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全書讀后感精選3篇
百科全書讀后感精選3篇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百科全書讀后感精選,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百科全書讀后感精選篇1
這個星期天,我終于讀完了一本名叫《百科全書》的好書。共有三百八十八頁,分好幾類,比如:植物篇,動物篇,生活篇,宇宙篇……它從多方面解答了我們心中的疑問,誰看了都贊不絕口。姐姐讀后成了"百事通",媽媽讀后說是"萬事不求人",我也懷著好奇的心情讀了一遍,果然如此。我不僅知道了許多生活中的常識,還了解了宇宙的很多奧秘,確實是受益匪淺。
在生活篇當中有一個叫刷牙要做到"三"個三,我想:這"三"個三是什么呢?原來是,一。每天早。中。晚各刷一次牙。二。每次都要在吃完飯后的三分鐘內刷牙。三。每次刷牙的時間都是三分鐘。這一說,我可要抓緊時間刷牙了,要不然,有要生蛀牙了。說到這,你們家養寵物了嗎?如果養了,請不要對寵物太過于親近。如果太親熱,可能會得狂犬病,鸚鵡熱等多種疾病,這些病可能導致人死亡。《百科全書》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百科全書》讓我明白了我不明白的東西,讓我變聰明了。我建議同學們也來讀讀這本好書,增長我們的知識,讓頭腦變得更聰明。
百科全書讀后感精選篇2
在100億~200億年前,是什么讓宇宙發生大爆炸?是什么時候出現了微生物?恐龍是什么時候滅絕的.?人體內每一滴血內有什么成分?這,我們誰都不知道,那我們就用《百科全書》來搜索其中的答案吧!
禁不住誘惑,我打開了《百科全書》。哇!里面的內容可真豐富,我在這浩瀚的書海中找到了答案:在100億~200億年前,是所有物質聚在一起發生了大爆炸;35億年前,出現了微生物;恐龍是6500萬年前滅絕的;人體內每一滴血內有2.5億個紅細胞,37.5萬個白細胞,1600萬個血小板。這些內容太有趣啦,我便繼續讀了下去。
在這本《百科全書》里,我了解了巨大的太陽系大家族、地球原來的模樣和現在的模樣、還有那些活潑可愛的動物,和代表著綠色的植物,使我眼花繚亂。
讀完了《百科全書》,我獲得了很多知識,而這些知識都是宇宙媽媽贈送給我們的。我長大要做一位科學家,為社會、人類作出貢獻,報答他送給我們的美好家園。
《百科全書》我愛你!
百科全書讀后感精選篇3
我讀了《百科全書》想起了一位名人書的一句話:“書是人類知識的源泉。”
人世代繁衍不息,知識的積累和傳承也從未間斷。只是啟迪人類的智慧,升起了人類文明的曙光。從徒步行走到太空漫步,從鉆木取火到電力時代,從刀耕火種到科學種田,從茹毛飲血到健康飲食,無一不證明人類社會的進步,而這一切都與知識的積累密不可分。
在漫長的社會發展始中,人類從未停止過知識的步伐。在陜西西安的半坡遺址中不僅能發現狩獵用的工具,同時也能發現欲裂有的魚鰾、魚叉、生產用的石刀、石鏟、石斧等農用工具,當時人們用打磨光滑、鋒利的石刀、石鏟,再過燒出的荒地上平整土地,種植五谷和蔬菜等,經營者刀耕火種的原始農業。
現代農業科技:20世紀70年代主要實行糧、豆輪作,混合牧草,混合放牧,增施有機肥,采用生物防治,實行少免耕,減少化肥、農藥、機器的投入等。
英國作家培根說過:“知識就是力量。”是的,21世紀是信息,知識爆炸的時代。誰占領者知識的前沿陣地,誰就是贏家!誰領悟了知識的深刻內涵,誰就是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