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童年》看高爾基-365字作文
《童年》記述主人公阿廖沙三歲時父親死于霍亂,母親帶他隨外婆回家。外公卡希林是個自私、貪婪的小業主,異常專橫,殘酷剝削雇工,兼放高利貸,但資本主義在俄國的發展斷了他的發財夢,結束時他已窮困潦倒,母親改嫁后也因貧困而死。
今天,當我閱讀高爾基的《童年》這本書后,被高爾基那種讀書時忘記一切,專心致志的態度所感染。我一字一句地仔細閱讀時,仿佛和高爾基在一起讀書。他讀得那么專心,把世界上的一切都忘記了。讀到這里,我情不自禁想起了自己以前讀書的情景。每當父母給我買回新書或自己借到一本書,我就如魚得水,總是迫不及待地閱讀。我雖然愛看書,但從中得到的收獲卻極少。
為什么呢?高爾基如饑似渴地讀書,忘記了一切,自己與之相比較,我只是看熱鬧,注意了一些主要的故事情節,從來不曾寫讀書筆記;也不曾體會文章的深刻含義,更沒注意過作者寫作的好方法等。我想高爾基之所以能成為世界文豪,與他從小那求知若渴、專心致志的讀書精神是分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