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城的古詩唯美句子匯集3篇
一座城一首詩詞
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中國古代的讀書人喜歡游歷天下增長見識,不象我們現(xiàn)在整天關在學校讀書。這些文人墨客在游歷天下的'時候,特別是喝了點酒之后,往往喜歡吟詩作賦一舒胸懷,于是在全國各地留下了很多動人的詩篇。
北京
登幽州臺歌
作者/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洛陽
春夜洛城聞笛
作者/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西安
長安古意(節(jié)選)
作者/盧照鄰
長安大道連狹斜,青牛白馬七香車。
玉輦縱橫過主第,金鞭絡繹向侯家。
龍銜寶蓋承朝日,凰吐流蘇帶晚霞。
百丈游絲爭繞樹,一群嬌尾共啼花。
南京
石頭城
作者/劉禹錫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
杭州
錢塘湖春行
作者: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蘇州
楓橋夜泊
作者/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揚州
送孟浩然之廣陵
作者/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武漢
黃鶴樓
作者/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荊州
送人還荊州
作者/皇甫曾
草色隨驄馬,悠悠同出秦。
水傳云夢曉,山接洞庭春。
帆影連三峽,猿聲近四鄰。
青門一分手,難見杜陵人。
襄陽
漢江臨眺
作者/王維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
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
岳陽
登岳陽樓
作者/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成都
杜工部蜀中離席
作者/李商隱
人生何處不離群?世路干戈惜暫分。
雪嶺未歸天外使,松州猶駐殿前軍。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雜雨云。
美酒成都堪送老,當壚仍是卓文君。
重慶
峨眉山月歌
作者/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fā)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長沙
長沙
作者/汪元量
洞庭過了浪猶高,河伯欣然止怒濤。
傍岸買魚仍問米,登樓呼酒更持螯。
湘汀暮雨幽蘭溼,野渡寒風古樹號。
詩到巴陵吟不得,屈原千古有離騷。
詩詞十一首
七律 酷夏
流火三伏熱浪蒸,芭蕉葉卷悶無風。
蟬乘鶯懶吱鳴肆,蜂借花勤行跡匆。
羽扇輕搖驅倦意,茗茶慢品覓怡情。
清涼宜向書臺找,汗里詩成韻有聲。
七律 七七
盧溝丁丑戰(zhàn)云生,彈洞累累猶未平。
國難臨頭初亮劍,屠刀架頂始顓征。
雕獅難忘淪亡辱,涵孔常揚光復榮。
莫把硝煙當曉月,狼心不死舞魔旌。
五律 無題
遲暮常思量,紅塵夢未央。
生平多輾轉,事業(yè)不頹唐。
陋室評成敗,蓮軒悟暖涼。
靜心勤筆墨,冷眼看蒼黃。
七絕 和天空微笑
百味人生老釅茶,有香有澀度年華。
蹉跎難釀排憂酒,實學真才做勝家。
七絕 雨后(題圖)
夜雨滌山晨霧開,橋迎簾瀑自天來。
閑亭攬翠聽鶯語,一陣春風香滿懷。
七絕 雷雨
驚心霹靂憾天門,十萬銀蛇吞小村。
溪滾黃龍泥石瀉,傾間日出照黃昏。
七絕 銀河公園暮色
紫煙湖水印斜陽,木棧閑亭風透涼。
熱鬧青蟬為柳醉,戲波錦鯉戀荷香。
七絕 題圖。和友
云淡星稀夜色茫,風搖竹影月蟾涼。
一聲斷雁秋心更,惟把柔詩藉斷腸。
七絕 夢紅樓
一書故事一書情,夜讀紅樓惹夢生。
長嘆多情癡寶黛,似聽琴瑟自天鳴。
七絕 見喜鵲巢成
喜鵲忙巢日落時,比肩共上棟梁枝。
持家不怕傾心血,育子何能惜力疲。
五絕 題圖(兼和大漠)
旗袍難掩香,婀娜過廳堂。
背影流芳韻,嬌姿醉玉郎。
一首愛國詩詞
愛國時時刻刻在我們身邊,隨地吐一口痰看起來事小,能反應了你的`素質,對國家的熱愛。
《春愁》
清·丘逢甲
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驚心淚欲潸。
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臺灣。
《塞下曲》
唐·王昌齡
飲馬渡秋水,水寒風似刀。
平沙日未沒,黯黯見臨洮。
昔日長城戰(zhàn),咸言意氣高。
足今古,白骨亂蓬蒿。
《己亥雜詩》
清·龔自珍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材。
《十一日風雨大作》
宋·陸游
疆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來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春望》
唐·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海上》
清·顧炎武
日入空山海氣侵,秋光千里自登臨。
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蒼生痛哭深。
水涌神山來白鳥,云浮仙闕見黃金。
此中何處無人世,只恐難酬壯士心。
《出塞》
唐·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夏日絕句》
宋·李清照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示兒》
宋·陸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涼州詞》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
《從軍行》
唐·王昌齡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宋·辛棄疾
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
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shù)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宋·陸游
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題西安邸》
宋·林生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聞軍官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劍外呼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滿江紅》
宋·岳飛
怒發(fā)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同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過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秦觀:一首詞與一座城市
秦觀因被貶郴州觸景生情寫就了這首千古流傳的《踏莎行》,而郴州,因這首閃耀著中國古代知識分子偉岸人格的詞大大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以下是小編J.L分享的秦觀:一首詞與一座城市,更多熱點雜文請您繼續(xù)訪問(http://www.semjishu.com//wenxue)。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裹斜陽暮。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shù)。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踏莎行·郴州旅舍》
自古往來郴州者多矣,真正使“郴”千古流芳者,非秦觀莫屬。郴州蘇仙嶺腳下的秦觀紀念館正是《踏莎行》里提到的“孤館”。1094年,遭貶謫的'秦觀,孤獨地遷徙千里,蜷縮在湖南南部這個叫郴州的小城的驛站里。
聽著杜鵑鳥的哀啼,耐著料峭的春寒,從驛館破舊的窗欞向外望去,滿眼盡是斜陽落盡,黃昏霧靄,一下子勾起了主人公對身世的感嘆和無限傷情。這既是郴州之地的環(huán)境、氛圍對秦觀的激發(fā),也是秦觀獨特的情懷、心緒與此地獨特的山水意境相與契合、互動的結果。
秦觀因被貶郴州觸景生情寫就了這首千古流傳的《踏莎行》,而郴州,因這首閃耀著中國古代知識分子偉岸人格的詞大大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一個歷史文化名人,不經(jīng)意就賦予了一個現(xiàn)代都市豐富的文化底蘊,這是文人之幸,亦是城市之幸。
然而就在秦觀一貶再貶的過程中,他竟意外地感受到了多情湘女的溫情撫慰,感受到了人生中最后一抹柔情,刻下了最溫情卻最悲情的烙印。
據(jù)說,當時長沙城有一妓n,是秦觀的“超級粉絲”,平生酷愛他的詞。后來,秦觀經(jīng)過長沙,聽說了此事,初時并不以為意,想這南蠻之地,哪里會有京師那樣溫香軟玉、笙歌繞耳的好去處呢?卻不料還真碰上了一個姿容嫵媚的紅顏知己。這位紅顏知己得知秦觀的真實身份后驚喜不已,“即請于母,愿托終身”。
秦觀感其意,為她逗留數(shù)日。真是輕憐蜜愛情無限,終圓好夢訂鴛盟。可是,秦觀畢竟是遭貶謫之人,既不能久留,也不能帶這位紅顏同行。妓竟也是講義節(jié)之人,向秦觀發(fā)誓從此為他潔身自好。自與秦觀分別后,竟真的閉門謝客。
一日,夢到秦觀,于是驚泣曰:“自吾與秦學士別,未嘗見夢。今夢來別,非吉兆也,秦其死乎?”于是差人去打聽,數(shù)日得報:秦觀果然死了。
當時秦觀的靈柩在長沙停殯,忽一貌美女子身著孝服來奔喪,自稱是少游南遷經(jīng)過長沙時邂逅相識,并已許定終身。說完便哭號著繞靈柩三周,然后大慟一聲氣絕。
終因回鄉(xiāng)路途過于遙遠,秦觀的兒子秦湛不得不將父親葬于橘子洲。這在各種版本的《淮海先生年譜》中和相關地方史志中,以及與秦觀同時代人物的詩文中,均有記載。
比如黃庭堅和秦少游梅花詩里就有一句“長眠橘洲風雨寒”。直到 1105年,秦湛才將父親歸葬揚州,后又遷葬無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