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觀后感
《2023》觀后感
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后,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后感。那么你真的會寫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2023》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2023》觀后感1
悲劇般的期中考試過去了,殷紅的分數和悲恨一起留在了我的心中。緊接著就是令人恐懼的家長會,但這次家長會似乎與往次有些不同,那就是要開展一個有關感恩教育的演講會,害怕之中又有一些期待。
轉眼間就到了星期五下午,同學和家長們們都在奇大的操場上聚精會神的聽著演講,不知不覺早已融入其中。演講的陳老師講了很多故事和道理,但我記得最清楚的是一個荒誕而又發人深思的寓言故事。
“有一個進山旅行的人,在一個伸手不見五指黑夜迷路了。四周一片漆黑,前方和一切都是未知。”這不就像是我們的處境嗎,寒窗苦讀,學海苦渡。“這時,有個聲音在他的耳邊反復響起:‘地上有些石子,快撿起些,會有用的。’最后他終于耐不住這嘮叨,隨便撿起了幾塊。繼續先前行走。”這嘮叨的聲音不正是家長和老師對問們孜孜的勸誨嗎?而我們也正是這樣,不理不睬或聽上幾句,甚至反過頭來呵斥他們,說:“我自己的事,不用用你們管。”“等到了這個走出大山,才發現手中的不是石子,而是黃燦燦的金子。于是他后悔了,他想回去多撿一些。可面前山與山連成了一片,再也找不到回去的路。”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今日的嘮叨就是明天的真理,今日的“石子”就是明日的“金子”。
難道我們注定像這個人一樣后悔終生嗎?當然不能。我們要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屬于我們的美好明天。
《2023》觀后感2
上周末,我非常有幸的與公司同事一起觀看了《奪冠》這部電影。
影片以時間為線索,重現了1980年戰勝日本隊首奪世界冠軍、08年遺憾負于郎平執教的美國隊和2023年里約奧運會戰勝東道主巴西最終奪冠的幾場比賽,展現了中國女排三十余年波瀾起伏的發展之路。
整部影片中最令我難忘的,其實是郎平問隊員們:你們為什么打排球?你們愛排球嗎?有的隊員因為這句話終于忠于內心,下定決心去讀書,有的隊員則終于認清自己打球的目的,更加堅定的走下去。
我想,其實大多時候,我們普通人決定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很難說是因為真正的熱愛。正因為這樣,才會得過且過,并且非常容易被豐富多彩的外界環境干擾。所以我們必須在做的過程中尋找到我們要做的原因,這樣做一件事內心才有了支撐,在遇到困難時不會輕言放棄,最終才更有可能成功。
強大而堅定的內心才能重燃我們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和堅韌拼搏的事業進取心。正如有人總結出的女排精神:不是贏得冠軍,而是有時候明知道不會贏,也會竭盡全力。
《2023》觀后感3
《戰馬》這部精彩的電影你們看過嗎,沒看過的朋友可要注意我這篇文章啦!
一位年輕的小伙兒名叫艾爾伯特,他的爸爸花了家里所有的錢——30枚金幣拍回了一匹馬,這匹馬叫喬伊,它和小主人艾爾伯特快快樂樂地耕地、生活著。但是不久后,戰爭爆發了,英軍征兵征馬,喬伊也被征用了。喬伊在戰爭中一共經歷了六個主人——英國小伙兒艾爾伯特、皇家騎士團上尉、德國法西斯軍隊負責養馬的杜龐兄弟、法國磨坊主的小孫女、德國法西斯軍隊的胖下士,最后又回到了已經成為英軍下士的艾爾伯特——最初的主人身邊,最終英軍以勝利告終,喬伊與艾爾伯特又在一齊了。
喬伊真帥,昂首挺胸,戰馬界的型男,頭上的白色胎記順著鼻子飛流直下,眼睛大大的,一身棕毛亮亮的,蹄子上裹著“白襪子”,很有特點。因為它帥,人們才喜歡它。
其中,最感動我的一段是一戰時德軍與英軍兩個冤家對頭的士兵,竟然會在休戰的空隙為了解救戰馬喬伊而和睦相處,他們齊心協力一點點剪斷纏在喬伊身上的鐵絲,根本不像是在打仗的敵軍,而且德軍士兵還把喬伊讓英軍士兵牽走了,說了句:“給你吧”。已經是英軍下士的男主角艾爾伯特在這時眼睛瞎了,因為想念喬伊,吹起了最初呼喚喬伊的口哨,誰知喬伊還記得,飛奔著找他的小主人去了。
同時這部電影告訴我一個道理:只要打仗的雙方互讓一點點,就不會打起來,多多說一句“給你吧”,讓人類不再有仇恨。
《2023》觀后感4
最先聽到的是他們的歌,當時很多人都在很感慨的談論這部電影,大家的表情都有很多的無奈逼近,連90后的弟弟也在過年放假之際在院中大聲的吼這首歌,聽了仿佛能感覺到對夢想對青春竭斯底里的歌唱,單那只是他們的歌唱,我雖然也再離夢想漸行漸遠,卻不愿意真的看到這殘酷的一面,為了以后不后悔,追尋夢想吧。
在我斗志滿滿,卻找不到突破口只能看電影來打發時間的今天,我突然決定看看這部電影。我還年輕,他們都是三十多歲了,我想想看看如果我到了三十多歲失去夢想會是什么樣子,我想看看時間是如何改變每個人的摸樣的,我想看看這個平凡而無奈的世界。
我看完了,我沒有哭,卻深有體會!因為那些關于夢想的事情在我的身上已經上演和正在上演。
我慶幸我還算年輕,我還有機會去努力!我不想任由時間和生活在我身上刻畫下他們的筆觸,我要自己去刻畫我的人生,哪怕有一天我仍然被時間變得面目全非,至少我在生活中留下了我的痕跡,至少我曾經努力過!
我離夢想還那么近,我不能放棄!我想要和命運賭一把!
《2023》觀后感5
電影的最后,12位美女站在奧運會主冠軍的臺上,燈光照在胸前的金牌閃閃發光——那神采飛揚的形態充斥在屏幕上,心里一激動,眼里盡泛淚。
回顧在此之間所經歷的坎坷,踏過的泥濘,漫過的風霜雨雪——為的就是那個原本便是中國女排的冠軍。
太真實了!這是記者的感嘆。影片一開始的畫面上刻著有“祖國至上、團結協作、頑強拼搏、永不言敗”幾個字——就貼在現如今中國女排北京訓練館墻壁上,是女排精神的寫照。隨后的那句話高度概括了女排精神的內涵:女排精神代表著一個時代的精神,喊出了為中華崛起而讀書而拼搏的時代最強音。“中國人渴望找到某種方式讓世界重新看到自己。”伴隨著上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中國人的風貌——一出現,就瞬間將人們思緒拉到那個奮斗的年代。
人最不愿意的就是年輕時對不起自己。沒有人可以笑著拿出世界冠軍。
郎平說過:“有時也會掉在地上,但雞,永遠都飛不了鷹那么高。您不是比賽存在的唯一價值。”
一陣熱血沸騰——我們贏了!成功了!
《2023》觀后感6
這個暑假,爸爸媽媽帶我去萬達影城看了一部震撼人們視覺卻又引人深思的影片,名叫《海洋》。
影片中,在珊瑚成群的海底,許多大魚、小魚和各種你連名字都叫不出的生物快樂地生活著,它們依靠著成百上千、甚至是幾萬、幾億年前一直延續到今天的生物鏈,自由地存活著,它們用自己的生存方式,自己的繁衍方法,創造了一個和諧而又美麗的海洋。
可直到人類的出現,讓一切都變的不再美麗了:海洋中,種。種垃圾見證了人們污染的經過,海面上,片片油污證實了可惡的破壞。
人類傷害還遠遠超過了這些:人們為了那一點點金錢,喪失理智地砍掉鯊魚的魚翅,讓一只只原本橫霸海洋的鯊魚、鯨魚,變成了沒有尾巴,沒有鰭卻還有生命的可憐動物,每當一條條受到傷害的生物又回到大海時,鮮血早已將那一片海域染紅,這也許是老天傷心的眼淚吧。
每當海洋帶給人們災難的時候,人們不應該想到的是海洋的罪過,因為人類自己的罪過遠遠大于這些。
一次次暴風、海浪把人類的大船卷翻,也許就是上天對人類的報復吧
至今,在博物館里,我們會看到許多已經滅絕的生物,這些生物用上千年來到這個世上,又用上億年存活到今天,可就被人類用幾十年甚至幾年滅絕了。
看著這些可憐的生物,我呼吁大家保護海洋,保護海中的'生命,因為保護了這些,就是保護了我們共同的朋友,共同的家園。
《2023》觀后感7
《后天》這部影片給我帶來的不僅讓我看到驚心動魄的氣候帶給我們的災難,更讓我深思。
先是政府的腐敗,當時山姆的爸爸向政府提出可能面臨冰川期要政府疏散人群的時候,政府想到的不是人們的安危,而是這次巨大的行動會給政府帶來多大的損失,使其多少的人力、物力更是財力。然而當事情已經進一步惡化,山姆的爸爸再次向政府提出疏散人群的時候,政府卻一而再再而三的推托,直到事情真的惡化的黨政府真正意識到危機的時候,已經無法疏散南邊的居民了只要居民踏出家門一步,便會凍死。人的生命遠遠比那看似是全能鑰匙的金錢寶貴的多。
再是山姆的爸爸,我認為他已經擁有高尚的品德。作為氣象學家,他注重的不是名譽也不是金錢。他為了讓人民存活的幾率更大一些。三番四次地向政府提出要求,冒著凜冽的寒風進行研究、、、、、、作為父親,他冒著生命危險到雪地里去解救自己的兒子山姆執著的信念,堅強的毅力,濃濃的父子情深,在影片中得到更好的體現。同時這部影片也給我們人類敲響了警鐘,如果我們人類再這樣浪費資源,破壞環境,這些氣候危機將不僅僅出現在影片里小學生作文 ,而是出現在現實生活中,出現在我們的身邊!
《2023》觀后感8
母親的一聲呼喚可以融化我們心里的冰土,父親的一聲呼喚可以喚醒我們的潛力。
孝是我們中華的美德。臥冰求鯉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了,他寧用身軀來求一只鯉魚,少給母親吃。“仁孝聞天下,巍巍冠百王,母后三載病。湯藥必先嘗。”,這句話是寫親嘗湯藥,西漢孝文帝劉恒。他始終以孝為本,才得以治國。更有行擁供母后江萊的故事。負母逃危難,窮途賊范頻。告知方獲免。擁力以供親。劉老師的激情演講,連他自己都流下了眼淚,他說過一粒米,七碗水,這無疑是寫出了父母的辛苦,所得的糧食來之不易。他更列舉了一些例子,如地震后父母拖著孩子確保孩子安全的美麗畫面。更有為了孩子生存竟咬下自己的手指,讓孩子允吸的血液補充營養的壯舉。父母是勇敢的,可憐天下父母心說的一點都沒有錯。
《孝經》里曾說過,事親者,居上不驕,為下不亂,在丑不爭。居上而驕則亡,為下而亂則刑,在丑而爭則兵,三者不除,雖日用三牲之養,尤為不孝也。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于君。是以形成于內,而君立于后世矣。難道我們不應該行動起來嗎?
劉老師提出我們不僅要感恩父母,更要感恩老師,在學校里,他們就是我們最堅強的后盾,他們可以指導我們方向,可以更換我們前行的航道,同時可以原諒我們的錯誤,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所以我們不僅要感謝我們父母,還要感謝我們的老師,謝謝他們一路陪我們一路走到高中,行動起來吧,用我們的感恩之心。
《2023》觀后感9
“世界上最快樂的事,莫過于為理想而奮斗。”殘疾人也是如此。在我觀看了殘疾人奧運會后,我被那些殘疾人運動員的精神給震撼到了。
殘運會讓我們看到了精神的力量。例如因為失去雙腿的錢紅艷,她曾被稱為“籃球女孩”,因為她的爺爺將舊籃球剪開一圈,套在她身體的下面,走路時她就用一雙小手拄著特制的“木手墊”,“一步一步”地挪動身體,開始了借用籃球行走的生活。然而如今15歲的錢紅艷已是云南隊的一名游泳運動員。她不屈的精神造就了她的自信開朗,堅韌不拔。還有,周景景也是一名優秀的殘疾人運動員。她出生江蘇省邳州市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3歲那年由于高燒引發了小兒麻痹癥,失去了獨立行走的能力。16歲時,周景景有機會接觸到了殘疾人體育。一開始她練了4個月的乒乓球,后來江蘇隊選輪椅擊劍隊員,她決定選擇擊劍。現在,她已經獲得了8枚金牌了。
殘運會,是一個讓人受益良多的課堂。在這里,我知道了:生命,只要我們愿意,我們努力,就一定能綻放出美麗的光芒!
《2023》觀后感10
在經歷了《美國隊長3》內戰的事件之后,黑豹回到家鄉,那個與世隔絕、技術先進的非洲國家瓦坎達。多年前因為一塊巨大的隕石墜落到瓦坎達,從而為這個國家帶來了稀有的材料振金,這種有軍事作用的金屬礦藏吸引了眾多外國匪徒前來掠奪,特查拉在危急時刻就會化身超級英雄黑豹保護自己的國家,正邪之戰永遠不會停息,他將代替去世的父親成為國王,但是,無論作為黑豹還是國王,特查拉的勇氣都遭遇了考驗,他也被卷入了一場將瓦坎達和整個世界置于險境的沖突之中。
我非常喜歡《黑豹》的剪輯。雖然不是一鏡到底,但是整部影片給人的觀感如絲般順滑,沒有一點的拖泥帶水。加上劇情銜接緊湊,文案和劇情埋下的伏筆也都很明了地展現給了觀眾,一切都像瓦坎達那樣完美,但是完美得不真實。表述出來就是令人印象深刻,卻又平平無奇。兩個多小時的影片就像在看40分鐘的連續劇,放在漫威宇宙里,這絕對不失水準,但單獨拎出來,我只能說,意猶未盡。
一個高度發達的國家,卻仍需要國王來守護……這在今天這個社會我是想都不敢想。我在生活中所享受的自由,與瓦坎達人民享受的自由完全不一樣,他們有需要保守一生的秘密,而我可以無憂無慮沒心沒肺。甚至可以隨時喊出"Wakanda Forever!"這是瓦坎達人民在瓦坎達之外享受不到的自由……
《2023》觀后感11
1952年秋,朝鮮戰爭進入最后的關鍵階段。美國侵略者竟在板門店談判休會期間,調動六萬多兵力,在三八線附近發動了大規模進攻,企圖奪取上甘嶺陣地,進而攻占五圣山,用武力獲得他們從談判桌上得不到的東西。
在這場戰役中,八連已經在山上抗道里堅持了戰斗了一個月。由于敵人的封鎖,部隊嚴重的缺水,戰士們的嘴唇干裂了。領導只好派人來送水的部隊,可是那些部隊的隊員一個個犧牲。為了不讓戰士們倒下,領導只好派人到鄉下去搶水。戰士們剛搶到水,就被敵人給打死了。后來,隊長派人拿來些胡蘿卜,給連長各兩個蘋果,但是,連長把蘋果切成小塊,分給了戰士們。
看到這里,我的眼眶濕潤了。這種體恤戰士的舉動,讓我不禁流下了眼淚。我想到了自己曾經和隊友不團結,沒有奪得名次。心里難受極了。我感到羞愧。記得有一次,我們班上準備舉行“四人五足”的游戲,我因為走的比其他人慢而導致整個團隊都摔了跤,失敗的退了場。
看《上甘嶺》的英雄們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的情景,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同學和同學之間要團結友愛,就像《上甘嶺》里面的同志和領導之間那樣團結。
《2023》觀后感12
今天下午的語文課,謝老師讓我們看了《奪冠》這部電影。影片講述了中國女排從1981年首奪世界冠軍到2023年里約奧運會生死攸關的中巴大戰,詮釋了幾代女排人歷經浮沉卻始終不屈不撓,不斷拼搏的傳奇經歷。
影片老一代女排中,她們練習排球沒有先進的技術,就是靠著一股堅韌苦練,被磨出血的膝蓋,扎進刺流血的手,身體的傷都能看出他們訓練時的心幸苦。老一代的女排就憑著艱苦的訓練,在賽場上為女排殺出一條血路,為人們呈現了什么是女排精神,女排精神代表著一個時代的精神,喊出了為中華崛起而拼搏的時代最強音。
電影中,我依晰記得朗平對新一代女排隊員說的話:當你的判斷成為下意識的時候,你在賽場上,才可能出現正確的位置,下意識怎么來的,訓練來的,不是一般的訓練,而是千百萬次,上億次,不斷重復的訓練,只有堅持下來的人才能走到最后。一段話,是女排隊員在多次訓練下才悟出的道理,熟成生巧。新一代的女排也慢慢地開始領悟,面對世界第一女排巴西,中國女排拼盡全力,贏得了那場比賽,不試一試,不拼一拼怎會知道蘊含的力量。中國女排是什么?中國女排沒有你,沒有我,只有我們,團結,拼搏,堅持這是女排精神。
隊員再換,戰術會變,嗯,但唯一不變的是女排精神。
《2023》觀后感13
抗美援朝一戰,打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氣勢,換來了我們國家長達60余年的和平,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經典抗美援朝影片——《上甘嶺》。
因朝鮮半島分裂,爆發戰爭,以美軍為首的十六國“聯合國軍”開始對朝鮮進行猛烈攻擊,美軍跨過三八線,威脅到中國安全,1950年10月19日,彭德懷大將軍率領志愿軍跨過鴨綠江,趕赴朝鮮戰場。25日,抗美援朝戰爭正式打響,抗美援朝戰爭是朝鮮戰爭的一部分。從1950年10月25日到1953年7月27日,整整三年時間,中國人打出了奇跡,一次次扭轉局勢,一次次不屈地站起,比較后,以勝利這個消息告終,抗美援朝戰爭就此結束。
上甘嶺戰役,持續了45天,由戰斗轉為戰役。我軍與敵人實力懸殊,敵人擁有飛機、大炮及各種戰斗工具,而志愿軍憑借著自己的努力一次次地將敵人擊退,據說,當時的戰斗已經超過二戰的比較高水平,這一戰不僅打出了中國人的威風,也將敵人的囂張氣焰猛烈的澆滅。
《上甘嶺》這部電影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志愿軍戰士歡快地抓一個小松鼠的鏡頭,電影沒有拍邱少云“烈火中紋絲不動”那種鏡頭,而是拍了這樣的鏡頭,這就是精妙之處,抓小松鼠這個細節體現了中國人民志愿軍的樂觀主義精神。
《2023》觀后感14
在上這門選修課時,我們觀看了很多影視作品。從中我們看到了我們生活的地球是多么的美麗。不論是人、動物還是植物,在這個地球上生活著是多么的幸福。但是同樣的,也了解到了我們環境現在所面臨的許多問題。進而,我們知道了今后我們在生活中,應該怎樣做的更好,讓自己也讓更多的人關注這些看似細微,但實際影響著我們每一個人的問題。更加關注地球,我們每一個的家園!
《后天》截然不同,它是表現由于溫室效應所導致的,今后有可能發生的大災難。在曾經賞析過的另一部紀錄片中,前美國議員戈爾作過一個關于溫室效應的講座,他經多方面研究得出的種。種結論。恰恰被《后天》這部電影所采納。同時,它告訴了世人如果任其發展下去,后果是不可估量的,它遠遠超過了我們的承受范圍。
這部電影所運用的高科技制作非常精良,讓觀眾可以更直觀的感受到身處在這樣的一個災難里,人們的無助和災難的可怕。
多一座工廠,多一輛車,多一臺空調,毀滅就會早來到一天!
或者,也許我們趕不上那天,但是我們的下一代,我們的下下一代,他們要怎樣咒罵我們在這個瘋狂年代給他們制造的災難?
從今天開始我們要珍惜環境,盡可能的讓我們唯一賴以生存的地球減輕一些負擔吧!保護環境真的不是一句空話,難道我們真的想要“后天”的來臨嗎?
看完影片,走出房間,我慶幸的是:外面還有陽光,而我們的世界還沒被淹沒。
《2023》觀后感15
電影《暖情》講述了一個催人淚下,引人深思的故事。小冬冬的媽媽下崗后,全家生活僅靠爸爸一人工資支撐。爸爸同情工友小孫單身母親的遭遇,也選擇了下崗。媽媽一氣之下與舊日戀人為投資新的項目,離家遠去。
冬冬在家庭面臨破裂的情形下,平日與爸爸靠打工度日。之后,父子走上尋妻找母的征途。期間,為維持生計,冬冬和爸爸送外賣、掃馬路、收廢品。父親的堅強、自尊的人格也在感染影響著冬冬幼小心靈,他在艱難和痛苦中成長。后來,媽媽終于選擇了回家。爸爸也回到曾經失去的工作崗位,一家人又開始溫暖幸福的生活。
讓我記憶最深刻的是冬冬頭纏紗帶,滿臉眼淚的樣子。也可以說它是以劇情和感情取勝的一部影片,因為這個故事的發生發展結局都是那樣的現實和親切,似乎發生在我們周圍一樣,也正是因此我們更能體會到人與人之間的那份暖情。看完該片我的眼睛紅了,哽咽的嗓子還痛,鼻子腫了,臉也花了我為冬冬的精彩表演感動、為爸爸的寬容、強烈的責任心感動,為永遠割舍不了的母子情感動。這看似很平凡的親情被演繹得如此精彩,故事的內涵也很值得我們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