉祥的象征、最真誠的祝愿,福是人們向往和追求的.最高境地。不論寒微草澤,還是富貴顯達,都企福納福。歷朝歷代,為民造福是為官者取信于民的誓言,期望幸福是蕓蕓眾生的謀求,福滿人間是太平盛世的向往,福星高照是萬千家室的憧憬。歲月滄桑,時光輪回,福字深深留在人們心中,生生不息的福運之火穿透時空隧道,穿透心靈空間,穿透數千年風濤煙云依然燃燒。福字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中,伴隨社會文明進步的發展史,伴隨人們謀求美滿明天的奮斗史。福,中華大地隨處可見的獨有現象,足可看出對這一最具中國傳統文化特質的精神理念的自覺性認識,被廣泛植根于中國人的思維形態中,成為中華民族一種特有的優良文化,一種獨具象征意義的吉祥符號,一種由一個漢字拓展出來的文化――“福文化”。福,就像撕不清陶醉、拽不斷回味的一壇陳年老酒,說不完的內容,道不盡的涵義。福是抽象的,但人對福的詮釋與解讀是具象的,如今已經成了一種追求,一種動力,一種奮斗目標。這就是文化的力量,思想的力量。
實際,貼“福”是人們和諧向上、崇尚美好的一種心理反映。福,幸福,福氣,福運。福之所至,小到個體,大到人類?!俄n非子》:“福者,備也?!备?,無處不在,無人不求。人在心底對福的涌動表現形式是各異的,不隨意表達的,特別是對永久性福運追求的表現,不同的場合空間表達方式是不一樣的。春節,是勞動人民最看重的吉祥節日,人們在這樣的重大喜慶時刻表達對福的追求是最完美的,有一種表達方式叫揮春,就是在大紅紙上書寫吉祥話,貼到門窗和墻上,而貼福字是最常見的一種古老揮春方式,在那時生產力不發達的遠古時代,人們祈求有田有衣是最大的心理滿足,福字結構引申義“一口田、衣祿全”最能說明人們心里的全部企盼。據南宋吳自牧著的描寫南宋都城臨安市情風物的書《夢梁錄》記載:“歲旦在邇,席鋪百貨,畫門神桃符,迎春牌兒……”;“士庶家不論大小,釘桃符,貼春牌”,也有的把“?!弊志杓氉龀蓧坌恰厶?、五谷豐登、龍鳳呈祥等圖案。“臘月二十四,家家寫大字”?!百N春牌”和“寫大字”就是寫在紅紙上的“?!弊?,一種對幸福的向往與追求。
門上貼福字這種揮春習俗由來已久。相傳明代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年元宵節出訪,在一個鎮上看見一幅畫,畫了一個騎在馬上的赤腳女人抱著大西瓜。由于當朝的馬皇后是淮西人,朱元璋認為是譏諷馬皇后出身寒微(古代細腳是身份的象征,只有富家小姐纏足),令御林軍把畫畫的人和圍觀的人家滿門抄斬,心腹悄悄在掛畫的那家門口倒貼一個福字作記號,人們看著倒貼福字很喜慶,各家都貼上倒著的福字,御林軍無法識別,事情不了了之。后來全府的人知道曾有大事發生,都認為是倒貼的福字福佑,逢兇化吉,平安吉祥。
過年倒著貼福字的習俗手抄報
在過年的時候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大家可以看到每家每戶在貼春聯的時候,門上總是會貼上一個倒著的福字,這是為什么呢?其實這也是的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習俗,因為家家戶戶在倒著貼福字的時候,人家看到你家就會喊著“福倒啦。福倒啦。”這和福到了的諧音很像,所以也算是一個非常吉利的習俗吧,大家在過年的時候可以注意看看,還是有很多這樣的現象的。
林清玄《空心看世界》原文欣賞
【林清玄《空心看世界》原文】
當我看到水田邊一片純白的花,形似百合,卻開得比百合花更繁盛,姿態非常優美,我當場就被那雄渾的美震懾了。
“這是什么花?”我拉著田邊的農夫問說。
“這是空心菜花呀!”老農夫說。
原來空心菜可以開出這么美麗明亮的花,真是做夢也想不到。我問農夫說:“可是我也種過空心菜,怎么沒有開過花呢?”
他說:“一般人種空心菜,都是還沒有開花就摘來吃,怎么會看到開花呢?我這些是為了做種,才留到開花呀!”
我仔細看水田中的空心菜花,花形很像百合,美麗也不輸給百合,并且有一種非常好聞的香氣,由于花是空心的,莖也是空心的,在風中格外的柔軟搖曳,再加上葉于是那么綠,如果拿來作為瓶花,也不會輸給其他的名花吧!
可惜,空心菜是菜,總是等不到開花就被摘折,一般人總難以知道它開花是那么美??v使有一些作種的空心菜能熬到開花,人們也難以改變觀點來看待它。
我們只有完全破除對空心菜的概念,才能真正看見空心菜花的`美,這正是以空心來看世界。
但是,人要空心來面對世界,真的比空心菜還難呀!
【林清玄生平簡介】
他17歲開始發表作品,20歲出版第一本漫畫書之后一發不可收,走上了文學之路。作品有報告文學、文藝評論、劇本等,最有成就的是散文創作。30歲前得遍了臺灣所有文學大獎:國家文藝獎、中山文藝獎、吳三連文藝獎、金鼎獎、時報文學獎、中華文學獎、中央時報文學獎、吳魯芹散文獎、作協文學獎,曾于臺灣獲得世界華人文化新傳獎、杰出孝子獎、世新大學十大杰出校友獎、成功雜志十大成功人物獎、寶島十大才子獎……直到他不再參賽為止,被譽為得獎專業戶。
他連續十年被評為臺灣十大暢銷書作家,從小學三年級就想成為一名作家的林清玄在17歲時即開始發表作品,到30歲時,他的作品囊括了當時臺灣的所有文學大獎。在25年的創作生涯中出版作品逾百部,其中,《身心安頓》《煩惱平息》在臺灣創下150版的熱賣記錄,《打開心靈的門窗》一書創下高達5億元臺幣的熱賣記錄。尤其是80年代后期,每年平均出版兩三本以上新書。門類涉及散文、報告文學、文化評論、小說、散文詩等。
32歲遇見佛法,高規格入山修行,深入經藏。
35歲出山,四處參學,寫成“身心安頓系列”,成為90年代最暢銷的作品。
40歲完成“菩提系列”,暢銷數百萬冊,是當代最具影響力的書之一。同時創作“現代佛典系列”,帶動佛教文學,掀起學佛熱潮。獲頒杰出孝子獎。
林清玄的作品曾多次被中國臺灣、中國大陸、中國香港及新加坡選入中小學華語教本,也多次被選入大學國文選,是國際華文世界被廣泛閱讀的作家,被譽為“當代散文八作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