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寬從教記》的讀后感
《阿寬從教記》的讀后感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于自己的讀書感悟,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后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阿寬從教記》的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有幸讀到了名師從教訪談錄之《阿寬從教記》一書。書是以訪談的形式來記錄的,阿寬老師老師的話語中沒有空洞的理論,沒有呆板的說教,用最樸實的語言,用一個個生動的'、親歷的教育案例,展現了一名優秀教師的成長軌跡。我不僅感慨于阿寬老師對小學教育的執著追求,折服于阿寬老師講求實效的課堂教學,更敬佩阿寬老師心中裝有學生,萬事以學生為首的教育精神,從中我深切地感受到阿寬老師是在“以愛為主,用心做教育”。
用心做教育,首先是施以學生濃濃的師愛。
“愛是教育的基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對學生的愛是偉大而自然的。阿寬老師有一顆熱愛孩子的真心,他能“走進”學生的心扉,想學生之所想,樂學生之所樂,并給學生以充分的信任、關懷和尊重。在他眼里沒有“差生”,沒有教不好的學生,有教無類,因材施教,促使全體學生能在各自的基礎上得到長足的發展。
孔老夫子所提倡的方法在阿寬老師的手里得到了很好的運用,他在沒有任何經驗與理論指導的形勢下進行了分層教學實驗。其動力與根本就是來自于對學生的真切關愛。有這么幾句話讓我印象特別深刻:
“像這樣的孩子,如果再坐在我這個班級里面,跟其他學生一樣的去上課,對她來說,真的是浪費。我做小學數學老師是一種罪過,真的是罪過。”“應該讓這些孩子有更好的發展。”
“過20年,這個女孩30幾歲的時候,也有了工作,也有了家庭,有了孩子,社會就看不出來她曾經數學是這么差了。但是如果她心理不健康的話,一直受歧視的話,就會很壓抑,那么30歲的時候,她還是不會快樂。”
對待優生與后進生,阿寬老師都是那么的細致,那么的周到。讓人感到震撼,他的那份責任感,是那么的沉淀。為一個富有才華的學生而感到“罪過”,為一個差生而聯想30年以后的生活,我想現在的我們又有多少人會去發自內心的去為學生如此著想。
用心做教育,需要保持一顆平常心。
阿寬老師在總結自己第一屆學生為什么在畢業考時能有三十幾個90分以上時,對于這破天荒的成績他反思所得只有兩點:
1、跟學生很接近。的確,一個比學生只大一兩歲的小老師,原本就還是個孩子。從孩子的角度去思考,用他自己話說就是:“因為我自己也是一個孩子嘛。孩子會這樣想,那我就這樣去教,這樣子呢,肯定會貼近一些孩子。”也許他當時并不知道這樣做的原理,而他在30年以前就按照了新課標的要求去實施,那是一種怎樣的超前!
2、沒有一點雜念,就是想著怎么樣把學生教好。多么簡單、純樸的心態啊,現在的我們還能做到嗎?從阿寬剛入JH的經驗中我們明顯可以得出他真的應了那句話:一切為了學生。一個當時不知任何教育理論的人,不折不扣的去實施這一要求。而對于現在的教育者們,一句再熟悉不過的真理,卻都只能掛在嘴邊,而就是不去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