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家》的讀后感(巴金《家》讀后感800字高中)
《家》的讀后感
《家》是巴金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它描繪了一個普通家庭在時代變遷中所發生的故事。這本小說讓我深受觸動,也讓我對當代中國的歷史和現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人物形象鮮明
在《家》中,巴金先生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形象鮮明的人物。從父親到母親、從兄弟姐妹到鄰居朋友,每個人物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和經歷。他們不僅是小說中的角色,更是時代背景下中國社會各階層人士的縮影。
反映時代背景
巴金先生通過《家》這本小說反映了當時中國社會最為崎嶇不平、最為動蕩不安的時期——20世紀初期。他通過描述小說中人物所遭遇到的困境和掙扎,表現出當時中國社會面臨著無數問題和難題。同時,他也呈現出了一些具體而微觀的場景,比如抗日戰爭時期的疏散、饑荒等,讓人更真切地感受到了這個時代的艱難和不易。
家庭觀念的變遷
《家》中還描繪了中國家庭觀念在時代變遷中所發生的巨大變化。小說中的父親一心想著要兒子“出人頭地”,母親則認為女兒也應該有自己的追求和人生目標。這種觀念在當時是相當前衛的,但也引起了周圍人們的不解和非議。然而,隨著時代的推移,這種觀念逐漸被廣泛接受,并成為了現代家庭觀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思考與啟示
讀完《家》,我深刻地意識到一個事實: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社會能否強盛,與其基礎——每個普通家庭是否幸福穩定密不可分。同時,在面對外部環境改變和內部困難挑戰時,我們也需要像小說中那些人物一樣堅韌、勇敢和有信仰。
結語
總之,讀完《家》讓我對巴金先生和他的作品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這本小說不僅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經典之作,更是一部反映時代變遷、描繪人性與家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