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父母的引領者——《傅雷家書》-876字作文
《傅雷家書》這是一本充滿著父愛的教導兒女的書籍,而傅雷夫婦則是中國父母的典范,他們一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的兩個孩子:傅聰(著名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教師)。他們兩位是傅雷夫婦先做人、后成“家”,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選編在這本書里的不是普通的家書……。記得傅雷在給傅聰的一封信是這樣說的:“長篇累犢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幾種作用的。
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布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
貫穿全部家書的情意,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于字里行間,給天下父母子女強烈的感染和啟迪。傅雷和傅聰的家書給了我許多啟示,有很多家長忽視了同孩子的朋友關系,養育了她(他)十幾年,卻沒有真正地享受到為人父母的樂趣,為什么呢?那是因為父母迫切地“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導致他們對待兒女的心態扭曲了,各種“拔苗助長”的措施也“出籠”了,也有些父母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是他們想過沒有,他們有傅雷老先生那種“身教重于言傳”的品質嗎?光學傅雷一個“打”字,打得出一個好結果嗎?于是咱們這些孩子就嘗到了辱罵、拳頭的滋味,嘗到了壓力和恐懼下學習的苦頭,我們的金色童年因此而黯然失色。
傅雷老先生的晚年雖然由于政治運動的原因飽受折磨,但在這一點上他是幸福的。因為他感悟了,并且和兒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不一樣的父親,相同的父愛。
盡管這一疊家信的作者——傅雷和最初那些家書的閱讀者都與我們有幾重世紀之遙;盡管不同時代社會制度下,道德標準和價值觀念實有差異,但是今天的我們應該做到的是摒棄這些外在的隔閡和枷鎖,靜讀字里行間的文學深情,那一定會使您受益匪淺的……記得科學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曾說過:“人類的命運,操縱在自己的手里。”我們都渴望成功,希望做一番大事業,這就需要智慧的指導。
那么,希望天下父母就從這本《傅雷家書》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