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中醫脈診的句子合集80句
中醫作文800字(精選6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醫作文800字(精選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醫作文800字1
周六下午,我和小記者們去了允和國醫館的中醫系列課堂,去探尋中醫藥的奧妙。
來到國醫館,兩旁的一個個小抽屜首先吸引了我的注意,原來里面裝著各種不同的中草藥,而中間長長的桌子上已經擺上了好多我完全不認識的藥材。穿白大褂的醫生開始給我們介紹起來,他說中醫中藥文化博大精深,中藥材既有神奇性又具有普遍性,深山老林,公園小區比比皆是,隨處可見。在我們身旁的中藥也有很多,就像薏米、山楂,陳皮、山藥等,它們都是中藥。
對于面前擺著的很多藥材,老師讓我們轉著圈來拿一種藥材嘗一嘗它的味道。我嘗的第一種藥材,黑溜溜的,像一個梅子,我拿了一個塞到嘴里,酸得我牙齒直打顫。老師告訴我們,這個叫烏梅,具有收斂、安蛔的作用。第二種藥材,它細細的,黃黃的,小小的,老師只給我們掰了一點點,我舔了一口,舌頭都感覺到苦得發麻,老師告訴我們,這個叫黃連,它是用來瀉熱瀉火的。第三種是甘草,就像一個個迷你版的小樹樁,一口咬下去,干干的甜甜的,它是用來補氣、和中緩急的。第四種長得細細的像草根,嘗起來卻是辣辣的,它叫細辛,它可以散寒行溫。還有牡蠣,味道咸咸的,它的作用是可以軟堅安神入腎。最后我還品嘗了一種五味雜陳的中藥,它長得跟烏梅很像,可是外面味道酸酸的,甜甜的,咬開它里面的籽以后,卻又辣又苦又咸,這種具有“豐富”味道的藥材就是五味子。其實中藥一直都有“五味”之說,也就是“辛散、酸收、甘緩、苦堅、咸軟”,這是對五味最早的概括。
接著老師給我們介紹了中醫的針灸,它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我知道針灸是把毫針刺入患者身體某一穴位,或者把燃著的艾絨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膚,通過刺激穴位來治療疾病的。我看到那個針很細,針頭是不銹鋼的,針身很粗,以便于人用手拿捏操作。
最后我們還做了香包,在一個小布兜里我們裝上了辛夷、冰片等中藥材,它散發著特殊的味道,可以用來防治鼻炎。我把它交給爸爸,希望對他有幫助!
這次的中醫課堂,老師帶著我們對中醫、中藥、經絡穴位和藥食同源多方面來探尋中醫藥文化,讓我對中醫藥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中醫藥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智慧的凝結,它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我希望我們這一代能將中醫藥文化繼續傳承與弘揚下去。
中醫作文800字2
正是由于歷史的洗禮,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最終誕生了華夏女兒的獨一無二的中國傳統文化,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每個人的使命。材料中所說的那個歌星的經歷,正是由于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觀念的更新形成的。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正確對待外來文化。現如今,知道重陽節的人越來越少了,知道感恩節的人越來越多了;知道情人節的人越來越多,可知道七夕節的人越來越少了。對于我們先輩留下來的許多傳統節日,我們中的許多人都幾乎全都置于腦后了,這難道不是一種崇洋媚外嗎?這難道是我們口口聲聲說到的責任感嗎?然而,我們身邊其實有許多人在為我們做榜樣,他們能堅守自己的信念,鼓勵人們學習繼承優秀傳統文化,著名學者馬寅初不就是嗎?他積極提倡我們青少年應當多多學習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雖然世界正在多元化,但是,我們傳統的中化文化不能丟!因此,我們是否想過,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否會被他國文化所取代?這個答案須靠我們用行動來回答。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繼續發展的基石,是我們共同保護,共同繼承的使命。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讓我們堅定信念,共創美好未來!憶往昔,若不是司馬遷的瀝盡心血,怎會有《史記》的鴻篇警后人,若不是李時珍的跋山涉水,怎會有《本草綱目》的福祉遺萬年代;若不是曹雪芹的五次易稿,怎會有《石頭記》的哀婉催人淚?看今昔,是誰苦心鉆研十余載,終使兩星成?是誰奮斗十八年,終抱金牌歸?是錢學森!是申雪與趙宏博。他們是繼承了中華傳統文化經典中的堅定,他們是傳承了中華傳統文化典籍中的不懈。正是由于繼承和傳揚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精神,才使得他們能夠這般堅定,這般執著。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我們雖如一根小小的火柴,但仍能點亮一片星空: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我們雖如一片綠葉,但能點綴整個春天;傳統優秀傳統文化,我們雖若駕一葉扁舟,但仍能驚動一片大海。
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生命的支撐,成功的基石。
中醫作文800字3
華夏大地的子民生生不息繁衍了五千年,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至今朝,我們該何去何從丶我們該如何傳承祖先留下的文化,這是值得每一個中國人去深思的。
此刻,故宮博物院遇到了難題。于建院九十周年之際向大眾推出十八個展覽,有人排隊六小時進館僅為于朋友圈博得一贊賞,因此引人非議:還是設門檻,將沒品位的人擋于門外的好!
對此我想說:“中華之文化是屬于每一個中國人的,任何人都有權利去欣賞丶學習并傳承它。”
正所謂“賢愚共受其益,才是生成的德量”,文化決不能僅僅是少數人的專利!因為文化的壟斷,宗教巨著《圣經》成為了教皇統治西方世界的工具,中世紀的西方也因此籠上了黑暗;因為文化的壟斷,南北朝時期讀書成為了少數貴族的特權,多少寒門士子因此而凍死丶餓死?因為文化的壟斷,知識成了反動派作亂新中國的武器,使國家倒退了多少步?
也幸而有馬丁·路德的說教——每個基督徒都有直接閱讀和解釋《圣經》的權力,才使得《圣經》重具博愛之光:也正是得益于隋文帝打下科舉制的基礎,才使得百姓都有了讀書做官的權力,帝國也從此生機勃勃;亦要感謝葉劍英的堅持與開明,才阻止了一次“秦始皇焚書坑儒式”的文化浩劫。
我們每個人都有權利去傳承文化,同時也有義務去虔誠地對待文化。
中醫作文800字4
同學們,你們聽過中醫三字經嗎?你們感受過脈搏跳動時的喜悅嗎?現在,就讓我帶領大家一起走進瑞春堂中醫門診,體會中醫的無限樂趣,探索神秘、奇妙的中醫文化吧!
6月29日上午,我隨著福建小記者團來到了澳門路瑞春堂中醫門診二樓大廳,環境整潔亮堂,帶著點古樸,聞著絲絲草藥的氣息,讓人心曠神怡。張梅冰館長為我們詳細講解了《中醫三字經》:“醫之始、本岐黃、靈樞作、素問詳……”中醫三字經以簡明歌訣形式描述了中醫的起源,發展,其中還有許多的經典醫籍和深奧的醫理。
我最感興趣是中醫的四診:望、聞、問、切。望診,指看氣色,是對病人的神、色、形、態、舌象等進行有目的的.觀察,以測知內臟的病變。聞診,指聽聲息,包括聽聲音和嗅氣味兩個方面,主要是聽患者語言氣息的高低、強弱、清濁、緩急等變化、經分析病情的虛實寒熱。問診,指詢問癥狀,是通過詢問患者或其陪診者,以了解病情,有關疾病發生的時間、原因、經過、既往病史、患者的病情所在。切診,指摸脈象,包括脈診和按診兩部分,是醫者運用指端觸覺,在病者的一定部位進行觸、摸、按、壓,以了解病情的方法。我迫不及待地先為自已診了診脈,用右手指搭在左手脈搏上,咦,不跳?難道我的脈搏出了問題?我嚇了一跳,急忙跑去問老師。老師笑了笑,解釋說:“不對,你搭錯地方了,把脈是要搭在寸口上,即從大拇指根往下到手腕最有肉肉的地方哦。”我按老師說的試了試,呀,咚咚咚……是脈搏在敲擊手指,多么美妙!多么動聽!這是生命的聲音,屬于我自己的聲音!我看著時間數了數,15秒22下,老師說乘以四就是一分鐘的脈搏數,我的脈搏是一分鐘88下,我興奮地把這個結果告訴了媽媽,媽媽鼓勵我,讓我再接再厲。學會了脈診,我們六個人組成一組進行了互助互診,把脈、聽心跳、測血壓、量體溫……我們仿佛和中醫融入到了一起,成為了真正的小醫師。
這次的活動使我受益匪淺,也讓我對中國的傳統醫學有了更深的了解,對博大精深的中醫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好好學習中醫知識,把我國的中醫文化發揚光大!
中醫作文800字5
立秋之后,可以多吃花生,對于養生保健來說,大有好處。特別有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的患者,可生吃花生,每次20克,可以溫胃散寒。
花生既然被稱作人參果,自然有它的原因了,一是花生性補,病后體弱、手術病人恢復期、以及婦女孕期產后,都可以每次少量食用生花生。
上次因為在介紹食補藥粥的時候,重點介紹過紅豆,所以有好幾個博友說,我們也看到很多老中醫推薦秋冬多吃紅豆的,但不知為什么要秋冬多吃紅豆?
奶奶說,這樣說吧,紅豆一年四季可吃,并非一定秋冬才吃,但因為秋天是新紅豆大上市的時候,而且秋冬人體更適宜進補,所以才鼓勵大家多在秋冬吃紅豆的。但吃紅豆也不是天天吃,也不是吃得非常多才好,可以每天一小碗兒或是隔兩天吃一小碗兒。可熬薏米紅豆粥(不需要放米一起煮,放米反而沒有袪濕的效果了),紅棗紅豆粥,也可單熬紅豆粥來吃,都很好。
紅豆的好處很多,我只說幾點吧。紅豆可強心強腎,是消除水腫的良藥,尤其是老人和婦女,水腫的不在少數,所以常吃紅豆消水腫最好。具體說來,秋冬多吃紅豆勝大補,一是健脾胃,脾為后天之本,是營養供給的重要器官,大意不得,跟腎一樣地重要。脾胃好,人體的吸收就好,紅豆有明顯的健脾功效。二是補血養心,李時珍曾將紅豆稱作‘心之谷’,強調了紅豆養心功效,紅豆既能清心火,更能補心血,心喜紅。現代研究證實,紅豆可以降血脂,降血壓,改善心臟活動功能,其富含鐵質,能行氣補血,非常有利于心血管病人和婦女常常服用。我們家就長年時不時地吃些紅豆粥,就是這個原因。
三是袪濕清熱,無論是濕還是熱,都容易使人生病體虛,體弱多病之人多有內濕,濕重者最易上火,大便稀,常腹瀉,常常腹部寒涼或是隱隱作痛。體內有熱之人,常會煩燥失眠,暴發高血壓,牙痛上火,生青春痘。而紅豆既清虛熱,又袪體濕。是食補中的良品。
四是剛才所說,紅豆可消水腫,補腎利尿。紅豆中除了含有豐富的鉀之外,其外皮中所含的皂角苷也有很強的利尿作用,能很好地改善腳氣病和因腎功能衰退而引起的水腫。紅豆里所含豐富的B族維生素和鐵質,還有蛋白質、活性糖類,鈣、磷、尼克酸等成分,都對人體十分有益。所以,紅豆生南國,勸人多吃它。
……
中醫作文800字6
我叫劉宇浩,今年10歲,一個又帥又可愛的小男孩。別看我小,我對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中醫卻情有獨鐘,我立志要做中醫的守護神。
第一次領略中醫的神奇是幾年前的一個下午。那天上課時,我突然覺得有千萬只螞蟻在咬我的腳,癢得我直跺腳,連老師講課都沒心思聽。回到家里我迫不及待地脫下波鞋一看,發現腳丫之間有許多透明的小水泡,就是它在作怪。我連忙去問爸爸,爸爸說:“這是爛腳丫,也就是‘香港腳’,是由真菌滋生引起的。不怕,老爸有根治它的絕招。”爸爸拿出一瓶“噴腳王”往腳丫一噴,一陣涼涼的感覺過后,腳丫就不癢了。過了三天,患處就結痂了,再過一星期就痊愈了。我對這神奇的藥水很好奇,拿起包裝盒仔細一看,原來這藥水是由中藥治成的。藥水的主要成份是:水楊酸、樟腦、狼毒等。優點有:1。對鞋襪、衣物無污染。2。對爛腳丫、皮膚潰爛無刺激。這么好的療效,正是中國草藥的神奇之處。
還有一次,外婆在家拖地板時不小心摔了一跤,傷了腰,痛得直不起身來。媽媽及時帶外婆去看中醫,只見醫生竟用幾根小小的銀針扎腰部的經脈,看見一旁的我一副不相信的樣子,醫生告訴我,針灸可以醫好許多西醫治不好的疑難雜癥,甚至還可以讓長期癱瘓的病人重新站起來,連許多外國人都長途跋涉來到中國求醫。聽了他的話我還是半信半疑,直到外婆很快康復我才相信了他的話。
媽媽還告訴我,從小到大我特怕打針。平時媽媽都會煲涼茶給我喝,如果偶爾生病了,媽媽爸爸就會煲中藥給我喝。中藥沒副作用,在中藥的保駕護航中,我健康地成長著!
中醫這么厲害,我對它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我經常從網上、書上去了解中國醫術,我認識了李時珍、華佗,懂得了許多益生之道,搜集了許多養生之方。我立志長大當一位醫生,把中國醫術發揚光大,使中醫成為全中國乃至全世界人們健康的守護神。
我的中醫夢作文
夢想,是一個民族得以綿延的基石,它傳播思想,創造著文明。夢想的天空有燦爛的朝霞,夢想的湖面有美麗的蓮花,夢想的長河永不停息!
我國有三大國粹,中醫,京劇,國畫。我的夢想正與國粹之一——中醫有關。我的中醫夢是在姥爺的影響下樹立起來的。
小時候,我總會哼著輕快的兒歌,伴著銀鈴般的笑聲,和姥爺一起去他那美麗的`殿堂——只有巴掌大的中醫門診,這個門診就是姥爺的根,他把畢生心血都傾注其中。
姥爺的中醫醫術是方圓幾十里最精湛的,慕名而來的人也絡繹不絕。每天一去到干凈、整齊的小門診,姥爺就穿上他畢生的最愛——白大褂,然后開始替病人把脈,什么五心煩熱啦,感冒發燒啦,姥爺全都能治好。由于耳濡目染,我對中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一有空就往姥爺的門診跑,還在姥爺的指導下配藥、包藥、煎藥。姥爺細心地培養我,并說:“醫生的天職就是為患者治病,不貪圖名利,你懂嗎?”我仰起稚嫩的臉,望著姥爺,點了點頭,卻又似懂非懂……
然而五年后,我終于明白了姥爺的話。那天,一位患者走進了姥爺的門診,他全身長了小紅疙瘩。這是姥爺沒見過的一種病,檢查了半天,也難以確診。為了治好患者的病,年近七旬的姥爺在此后的一個月里夜夜難眠,日日鉆研,終于研究出了藥方,治好了那位患者的病。而姥爺卻累得一病不起,直到現在……
俗話說醫不自治,似乎還真是這樣,姥爺到現在還是狀況不好。或許是老了吧,姥爺常常在睡夢中也迷迷糊糊地說著藥方,大概他是夢見自己給病人治病了吧。有一次,我去探望姥爺,他又在迷迷糊糊地說夢話了,我卻聽得一清二楚:“醫生的天職就是為患者治病……”我終于明白了姥爺的良苦用心,明白了姥爺的奮斗精神。在姥爺床邊,我暗下決心,將來也要做個好中醫,像姥爺一樣……
而我也正為自己那小小的夢想努力著。一有空,我就坐在姥爺的病床邊,翻看他平時所寫的日記和診斷書,并分析案例。完成每天的學習任務后,我總擠出時間認真研究那本姥爺翻舊了的《中草藥大全》。中草藥種類繁多,要完全記住它們的名稱就已經讓我費盡腦力,況且還要與實物一一對應,并了解、掌握其功效呢。但我暗暗努力著,為以后成為一名中醫打下基礎。
一天,我獨自一人在姥爺的診所里研究草藥,突然,一個叔叔抱著一個八九歲大的昏睡著的小弟弟心急火燎地跑了進來。“醫生,我兒子發高燒了,快救救他!”這個場面讓我有些措手不及,心想:姥爺不在,現在怎么辦?“遇病不燥而平,這是一個中醫基本的素養。”姥爺的話在我耳邊回蕩。于是,我理清頭緒,安撫那位叔叔的情緒:“您別急,會有辦法的!”姥爺的日記里記載著很多治療這類高燒不退的方法。我打開一看,按照上面的步驟,學著姥爺的樣子給小弟弟量完體溫,看了他的舌頭等,就抓起藥來:柴胡、黃芩、黨參、甘草、生姜等,抓完藥又將它們熬制成小柴胡湯。在熬藥的過程中,我又用濃度較低的酒精擦拭小弟弟的身體。經過我的努力,兩個小時后,小弟弟的燒終于退了。在叔叔的感謝聲中,我品嘗到了作為一名中醫的樂趣,也明白了姥爺為何對中醫如此熱愛。我想,這一次嘗試只是我中醫夢的一個開始,實現這個夢的路還很長很長,唯有堅持,唯有努力,才能夢想成真。
夢想里總是包含著太多的感人故事,夢想里總是蘊含著無窮的前進動力。我一定加倍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將來考一所醫科大學,去實現我的中醫夢!
關于中醫的作文1000字
中華文化瑰寶——中醫
自19世紀末以來,中國開始不斷向西方學習先進的文化和科學,部分國人認為要想強國,就要西化。這種極端的認識使得中國的一些傳統文化被貶得一文不值,我國的中醫理論從那時起就被卷入了尷尬的境地,強勢的西醫正一點點吞噬掉中醫。
李阿姨自學中醫,學習的主要途徑就是圖書館和上網。在與她交流之后,我感觸頗深,雖然只有短短的兩個小時,但對于我來說是寶貴的。她沒有長篇大論地給我們講中醫理論,而是讓我們認識了各種醫療用具、人體穴位圖等,并且告訴我們一些平時能用得上的中醫治病的小竅門。李阿姨還在我們身上實踐,讓我們真正體會了中醫治病的效果。和西醫里那些冰冷的針管相比,中醫的用具可有意思多了,那些五花八門的用具是猜不出它們用途的。印象最深的那只酷似鋼筆的針,沒想到是在耳尖放血用的。乍聽阿姨說“放血”這兩個字時,不免恐懼,后來才知道不過是在耳尖的穴位上扎一個眼兒流幾滴血而已,并且那種疼痛感一般人都能承受,但只在有很嚴重的炎癥時才會用這種方法,它能調節體內平衡,清除毒素。李阿姨還給我們演示了其他診治方法,比如針灸、刮痧等,都是我們平時鮮有所聞的。
中醫講究氣血平衡,人體遍布穴位,尤以腳部和耳部最多,這些穴位大多與不同的器官相關聯,因此只要找準穴位揉一揉、按一按,就是治療。
當李阿姨告訴我這些只是皮毛時,我不禁感嘆中醫的博大精深,更為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及古人的智慧感到驕傲。然而這些在一些時尚的'國人眼里卻不值一提。積極吸取西方先進的文化本沒什么錯,但如果因此而扔掉流傳了上千年的老祖宗的智慧結晶,那就愚蠢了。中醫雖然有不科學、不合理的地方,但也不是毫無可取之處。中醫和西醫解決問題的出發點不同,西醫主要是得了病再治,藥物全是化學成分,見效快,但有副作用,而中醫則主要是讓人怎樣不得病,重在調理,但見效慢。
美國著名科學家喬治·薩頓在《東方和西方的科學》中提到,東方和西方正像一個人的不同神態,代表著人類經驗的基本和互補的兩個方面,東方和西方的科學真理是一樣的。這徹底否定了中醫理論不符合現代科學標準的說法。
李阿姨還告訴我們,她當時就讀的中醫學院,打著“中西結合”課改的幌子,把中醫定為選修課,西醫則必修。現在的中醫還面臨著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沒有人傳承。中醫目前是靠擁有純中醫技能的中醫師們撐著,他們大多已經50歲以上,80后90后一般沒人愿意從事這項工作。
可悲的還不止中醫,還有很多傳統文化被我們忽視了,面對這一現狀,我們能做些什么呢?
振興中醫作文
中醫學最初始于原始社會的神農氏嘗百草,到戰國時代已很先進。扁鵲創造了望、聞、問、切的中醫四步診脈法。東漢末年的華佗擅長外科手術,有膽量用外科手術治療曹操的偏頭痛,至于為關云長刮骨療劍毒,那是眾所周知的佳話。張仲景、孫思邈、李時珍等一批先賢將中醫學從一個高峰推向另一個高峰,給中國燦爛的文明又添上光彩四溢的一筆。
外國人對中國的“食文化”贊嘆不已,驚嘆中國人精湛的廚房十八般武藝,卻不可浪費時間學習。對于中醫學,老外瞪大眼睛,翹起大拇指:中醫三指在手腕上一搭,病情枝枝蔓蔓一清二楚;細細銀針輕輕一扎,腰酸背痛無影無蹤;司空見慣的莖葉花果,妙手熬出一碗本釅釅藥汁,悠悠苦香中痼疾即去。
老外們端著顯微鏡,對中醫學上看下看左看右看,得出一致結果:了不起!拿慣手術刀的手舉起了銀針,講著英語的嘴吐出的是不堪熟練的漢語,把中國傳統的中醫中藥介紹到外國。
可有段時間,“醫圣”張仲景的子孫們遠沒有如此虔誠,藥香四溢的草本藥物敵不過冰冷的'刀剪和氣味刺鼻的化學藥品。在中國的醫院里,為數不多的中醫清閑的無聊,充其量充當一個建議的角色。中醫學已難獨自撐起一個屬于自己的空間。
2002-2003年sars流行,西醫藥方愛莫能助,中醫在此初建奇功。隨后的甲型H1NI流感,中醫獨樹一幟,徹底根治患者病情,許多人為之興奮。
中醫,中醫,國人期待你的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