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有準備的仗,做有準備的事-817字作文
你做每一件事都有準備嗎?或許你從來都不準備,或許只有一點點,或許萬事都準備。但是,今天你如果讀了我的這篇文章,一定會改變你的看法。
在電影《建國大業》中,講述的是毛澤東和蔣中正(也就是大家熟悉的蔣介石)之間的斗爭。蔣介石是國民黨的主席,而毛澤東則是共產黨的主席。雖然都是孫中山的子孫,但他們可以說是水火不容。表面上看,他們兩個好像很要好,經常在一起開會,可這僅是表面現象,是蔣介石所謂的一邊打一邊哄的方法中的哄,但毛澤東并沒有中計,表面上像是被蔣介石哄的人,而實際上一直在與蔣介石斗爭,最后把蔣介石趕到了臺灣。
在和黨員開會的時候,毛澤東說:“蔣介石和我談判,實際上是看著我有幾十萬條破槍。”在與蔣介石斗爭的幾年中,毛澤東從來都是打有準備的仗。在解放上海之前,他想到了解放南京后發生的事,就推遲了解放上海的計劃。可見他為了解放上海花了很多時間,也說明了他做事很謹慎,做到三思而后行。在一九四九年開國大典時,毛澤東為了避免蔣介石來搗亂,也精心做了準備。飛行表演大隊一部分帶假彈,一部分帶實彈,又一次體現了他的用心良苦。
做事要有準備,不打無準備的仗。如果不準備,半路上出了點事,那不就會使隊伍亂了手腳,敗下陣來;或者說敵人從另一個地方來襲擊,你沒在那里設防,就會被打敗。學習也一樣,平時除了認真聽課外,要認真做好每一次的作業,這樣考試時才不會手忙腳亂。而我平時做作業經常要看錯題或漏做題,結果每次考試經常在應該得分的地方失分,有時會死得很慘。以前媽媽也經常跟我說,只有提高平時的準確率,考試時才不會失不該失的分。可我總是做不到,平時為追求速度,經常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總也提不高準確率,考試成績就可想而知了。
看來我是應該好好改一下我的壞習慣了,要把每一次的作業當成考試,這樣到了考試時,就能打有準備的仗了。平時在生活中也一樣:在做作業前,把要用的本子和書都放在桌上,做時就可以更快更方便了;睡前把書包整理好,要帶的東西帶上,第二天上學就不會丟三落四了;在上課前,把下一節課要用的東西準備好。
電影就像書一樣,總有可取的地方。就像這部電影一樣,毛澤東的身上有許多可取的地方,但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不打無準備的仗,也讓我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