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設計中期報告范文(精選3篇)

網絡整理 分享 時間: 收藏本文

畢業設計中期報告范文(精選3篇)

畢業設計是指工、農、林科高等學校和中等專業學校學生畢業前夕總結性的獨立作業。是實踐性教學最后一個環節。 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畢業設計中期報告范文(精選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畢業設計中期報告1

如何選擇問題

我一直縈繞于懷的,是在寫博士論文開題報告的一年多時間里,導師薛瀾教授反復追問的一個問題:“你的 puzzle 是什么?”多少次我不假思索地回答“我的問題就是,中國的半導體產業為什么發展不起來。”薛老師以其特有的含蓄,笑而不答。

我在心中既惱火又懊喪:這么簡單的道理,這么明顯的答案,到底哪兒不對了?!

奧妙就在于提出問題的“層次”。

不同于政策研究報告,學術文章聚焦理論層面、解決理論問題。

理論是由一系列前設和術語構造的邏輯體系。

特定領域的理論有其特定的概念、范疇和研究范式。

只有在相同的概念、視角和范式下,理論才能夠對話;只有通過對話,理論才能夠發展。

極少有碩博論文是創造新理論的,能這樣當然最好,但難度很大。

我們多數是在既有理論的基礎上加以發展,因此,在提出問題時,要以“內行”看得懂的術語和明確的邏輯來表述。

審視我最初提出的問題“中國半導體產業為什么發展不起來”,這僅僅是對現象的探詢,而非有待求證的理論命題。

我的理論命題是:“中國產業政策過程是精英主導的共識過程嗎?”在這個命題中,“政策過程”、“精英政治”、“共識訴求”三個術語勾勒出研究的理論大體范圍和視角。

其次,選擇問題是一個“剝筍”的過程。

理論問題總是深深地隱藏在紛繁復雜的現實背后,而發現理論問題,則需要運用理論思維的能力。

理論思維的訓練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

不過初學者也不必望而卻步,大體上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先劃定一個“興趣范圍”,如半導體產業、信息產業、農村醫療、高等教育體制等,廣泛瀏覽相關的媒體報道、政府文獻和學術文章,找到其中的“癥結”或“熱點”。

第二步,總結以往的研究者大體從哪些理論視角來分析“癥結”或“熱點”、運用了哪些理論工具,如公共財政的視角、社會沖突范式等。

第三步,考察問題的可研究性,也就是我們自己的研究空間和研究的可行性。

例如,西方的理論是否無法解釋中國的問題?或者同一個問題能否用不同的理論來解釋?或者理論本身的前提假設、邏輯推演是否存在缺陷?通過回答這些問題,我們找到自己研究的立足點。

不過還要注意我們研究在規定的一到兩年時間內,是否可能完成?資料獲取是否可行?等等。

最后,如何陳述問題?陳述問題實質上就是凝練核心觀點的過程。

觀點應當來自對現實問題的思考和總結,而不是為了套理論而“削足適履”。

中國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充滿動態的、豐富的景象,如何才能用恰當的術語、準確的邏輯表述出來呢?雄心勃勃的初學者往往提出宏偉的概念或框架,但我的建議是盡可能縮小研究范圍、明確研究對象,從而理清對象的內在邏輯,保證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規范的學術論文。

如“中國半導體產業政策研究”就是一個非常含糊的陳述,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來收縮話題:( 1 )時間:從 1980 年到 2000 年;

( 2 )對象:政府的叛亂者和決策行為,而不是市場、企業、治理結構等;( 3 )視角:政治和政府理論中的精英研究;( 4 )案例: 908 工程、 909 工程、 13 號文件和《電子振興》,這是發生在 1980 - 2000 年間半導體政策領域的兩個重大工程和兩個重要文件。

通過這樣的明確界定,我們將目光集中在“政策過程”、“精英”、“共識”幾個顯而易見的概念上,問題也就水落石出了。

同時,問題清楚了,我們在篩選信息和資料時也就有了明確的標準,在這個“信息冗余”的時代,能夠大大提高研究效率。

畢業設計中期報告2

? ? ? ? ?一、選題的意義、研究目的

(一)為滿足時代和社會的要求,給21世紀現代化住宅小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是城市的主體和形象,也是區域地段的標志性建筑,身負城市經濟和社會的雙重功效,所以也給當代大學生提出更高更具考驗性的問題,使得通過建筑形象,結合現代的材料和技術將建筑融合成為有機的整體,表達出新的建筑美學理念。

(二)近年來框架結構在世界各地又有了很大發展,許多城市普遍興建了包括商場、住宅、旅館、辦公樓和多功能建筑等各種類型的框架建筑、土木工程專業學生畢業后參加或從事框架結構設計已成為必須面對的現實之一。

(三)通過畢業設計對大學期間所學的知識做一個系統的總結和應用,通過自己對在熟悉任務書的基礎上參觀比較同類建筑、查閱、搜集有關設計資料使我們所學的知識得以綜合應用,提高知識的應用能力,并培養獨立的解決建筑設計,結構設計的內容和步驟及掌握建筑施工圖繪制的方法為今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設計現狀

(一)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化的進程的加快,大量人口持續不斷的涌向城市,致使城市規模不斷擴大,有限的資源不斷減少,建筑作為能源消耗大戶,需要我們用更多的節能省材的眼光去規劃設計當下建筑,最大限度的節約能源。

(二)為滿足和完善總體規劃要求而建造的現代化住宅小區,即是城市主體和形象,也是區域地段標志性建筑,所以在設計的過程中必須滿足周邊區域環境和城市設計概念的前提下,采用現代建筑風格設計手法,結合現代材料和技術,將建筑融合進整個規劃之中

(三)社會發展至今,物質享受已不再是主流,然而精神享受已逐顯頭角,所以這也為當下現代化建筑在設計功能,輔助設施上提出更高的要求,確保做到設施上齊全,使用上方便,功能上合理順暢,另外風水學在現代建筑中也應用的淋淋盡致所以也要求我們在設計的過程中考慮非常全面。

三、課題設計內容與要求

(一)基本任務及要求

本設計基本的任務包括建筑設計,結構設計;具體要求如下:

1、建筑設計要求:繪制總平面圖、底層平面、樓層平面、主要剖面(圖中應注明屋頂、樓蓋、地面等基本做法)、主要立面、圖紙目錄、設計說明、門窗表,需要綜合考慮結構方案的可行性;嚴格按《建筑制圖標準(GB/T50104-20010)》繪制建筑施工圖,具體要求可見任務書詳細說明。

2、結構設計要求:合理確定結構方案的結構布置;在結構布置的基礎上,對指定的框架、梁、板、樓梯、基礎作內力分析及配筋計算。如在墻體承重部分,尚應對墻體的承載力、穩定性進行驗算,須有詳細的設計計算步驟,結構施工圖按照手算設計計算結果進行繪制。

(二)鷹王·康橋銘居1#住宅

1、設計資料:

(1)自然條件:基本風壓:0.35KN/m2,抗震設防烈度:6度以下

(2)結構設計參數:

建筑結構安全等級 二級

建筑結構重要性類別 丙類

結構設計使用年限 50年

地基基礎安全等級 甲級

(3)設計規模:1#建筑面積為2522.93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面積為1934.96平方米,商業面積/儲藏間面積分別為360.72/57.03平方米,車庫/物業管理面積170.22平方米

(4)擬建位置:本項目的建設地點就位于鷹潭市南站物流組團,體育中心北側,項目地塊東靠近城市道路——51號路與嘉鷹水岸華府相望;南臨46號路與體育中心相望;西有城市規劃道路;北接萬福住宅小區

2、功能要求

設計方案中,將小區中的商業部分、住宅部分、綠化部分及配套設置部分從上至下進行功能組合整合,按照小區的功能要求進行組織安排,最大程度的滿足建筑使用要求,其中沿51號路和46號路設置商業住宅樓,除了滿足小區內部商業需求,同時融入整個城市商業圈,在本棟中主要有兩種戶型A3a,A6,采用平面布局,設計中增加屋頂露臺的輔助空間,為住戶提供了利用太陽能的有利條件

(三)結構形式

1、上部結構最高高度18.890米,地面以上6層,結構體系為鋼筋混泥土框架結構,所有樓、屋面均采用鋼筋混泥土梁板式樓蓋。

2、基礎形式待場地地址勘探后確定

3、填充墻及隔墻用多孔磚墻或粉煤灰加氣砼砌塊。基礎用C20砼,框架用C30.鋼筋用Ⅰ、Ⅱ級熱扎鋼筋。荷載按國家規范取值。

四、設計的重點與難點

(一)施工圖設計階段在設計方案的基礎上,不但要推敲房間左鄰右舍的功能關系而且要對房間的形狀、比例、甚至門窗位置考慮周全

(二)任何一個建筑設計都需要其他專業的設計與之相配合,才能使施工圖設計成為完整意義上的設計,因為在方案設計階段,建筑師往往只關注建筑設計,對于結構專業的也只能從造型上提出方案,因此如何協調好各專業之間的設計矛盾就成為了施工圖設計的難點

(二)隨著國家對建筑節能方面的要求斷嚴格和提高,施工圖設計往往增加了建筑保溫隔熱層位置示意圖(在建筑平面圖和剖面圖中用特定圖線和文字說明表示)。施工圖的細致性是從微觀層面來說的,即施工圖設計應準確無誤,應與其他專業做法統一,圖文表達應清晰明了,圖幅大小選擇要合適,這樣不僅能與其他專業設計很好的配合開展設計工作,更為重要的是施工圖紙可以讓現場施工人員容易讀懂,提高施工效率,縮短項目建設周期,同時減少了工程建設成本,也算是為國家和人民做出了建筑師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三)重點注意排水坡度,屋面防水這一系列的做法,另外注意女兒墻的設置。

五、設計工作進度安排

(一)準備工作 20xx年5月10日~20xx年8月31日選題,調查研究與收集資料,寫文獻綜述與開題報告

(二)20xx年11月30日前完成結構選型、結構布置、結構計算

(三)20xx年12月31日~20xx年3月9日總結及準備畢業答辯,整理畢業設計成果,并寫出畢業設計總結

(四)畢業答辯時間20xx年3月1日~20xx年3月10日

六、申請開題

尊敬的各位老師,在您的指導下,我通過仔細的閱讀任務書,以及參考各類文獻,我已經為此次畢業設計做好了充足的準備,我鄭重的向您請求開題。

畢業設計中期報告3

對于很多剛接觸課題研究的學生對于如何撰寫辦公樓設計畢業設計開題報告比較茫然,不知道從何下手,往往因為不得要領,走了很多彎路,辦公樓設計畢業設計開題報告一般包括課題來源、選題背景、研究現狀、研究大綱、參考文獻等等,下面我們就以高科技園區辦公樓的低碳設計策略研究為例,了解辦公樓設計畢業設計開題報告的格式規范。

課題名稱:高科技園區辦公樓的低碳設計策略研究

1、選題意義和背景。

1.1研究背景。

在低碳時代的大背景下,高科技園區內的高科技企業,特別是新能源、新材料和環保行業的企業,普遍想打造企業自身低碳形象。高科技園區內的建筑是各類高科技企業表現的重要形式,特別是占據主要形象的各種辦公研發類建筑,往往成為高科技園區內的標志。如果在辦公研發建筑的設計中融入低碳設計方法,將使其更加符合企業形象和時代特征,創造更為適宜的辦公環境,會成為高科技園區內辦公樓建筑設計發展的重要趨勢:作為高科技型企業辦公、研發等功能的辦公樓設計上,也隨著高科技園區的發展而不斷成熟起來可,到注重人員之間相互交流的開放式空間的出現從早期的滿足基本功能,在其需求即計,而今到加入信息時代的高科技特點(高速電梯、空調、再到后來的庭院式及人性化設計算機網絡、樓宇自動化等)。注重低碳技術和節能手段的運用,為工作人員提供更為舒適的工作環境從而提高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成為高科技園區辦公樓建筑設計新的目標。

1.2研究意義。

在中國每建1平方米的住房,將向大氣中排放約0.8噸的碳。我國已有的約400億立方米建筑,95%以上的都屬于高能耗建筑。建筑業是高資源消耗行業,建筑業二氧化碳排放量幾乎占到我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50%,是所有行業里比率最高的。建筑業的節能減排工作對于我國兌現哥本哈根會議承諾,發展低碳經濟,創建低碳社會,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節能減排是建筑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所面臨的重要問題。公共建筑,特別是辦公建筑,建設量大,并且在單位建筑能耗上遠遠高于住宅等類型的建筑,在建筑的節能減排上有著更多需要探討的方面。高科技園區辦公樓由于其直接服務于高科技產業,與高科技產業以及相關的新的科技產品和技術手段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園區內部各類辦公建筑有著更為明顯的對于低碳一一這一時代主題發展的訴求。

工業化高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各類高科技園區快速發展,園區辦公樓建筑的建設量也越來越大。然而由于國內各地區以及各個企業自身發展的不平衡,還有相當多的科技園區辦公樓建筑在其設計上沒有考慮能源消耗等問題。很多高科技園區辦公樓的設計僅僅只是滿足于對功能的基本需求,并沒有創造出一個能激發企業員工工作激情的工作環境,并未能加入信息時代的高科技元素,反映高科技特征。特別是許多諸如新能源等高科技行業企業在對于節能減排、減少建筑能耗等方面的考慮仍然很少,未能反映出作為一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形象。本文正是希望對于在低碳背景下的高科技園區辦公樓建筑設計方法的研究與探討,探索符合于高科技園區辦公樓建筑設計的低碳設計策略。

2、論文綜述/研究基礎。

關于低碳建筑/綠色辦公樓的既往研究雖然低碳建筑的概念提出時間并不長,但是國外在相關學科領域已經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并且可以從以往對于綠色建筑的研究中吸收相關成果。美國制定了綠色建筑評價體系LEED標準,對公共建筑、住區、獨棟住宅以及既有建筑改造等都提出了一系列相關的評價指標體系,也是當前世界各國中最完善和最具有影響力的指標體系。英國、德國、丹麥、口本等國家也根據自身實際條件,制定了相關建筑節能標準,推廣低碳建筑技術。

英國制定了“氣候變化計劃書”,設立了長期的CO2減排目標:至2050年實現CO2減排60%,并爭取在2024年實現減排26-32%.設立了“生態住宅評估”,體系(BREEAM,英國政府將政策的重點放在對于新建住宅上面,并計劃于2024年實現所有新建住宅零碳排放目標。貝丁頓零碳社區是世界上第一個零碳排放的社區,在采暖上以內含氫氣的三層玻璃應對英國漫長的冬季,在通風上以風力驅動的熱壓“風帽”作為室內新風來源,以太陽能光電板產生的電能供小區使用,在滿足社區居民現代舒適生活的同時,實現了零碳排放的目標。

德國制定了生態導則LNB.在政策上積極鼓勵民眾使用太陽能,并可以把富余的電力能源導入城市供電系統,居民可以賺取部分費用以提高居民利用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興趣;利用當地原生木材為主要建筑材料,積極推行模數化、標準化結構裝配;并對舊有建筑的節能改造提供政府資助。在2009年,德國開始禁止建造沒有配備隔熱設施或者沒有配備再生能源利用系統的建筑物。席立爾山的太陽能社區,擁有50棟太陽能居民房和1棟大型商住兩用房,整體全年生產的用于電力及供暖的能量超過了住戶本身的需求,實現了100%的無污染零碳排放。

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市政府于2009年3月提出一個氣候變化應對計劃,其目標是到2025年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零碳排放”城市。為實現零碳城市的目標,哥本哈根先后提出共50項措施。主要包括大力推行風能和生物質能發電;制定嚴格的建筑標準,并進一步推廣節能建筑;鼓勵垃圾回收利用,同時依靠科技開發新能源、新技術;除提倡電力車、氫動力車等城市綠色交通外,哥本哈根還推行“自行車代步”.作為自行車之城,哥本哈根市內的三分之一的通勤往來都是通過自行車,90%的居民擁有自行車。

國內則針對建筑節能做了大量工作,制定了《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夏熱冬冷地區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夏熱冬暖地區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等相關標準,大力研究相關節能建筑材料和構造,特別是對屋頂隔熱材料、墻體保溫材料和構造、門窗構造等,改善了建筑的能源消耗狀況。同時,綠色建筑也有了一定發展,但在低碳建筑的研究上起步較晚,隨著政府建設低碳社會的力度的加強以及民眾和企業的大力參與,低碳建筑也成為其中重要的一環。

2010年上海世博會以“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為主題,將低碳城市與低碳建筑作為世博會的重點,為低碳社會和低碳城市思想在國內的傳播和發展起到了極為積極的作用。上海世博會零碳館是中國第一座零碳排放的公共建筑,采用了頂部利用顏色鮮艷的風帽捕捉風能發電,太陽能集熱裝置吸收太陽能發電,屋頂綠化吸收COZ,并利用黃浦江水作為建筑的空調系統等技術手段。

3、參考文獻。

[1]NiklausKohler,SebastianMofFatt.Life-cycleAnalysisofBuildingEnvironment.IndustryandEnvironment,2004,26(2-3):17-21

[2]PeterF.Smith.Architectureinaclimateofchange.ArchitecturePress,2001

[3]KenYeang.Thegreenskyscraper一thebasisfordesigningsustainableintensivebuilding.Prestel,1999

[4]McKlintock.CaseStudyAnalysisandComparisonofNaturallyVented,DoubleSkinFacadePerformance,ProceedingsofICBEST2001,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BuildingEnvelopeSystemsandTechnologies,Ottawa,Canada,2001,2:187-193

[5]PhyllisRichardson.XS:SmallStructures,GreenArchitecture.UniverseBooks,2007

[6]WoodrowClarkIII.SustainableCommunitiesDesignHandbook:GreenEngineering,Architecture,andTechnology.Butterworth-Heinemann,2010

[7]HRHthePrinceofWales.GreenLiving:ArchitectureandPlanning.RizzoliIintlPubn,2010

[8]AlisonKwok,WalterGrondzik.?The?Green?StudioHandbook:?EnvironmentalStrategiesforSchematicDesign.ArchitecturalPress,2006

[9]KenYeang.TheSkyscraper一TheBasisForDesigning?SustainableIntensiveBuildings.Prestel,1999

[10]ThomasHerzog.SolarEnergyInArchitectureAndCityPlanning.Prestel,1998

[11]VictorOlgyay.DesignWithClimate.PrincetonUniversityPress,1993

[12]McihaelJCrosbie.GreenArchitecture,Aguidetosustainabledesign.WashingtonDc:AIAPress,1994

[13]Olayay.?SolarControl&ShadingDevices.PrincetonUniversityPress,Princeton,NewJersey,1996

[14]GivoniB.Man.ClimateandArchitecture,SecondEdition.AppliedScience,1976,London

[15]Watson,D.andLab,K.ClimaticDesign:Energy-efficientBuildingPrinciplesandPractices.McGraw-Hill,NewYork,1983

[16]GZ.Brown,MarkDckay.Sun,Wind&Light-ArchitecturealDesignStragems.JohnWiley&Sons,Inc.2001

[17]RichhardHyde.ClimateResponsiveDesign-astudyofbuildingsinmoderateandhothumidclimates.LondonandNewYork,2000

[18]BamchGivoni.PassiveandLowEnergyCoolingofBuildings.VanNosh-andReinhold,1994

[19]VerlagDAS.Steel&Sturctures一GermanSteelDesignAward2000.BeispieiGmbh,Darmstadt,2000

[20]Schittich?Staib,?Balkow.?Glass?Construction?Manual.?Hrsg:?Institut?forInternationaleArchitekturDokumentationGmbH,1999

[21]BrendaandRobertVale.GreenArchitecture-DesignforSustainableFuture.London:ThamesandHudson,1996

[22]CrawleyD.B.,HandJ.W,KummertM.Contrastingthecapabilitiesofbuildingenergyperformancesimulationprograms.JointTechnicalReport,UnitedStatesDepartmentofEnergy,2005

科技園區類(高科技產業經濟學/園區規劃):

[23]顧朝林等。中國高技術產業與園區[M].北京:中信出版社,1998

[24]魏心鎮等。新的產業空間:高技術產業開發區的發展與布局[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

[25]王瑞明等。高新技術與高新技術產業[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6

[26]陳紫蘭。高科技園區的綠色規劃研究[D].上海:同濟大學。1997

[27]M.卜斯特爾斯,P.霍爾。世界上的科技園區:構筑21世紀的產業群[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1998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波多野结衣紧身裙女教师| √天堂资源在线| 黑人巨大videos极度另类| 欧美大陆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国自产拍亚洲免费视频| 偷拍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一本大道香蕉大vr在线吗视频| 糖心VLOG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毛片在线观看| 又黄又爽又色的视频在线看| 东北大炕王婶小说| 精品久久洲久久久久护士免费| 高贵娇妻被多p| 曰韩无码无遮挡A级毛片| 国产成人黄网在线免| 久久精品桃花综合| 青青草a国产免费观看| 日本电影免费久久精品|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免费观看| 丰满的寡妇3在线观看| 美国十次精彩在线视频| 好男人在线社区www在线观看视频| 冠希实干阿娇13分钟视频在线看| japanese老熟妇乱子伦视频| 激情综合色五月丁香六月欧美 | 国产精品理论片| 亚洲午夜小视频| 黑人一个接一个上来糟蹋| 日本免费小视频| 午夜性色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 91香蕉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欧美日韩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七次郎最新首页在线视频| 用手指搅乱吧~打烊后的...| 国产综合色在线视频区|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三区在线4 |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中文| 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联谊对象是肉食系警官第6话| 小少呦萝粉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