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騷中環境描寫的句子集錦90條
離騷 練習
“楚辭”與《詩經》是中國詩歌的兩大源頭。兩者比較,藝術上有很多區別:體制上,《詩經》多四言句,楚辭多長短句;章法上,《詩經》多同一章節的反復,楚辭章法多變,很少反復;字數上,《詩經》篇幅較短,楚辭字數多、篇章長,如最長的《離騷》有373句;風格上,《詩經》質樸無華,楚辭絢麗多彩;創作方法上,《詩經》多現實主義篇章,楚辭多想象夸張,常將神話、傳說、山水神鬼納入詩中,構成浪漫主義畫卷??傊?,楚辭這種詩體擴大了詩歌的表現力,開創了新的藝術形式。西漢劉向將屈原、宋玉和西漢文人的擬作匯集一冊,取名《楚辭》。
答案:D
【第2句】:解析:A項誶,念suì。C項“垢”應為“詬”,“相”念xiànɡ,芰念jì。
答案:C。
【第3句】: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常見的多義詞,要求根據語境確定它在句中的意義。①“替”在句中“廢棄”的意思,成語有“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替”與“興”反義。文中“朝誶”與“夕替”也構成相對的關系。⑤昭,本義日明,光亮、光明,成語有“昭然若揭”;引申清楚明白,成語有“聲名昭彰”。句中作“質”的定語,用本義,當釋為“光明圣潔”。⑥申,一般義是“陳述、表白”,這里是特殊義,重復、再三。⑦攘,排斥、排除。但在句中“忍尤攘詬”只能理解是同義反復,故“攘”也只能釋它的反義,表“接受”的意思,這在訓詁學上稱“反訓”,即從詞的反義釋詞。
答案:A。
【第4句】:解析:A項“民生”也可釋為“人生”。B項“窮困”與上句“侘傺”(失意潦倒)照應,故知不能釋為“經濟上的貧窮”,當理解是“政治上的不得志”。C項“鷙”和“鳥”并列,是一個并列詞組,不能將“鷙鳥”看成是一個詞。D“死直”是“為直而死”,“直”形容詞活用為名詞,“死”一般動詞活用為為動用法。
答案:A。
【第5句】:解析:A項①動詞,審察,仔細看;②形容詞,清楚、明白。B項①②都是助詞,用于句中前后兩個節拍之間,起舒緩語氣的作用。C項①后悔、反悔;②綜觀全段,“悔”當是“追悔、反思”的意思。詩人前面說“不悔”,后面又說“悔”,看起來矛盾,實際不矛盾,因為“悔”前后意義不同。D項①形容詞用如名詞,作“好”的賓語,表“美好的品德”;②動詞,整飾。
答案:B。
【第6句】:解析:浩蕩,今義形容水勢很盛,而在句中是“荒唐、胡涂”。改錯,今義改正錯誤,而在句中“錯”通“措”,“改錯”與“偭規矩”同義,更改、違背施政舉措。雜糅,混雜糅合在一起,古今字面意思相同,但現在用作貶義,而在句中用作褒義。繽紛,繁多,古今意義相同。流亡,今義流浪、逃亡,而句中是“形體消亡”,與“死”同義。
答案:D。
【第7句】:解析:這是一道在消化理解基礎上的背記題,做此類練習,也可看出屈原對后世的重大影響。A杜甫詩句,表現了對國難和人民疾苦的關心。B李白詩句,表現失志歸隱的思想。C項也是李白詩句,表示不與腐朽勢力同流合污。D蘇東坡詩句,反映了知音不遇的孤獨寂寞。
答案:A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B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將復修吾初服。C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也。D不吾知其亦已兮,茍余情其信芳。
【第8句】:解析:此題旨在注意這首詩句式上的特點,并通過這樣的分析,進一步掌握對偶修辭格。
答案:(1)一個完整詩句里上、下句構成對偶。(2)兩個完整詩句的上、下句分別構成對偶,這種對偶形式也叫錯綜對。(3)一個完整詩句里上、下句構成對偶。(4)上、下句內部各自構成對偶,上、下句之間也構成對偶。(5)一個完整詩句里上、下句構成對偶。
【第9句】:解析:比興,是《離騷》在創作手法上的一個很重要的特點,本題旨在對其有初步認識。
答案:“怨靈修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靈修”本意是神仙,這里指君王。“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以“蛾眉”(即美貌)比擬自己的美德,以“眾女”肆意造謠中傷比擬朝臣對自己的造謠中傷。 “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鷙”指鷹、雕一類兇猛的鳥,“鳥”指一般的鳥,這里分別比擬詩人自己和周圍群小。 “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所寫的衣著佩飾都比擬詩人的美德。 “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比擬詩人的品德更加高潔。
【第10句】:解析:課文中描寫自己意象的詩句有:“既替余以蕙答案:蕙纕,攬茞:象征詩人追求高尚的節操。娥眉:詩人自比美女,用以表示自己品德和情操的高尚。同時也把自己和楚懷王的關系比喻為癡心女子和負心郎。鷙鳥:鷙,兇猛的鳥,作者自喻。鳥,凡鳥,比喻朝中庸人。“不群”的鷙鳥,象征著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君子。退將復修吾初服:喻詩人當初的志向。
詩人還用自己愛好奇偉瑰麗的香蕙芳芷比喻自己理想的崇高美好,在被廢棄后的惡劣環境中詩人仍讓自己的馬緩行在長滿蘭草的水邊高地,疾馳在長滿椒樹的山岡,依舊以荷花、荷葉為衣,表現了詩人無論“進”還是“退”,清白的操守和報國的理想始終不變,九死未悔。
【第11句】:解析:詩歌的音樂性主要體現在節奏和韻律,分析時要緊緊抓住這兩點。
答案:①押韻。根據上古音韻系統,《離騷》是隔句用韻的。如“余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攬茝”里,“替”“茝”是韻腳;“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矩而改錯;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里,“錯”“度”是韻腳。②在句中普遍使用“兮”字。“兮”字是語助詞,沒有實在意義。在這首詩里,一般是兩句合起來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兮”用在上下句中間,增加了停頓,增強了詩歌的節奏感。③大量使用對偶句。但在整齊中又有變化。④多用雙聲疊韻聯綿詞及疊音詞。如“鞿羈”“郁邑”“侘傺”“陸離”等是雙聲詞,“岌岌”“菲菲”等是疊音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