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與視知覺讀后感
藝術與視知覺讀后感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你有什么領悟呢?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后感如何寫了哦。怎樣寫讀后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藝術與視知覺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經過專業老師的多次推薦,最終讀完了阿恩海姆的《藝術與視知覺》這本書。感觸和領悟非常大,它采用一種不受羈絆的寫作風格來系統地陳述藝術與視知覺。
這本書里,作者力圖將那些潛在的規則一最簡潔的語言形式描述出來,闡述了視覺所具有的傾向于最簡潔結構的趨勢、視覺圖式細分的發展階段、知覺的動力特性及其他各種適用于所有視覺現象的基本原則,以使讀者能夠更清楚地看到形狀、顏色、空間和運動等要素都可以作為一個統一的媒介呈現在藝術作品中。
本書一共分為十章,有平衡,形狀,形式,發展,空間,光線,色彩,運動,張力和表象。每一章每一節所闡述的.一些設計的基本原則和這些元素所呈現的狀態,對自己所做的一些設計都有很大啟發。之前做設計都是完全憑感覺性的東西,缺乏理論的支撐,導致腦袋里既有一些淺薄的理論,又有中度的感性,思維很不清晰,也不知道什么樣的才是藝術,什么樣的才是好的設計。但是讀了這本書之后,感覺真的理性好多。看一些設計作品,能夠稍微聯想到這本書中所闡述的道理,從而在腦海中形成很深刻的印象,指導自己辨別好的藝術和不好的藝術。
作者闡述的藝術的原理,以及這些原理所呈現的視覺和知覺上的異同,都是我們學設計所應該必須掌握的。其中第一章有關于平衡的一些列知識。阿恩海姆從完形心理學出發,反對元素主義的審美聯想觀。他認為,審美知覺并不像元素主認為的那樣是初級的、零碎的、無意義的,而是本身就顯示出一種整體性,一種統一的結構,情感和意義就滲透于這種整體性和統一結構之中,而知覺結構是審美經驗的基礎。在這本書里,學到了平衡,重力和方向等等在藝術設計中的作用。怎樣的構圖,怎樣的形狀和色彩,才能符合人們的視知覺,才能在正常的視知覺中相識錯誤的信息等等,都給我們了一個很清晰有邏輯的闡釋,以至于在日后從事的設計工作中少走彎路,提升設計價值都有很大影響。
除了這些,最大的感悟就是,應該多讀一些理論之類的書籍,理論指導實踐,實踐又豐富并發展著理論,二者相輔相成,才能創作出好作品。
還有就是,在讀書時讀好書,否則既浪費時間又學不到東西,沒有效率還會產生排斥心理。而一本好書則會引起心靈的震撼和共鳴,從而提升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