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的“成長”-688字作文
這幾天,我想畫一幅上海交通的成長圖。但我托著腮幫子,左思右想了許久,都不知該從哪里下筆。聽爺爺奶奶們說,他們年輕時,也就是70年代左右,那時的路基本都是坑坑洼洼的泥路、煤渣路,這里一個疙瘩,那里一個窟窿,高低不平,行走十分艱難。所以走路時必須要格外當(dāng)心,否則就會摔倒。
碰上下雨天氣,那就更慘了:雨鞋上能積上好幾寸泥巴,因此,人們個個都小心翼翼、腳踏實地,生怕摔成個“泥人”。據(jù)媽媽說,她小時侯,一次雨天為了避讓前方駛來的拖拉機,媽媽和外婆站到了狹窄而又泥濘的小路邊緣,由于路面實在太濕滑,結(jié)果她倆雙雙掉進(jìn)了旁邊的稻田里。如今,這些狹窄而泥濘的道路已經(jīng)不復(fù)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寬闊而光滑的水泥路、瀝青路和高速公路。條條道路都有好多來回車道,最寬的馬路上可以有十輛汽車同時來回通過呢,這可真是天壤之別啊!訴我,她小時侯要去一次徐家匯,大概需要半天時間。
途中,要換好幾輛公交車,車與車換乘需走許多路。每輛公交車的間隔時間起碼有半個小時。這一等,再一走,就在不知不覺中折騰了半天。到了那兒,也已經(jīng)沒有多少游玩的時間了。這樣不是很不便捷嗎?你現(xiàn)在到馬路上走走、看看:大家都有了私家車:銀色的奔馳,金色的寶馬,雪白的豐田,黑色的林肯……它們成為了我們主要的交通工具。就算沒有私家車,也可以招攔出租車。當(dāng)然,現(xiàn)在公交車的線路布滿了整個城市,像一張網(wǎng)一樣遍布滿了整個城市,可謂四通八達(dá)、星羅棋布。間隔速度也快了許多,平均每五分鐘就有一班次。世紀(jì),上海又新增了許多新式的交通工具,如地鐵、磁懸浮等。
令人驚嘆的是,在上海2010世博會召開之前上海將會有14條地鐵線路同時運營,這種發(fā)展速度在世界上也是屈指可數(shù)的。上海交通的過去,描繪上海交通的現(xiàn)在,暢想上海交通的未來。我還要把現(xiàn)在的幻想轉(zhuǎn)變成將來的實際行動,把上海交通建設(shè)得更完美、更科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