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小老鼠打電話教學反思 小老鼠教學反思
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老鼠打電話教學反思篇一
故事《小老鼠玩游戲》中的角色富有童話色彩,兩者之間有著鮮明的大小對比(大獅子體型龐大,威猛威嚴,小老鼠體型較小,活潑機靈)。故事情境性、互動感較強,其富有轉折的故事情節易引發幼兒的好奇心和興趣,大篇幅的對話,成為幼兒學習的主要內容。故事選用了四個場景,四幅圖片關注的側重點不同,第一張圖片是老師完整講述事件內容;第二張是幼兒嘗試帶有語氣的進行角色對話,并演一演;第三張是猜測想象小老鼠救大獅子的方法;第四張是故事結尾的呈現。
小老鼠和大獅子這兩個動物形象,幼兒有一定的已有經驗,知道兩者的基本特征(長相、叫聲),也能從外形、認知上感受到兩者間的區別。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能夠完整表達自己的想法,因此在肯定幼兒想法的基礎上,提供一定的支架,引導幼兒說清楚,使他人能聽懂。同時能夠理解內容簡單、特征鮮明的圖片和情景,因此在故事情境中,引導幼兒感受小老鼠、大獅子的情感,并運用帶有情境性的語言,進行角色對話。
1、教案設計結構比較完善
此次語言活動在進行教案設計時,我首先對教材和幼兒進行了較全面的分析,把故事中的側重點和幼兒已有經驗,所需經驗,通過本活動能得到什么經驗都做了較詳細的交代。其次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上面,通過讓幼兒觀察動物的部分外部輪廓特征,猜測動物,來導入活動,引導幼兒想象故事情節,引發興趣。在活動的核心部分,讓幼兒在邊看圖邊猜測故事情節中,初步感知故事內容,其中安排了許多的幼兒猜測和角色扮演環節,不但始終抓住幼兒的注意力,也讓幼兒在角色對話中來提高語言表達的能力。最后,我在教案設計時,加入了很多的預設,事先對幼兒可能會有的反映進行充分的預設,能讓我在教學過程中更順暢更有準備,也能讓我的回應能更豐富和有層次。
2、在教學過程中對幼兒的關注度有提升
在此次活動中,我給予了每個幼兒充分的機會和尊重,在對幼兒進行提問時,給予他們思考的時間,在幼兒回應上提供一定的支架,引導幼兒說清楚,讓其他幼兒都能聽懂。在角色扮演時,原本設計請2名幼兒進行角色扮演,但在活動中大部分幼兒的表演欲望都很強烈,我臨時變動,請想扮演大獅子的幼兒分為一隊,想扮演小老鼠的幼兒作為一隊,一起進行表演,我在此時加入了作為人數相對弱勢的小老鼠隊,給予了每位幼兒表演的機會,同時也關注到了有3名幼兒坐在位置上沒有動,此時我并沒有因為組織幼兒角色扮演而忽略他們,而是在詢問過他們意見后讓我們加入到了故事講解(旁白)的角色定位中,讓所有幼兒都有了自己的角色,都有了想做的事并能去做。
1、在語言表達上比較拖拉,語言組織還應更精練
在此次活動中,我用了將近24分鐘的時間,對于小班幼兒而言時間比較長,這樣他們的耐心和注意力就會下降。我覺得在此次教學過程中,我為了給予幼兒較充分的表達機會,等待和引導的時間太長,在總結和提升時也有所拖拉,所以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我要練習用精煉的語言對幼兒的回答來進行總結,并在自己的語言表達上也要多練習,注意語言的速度。
2、對幼兒的課堂常規還有待加強
在最后完整講述故事時,我要求坐在位置上和老師一起講,可以動動小手或小腳來扮演角色,但不允許離開座位。雖然要求提出了,但是在過程中能跟著做的幼兒較少,大部分幼兒都還是喜歡走下座位進行角色表演,有的幼兒在表演時動作幅度偏大,對其他幼兒造成了一定的影響,這樣就讓課堂秩序顯得有點亂;在幼兒回答問題時,老是有個別幼兒喜歡不舉手就直接說,或者是在老師或幼兒在說時,自己也在下面說個不停,傾聽習慣比較差,所以在平時教學時,我還是要對課堂常規和傾聽習慣的培養足夠重視,并且好好的去整頓一下。
小老鼠打電話教學反思篇二
活動目標:1.知識目標:感受歌曲詼諧幽默的情趣,能唱準附點音符、休止符處的歌詞。
2.能力目標:嘗試用動作、表情、聲音等方式大膽表現歌曲。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體驗與同伴共同表演、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小老鼠手偶、指偶、圖譜一張。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學習有節奏地打電話與接電話。
1.學習有節奏地打電話。
師(分別出示電話機和小老鼠):這是什么呀?誰來打電話了?
幼:小老鼠來打電話。
師:小老鼠想打電話邀請它的好朋友到它家去玩,它會邀請誰呢?
幼:小兔、小羊、小狗、小松鼠……
師:小老鼠的好朋友可真多呀,那小老鼠會怎樣打電話邀請它的好朋友呢?
幼:喂,你好!你是小羊嗎?
師:真有禮貌,還有不同的問法嗎?
幼:請你到我們家來玩好嗎?……
師:那小老鼠會怎樣打電話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教師結合圖譜有節奏地示范打電話:喂,喂,你好呀,請你快到我的家。
師:小老鼠打電話的聲音是怎樣的?
幼:細細的、輕輕的、柔柔的……
師:讓我們面帶微笑,用輕柔、親切的聲音學小老鼠打電話吧。
2.學習有節奏地接電話。
師:如果是你接到了小老鼠的電話,你會怎么回答呢?
幼:好的。
幼:謝謝。
幼:我一會兒就來……
師:小動物是怎樣接電話的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教師結合圖譜有節奏地示范接電話:好,好,知道了,馬上就到你的家。
師:小動物回答的聲音是怎樣的?
幼:粗粗的、聲音很響亮、重重的……
師:讓我們用干脆有力的聲音來接電話吧。
3.教師和幼兒一起玩打電話與接電話的游戲。
師:喂,喂,你好呀,請你快到我的家。
幼:好,好,知道了,馬上就到你的家。
4.結合男女幼兒標記圖,練習打電話與接電話。
設計意圖:在歌曲的中間部分有一段是“老鼠和貓”的對話說唱,且這一說唱是有節奏的,可以說這部分的內容是本次活動的一個難點。為了幫助幼兒準確地掌握這一部分的節奏,教師通過打電話和接電話的游戲方式進行,并將此部分的內容進行了前置。因為,打電話和接電話的游戲為幼兒所喜歡和模仿,同時,在學習模仿的過程中,教師還結合節奏圖譜、幼兒動作模仿、師幼、幼幼分組練習等多種手段輔助幼兒有節奏地朗誦,在多種通道的參與下,幼兒很快地掌握了這一部分的節奏,這為后面完整學唱歌曲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結合圖譜,理解歌詞內容,學習準確演唱歌曲。
1.教師示范演唱,了解歌曲前部分內容。
師:歌曲中的小老鼠打電話叫好朋友來干什么呢?
幼:玩娃娃家。
師:是呀,歌曲中說的過家家就是娃娃家的意思。
師:那小老鼠的好朋友的電話號碼是多少呢?
幼:54,32,678。
師:小老鼠撥電話號碼的時候,是很有節奏的,我們也一起來試試。(提醒幼兒注意休止符。)
師:小老鼠是怎么知道電話號碼的?它手里拿的是什么?
幼:電話本。
師:電話本是用來干什么的?
幼:寫電話號碼的。
師:對,是用來記錄電話號碼的,以后我們也可以看著電話號碼來給你的好朋友打電話。
設計意圖:此環節是幼兒學唱歌曲的前半部分的內容,在幫助幼兒理解歌詞的過程中,教師主要采用教師示范演唱、幼兒傾聽表達的方式進行,這對培養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有很大的好處。在此部分的歌詞中,歌詞內容都是簡單易懂的,關鍵是要把握住歌曲的節奏,尤其是撥打電話號碼這一句的節奏“五四、三二、六七八”有一定的難度,因為此電話號碼中含有休止符,為了幫助幼兒有節奏地撥電話號碼,教師就采用動作進行輔助,即在休止符處用拍手動作表示停頓,這樣就有效地解決了正確演唱休止符這一難題。
2.了解歌曲的間奏部分。
師:老師再來唱一遍歌曲,看一看,在沒有唱歌詞的時候,老師在干什么?教師再次示范,在間奏部分用點頭動作表示。
師:在沒有唱歌詞的時候,老師在干什么?
幼:點頭。
師:對,在間奏部分老師用點頭表示,(出示間奏圖譜),你知道間奏表示什么意思嗎?
幼:表示停下來。
師:是呀,間奏表示一句話唱玩了要停頓一下,然后做好準備再來唱下面的歌詞。
設計意圖:在學習歌曲的前半部分還有一個難點就是歌曲的間奏,因為,在幼兒以往的學習過程中,很少接觸到歌曲的間奏。為了幫助幼兒理解歌曲的間奏,教師并沒有進行直接介紹,而是通過讓幼兒傾聽老師演唱歌曲的基礎上,來發現教師在間奏處的身體動作,從而清晰地了解歌曲中間奏的位置和次數,有效地解決了幼兒對歌曲間奏的理解和認識這一問題。
3.教師帶領幼兒完整學唱。提醒幼兒用語氣、聲音、動作、表情等積極地表現歌曲。
4.學唱歌曲后半部分的最后兩句歌詞。
師:那究竟是誰接到了小老鼠的電話呢?
幼:老虎。
師:為什么覺得是老虎呢?
幼:因為接電話的時候聲音很粗、很厲害。
師:還可能是誰呢?
幼:獅子、老貓、野狼……
師:那我們來看看到底是誰接到了電話?(教師模仿貓走。)是誰呀?
幼:貓。
幼:很害怕、著急、緊張……
師:讓我們用動作學一學小老鼠害怕發抖的樣子。
師:可是,小老鼠怎么會把電話打給老貓的呢?
幼:小老鼠打錯電話了。
師:是呀,小老鼠撥電話號碼的時候不小心撥錯了,以后我們小朋友打電話可不要這么粗心哦。所以小老鼠很后悔,聽,它在說什么?教師示范演唱最后兩句話。“朋友怎么會是它?原來號碼打錯了。”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學唱最后兩句話,并提醒幼兒注意速度要放慢,要表現出小老鼠很無奈后悔的樣子。
設計意圖:此處為歌曲的后半部分,主要有兩句歌詞。從活動開始到現在,幼兒只知道打電話的角色是小老鼠,至于歌曲中接電話的角色是誰,歌曲中一直沒有呈現。于是,到底是誰接到了小老鼠的電話還一直是個謎。活動中,教師沒有直接告訴幼兒,而是通過動作表演讓幼兒自己來說,一方面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同時也使活動動靜交替,有張有弛。
5.教師帶領幼兒完整演唱歌曲。提醒幼兒注意有節奏地演唱,并且演唱時要有適當的語氣、表情。
三、玩“小老鼠打電話”的游戲,體驗與同伴共同游戲的快樂。
幼:想。
師:好,現在讓我們一邊唱一邊來做游戲吧。教師提供道具,帶領幼兒分角色進行游戲。提醒幼兒在游戲時大膽地表現小老鼠和貓不同的姿態。
設計意圖:音樂活動的結束部分應該讓幼兒體驗活動帶來的樂趣,滿足幼兒活動表現的欲望。因此,教師將活動的結束部分采用游戲的方式進行,給孩子帶來了無窮的樂趣。尤其是游戲中,當小老鼠發現是老貓時,他們個個表現出驚訝害怕的樣子,表現地可謂淋漓盡致。在游戲結束時,孩子們的臉上個個都洋溢著燦爛的笑容。此環節中幼兒主要采用了動覺參與的方式進行,在與同伴的共同游戲中,幼兒充分地感受到了歌曲的幽默有趣,真正地體驗到了歌唱活動帶來的樂趣。
小老鼠打電話教學反思篇三
《小老鼠進籠子》是一個有趣的科學制作活動。本次活動的主要內容是通過引導幼兒觀察、玩耍,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讓幼兒在活動中自己動手做實驗,感受探索科學樂趣;感知并初步了解視覺暫留現象;以及通過制作和操作玩具,發現“小老鼠進籠子”的特殊視覺效果。
活動中,活動氛圍很好,幼兒樂于積極參與、樂于探索問題、回答問題、樂于自己動手制作,并且大家都成功地制作了“小老鼠進籠子”的玩具,體驗了成功帶來的快樂。整個活動中,我認為自己做得比較好的地方有如下幾點:
1、活動準備充分,并用較硬的筷子取代了塑料吸管,為幼兒動手探索、成功制作玩具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2、以故事的形式導入,并創設情境,有效地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幼兒都樂于幫助農民伯伯想辦法抓住小老鼠。有的幼兒說用香氣引誘老鼠,然后把小老鼠抓住;有的幼兒說用老鼠藥把小老鼠熏暈在抓它;有的幼兒說養只貓來對付小老鼠;也有的說用個小籠子把老鼠裝進去。大家提出的建議可行性較強。
3、活動中,重在讓幼兒進行自由猜測與探索,并讓幼兒動手操作,讓幼兒在活動中充分感受科學的樂趣及成功帶來的快樂。
當然,活動中也有不足的地方。在引導幼兒發現視覺暫留現象的時候,沒有很好地引導幼兒理解什么是“視覺暫留現象”。在活動延伸中,我會再引導幼兒理解這種現象的!
小老鼠打電話教學反思篇四
教學目標:
1、? 在聽聽、說說、唱唱中,熟悉歌曲并有學唱興趣。
2、? 喜歡角色扮演,在與同伴共同表演中體會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認知準備:有打電話的經驗,知道電話的用途
材料準備:ppt、音樂
重點難點:初步學唱? 教學過程:
一、 《郵遞員叔叔好》
——郵遞員叔叔不管刮風下雨、還是烈日炎炎,每天都要為人們送去千萬封信,真辛苦,讓我們一起用好聽的歌聲來贊揚郵遞員叔叔們吧。
二、《小老鼠打電話》
1、生活經驗遷移
——郵遞員叔叔給小老鼠送來了一封小鴨寄的信,老鼠收到信可開心了。信里說了些什么呢?(聽一聽)
小結:原來小老鼠接到了小鴨的邀請信,那么,除了寫信,還有什么辦法也可以和朋友聯系、聯絡?(幼兒說說)
——你和朋友打電話的時候常常會說些什么?(幼兒范談。可以邀請、慰問、聊天、求助)
幼兒作品
2、欣賞歌曲的前半段
——我們剛才是在表演打電話,所以和平是有點不一樣的,有什么不一樣?我們是和著音樂有節奏的在打電話。(幼兒說說)小老鼠覺得這樣打電話真有趣,它也想用這個方法給朋友打電話,邀請它們來家里玩。好,讓我們一起聽音樂,(欣賞歌曲的前半段)
——你們聽到了什么?
提問:1)老鼠請朋友來做什么?(過家家,過家家就是娃娃家的意思。)
2)小老鼠是怎么打電話的?它的手里拿著什么?(電話本,電話本有什么用?記錄電話號碼的543 2 678 9)(看ppt,玩游戲)
3)電話接通后,她們說了些什么?
——幼兒學唱歌曲
3、欣賞歌曲后半段
——朋友來了!會是誰呢?讓我們繼續聽音樂。(音樂后半段欣賞)
提問:1)聽到了什么?
2)聽到了這么多聲音,貓叫、開門、關門,你覺得可能發生了什么事情?
3)怎么會發生這樣的事情?(驗證,再次欣賞音樂后半段)
——粗心的老鼠呀,把貓請來了,那可怎么辦啊?你們來幫老鼠想想辦法吧。(打給更強大的動物)
三、? 活動延伸
創編歌曲,完成故事結局。
了解生活中一些特殊的號碼以及功能。
小老鼠打電話教學反思篇五
《打電話》這篇課文是一則相聲,主要諷刺的是那些無話找話、辦事效率低下的人。本來幾秒鐘可以講完的事情——邀請朋友看戲,卻東拉西扯,海闊天空,足足講了兩個多小時,說完再見的時候,那里的戲也就差不多演完了。文章是一篇略讀課文,跟前一課劇本相比較,學生都比較感興趣,而且文章淺顯易懂,又有很強的課表演性,于是在簡介了文章體裁等語文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沒有做太多的講解,而是直接由學生表演的方式,來完成對課文的理解。
覺得效果還是可以的:
放開讓學生自讀自悟,給了學生比較多的學習討論時間。課堂是學生學習的陣地,他們才是課堂的主人,要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就需要教師能創設富有情趣教學活動,他們喜歡新奇事物,喜歡展示自我,而且班主任老師真好有劇本在讓學生們排演。所以我直接讓學生們都參與到課文里。表演是孩子喜歡的節目,為了演好角色,學生就必須主動去讀課文,揣摩人物的心理。這是一個需要多種才能的綜合活動,需要學生的文本的理解能力,需要學生發揮創造能力,有利于學生很好的理解課文。
但學生總歸是學生,即便有了對課文的理解,但如何表達還是受到學生本身知識和閱歷的限制,表達起來往往難以達到理想的目標,于是做適當的示范性朗讀,作為相聲雖然是語言的藝術,但跟詩歌的朗誦、課文的朗讀又是有點區別的,相聲說話更接近于平時的聊天,卻又非常更夸張,是表演,所以還需要有夸張的表情、體態語言來表達。雖然不可能有演員的水平,但至少對學生能有所啟發。之后,學生舉手要求表演的一組非常多。
不足之處是,限于課堂的時間,不可能每個同學都表演,但是相信從其他同學的表演中,他們能吸收借鑒到一點東西。從他們對表演組的評價中能感悟的什么是更好的,什么是需要改進的。
這一堂課,使我相信學生的學習潛能,平時上課教師自己要放開手腳,偶爾“跑跑題”不要太拘泥課堂目標、程序,開放活動的空間、放開學生的手腳,把活動的舞臺交給學生,把活動的時間交給學生,把活動的自主權交給學生,才能拓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實踐意識、競爭意識,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打電話教學反思》全文共861字
1、對于相聲,學生并不陌生。要充分利用學生的經驗積累,調動起學生讀相聲的興趣。本文是略讀課文,首先通過引導學生瀏覽全文,了解課文的意思,體會人物的特點。然后讓學生充分地進行自主閱讀,體會作者的創作意圖,感受人物語言的特點。
2、根據課文的體裁特點,可組織學生進行合作表演式朗讀,因為語言比較通俗,諷刺意味比較濃,所以朗讀的重點是讀出人物語言的生活化,讀出諷刺意味。
3、在學生讀懂課文后,可以交流一下這個相聲對自己有什么啟發。
4、有條件的,可以找幾段經典相聲,讓學生來聽,來看,來讀,體會相聲的語言特點。
小老鼠打電話教學反思篇六
《青蛙給星星打電話》是一篇充滿童趣的文章,文中語氣詞較多,語氣詞“吧”“啦”是本課的識記重點之一,也是朗讀中應該重點注意的。因此我在范讀和指導朗讀時及把這兩個字的字音落實,同時朗讀時也讓學生注意其他漢字的讀音。
讀文過后我檢測學生預習情況,再隨文識記“打”和“話”兩個字,借助題目用詞組記住這兩個字,“女”“媽”“娃”對比識記,“吧”“啦”用句子識記,“太”用猜謎語的方法識記,借助詞語“太陽”記住“陽”字,并解釋“陽”字的字理。“用”熟字“月”加一筆的方法識記。識字方法交流完后,我設計了鞏固環節,組織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認讀。最后指導書寫和送字回文。
總體看這節識字課識字方法能夠有效整合運用,學生也能初步運用多種識字方法進行識字,學生的識字興趣較濃厚。在識字教學當中,教師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識字愿望,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方法去自主識字,體驗識字過程中成功的快樂,才能讓學生的興趣持之以恒。因此我放手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聯想、分析,想出了不同的方法并和同學之間進行交流,并在游戲中加強對生字的鞏固,孩子們在識字過程中表現得那么積極、熱情、自主,他們完全成為了識字的主人。識字教學由枯燥變得有趣,由單一變得多樣,識字已經成為學生的一種精神享受和生活需要。
但是這節課也存在需要改進的許多不足之處:
雖然對學生已經比較熟悉,課前也對難以識記的生字做了預設,但是交流識字方法時,一些熟字仍然用時過多,導致識字環節不夠緊湊,難字落得不夠扎實。識字過程面向全體學生,但在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仍有所欠缺,特別是對學生的評價上,語言過于單一,不能夠因人而異,這也是我一直都在努力的方向。
對于一年級的識字教學還需要逐步地進行摸索,因而課堂教學會有許多不足之處,今后教學中我會不斷總結和積累,爭取早日上好一年級的識字課。
小老鼠打電話教學反思篇七
“打電話”是一節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教學資料,本節課研究的是一個很搞笑的數學問題,其情境是打電話盡快通知15名學生參加演出。本節課的重點是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學習選取最優化的思想。
在教學前估計到學生探索“打電話盡快通知15人”的方案比較困難,因此采取分層遞進的方法,先讓學生探索“打電話盡快通知7人”的方案,進而探索“打電話盡快通知15人”的方案。這樣處理教材,分散了難點,也貼合數學歸納的思想和方法。
本節課將探究“怎樣打電話最省”的過程作了較大的鋪陳,教學中有意讓學生不斷經歷試誤的過程,讓每個學生基于自己的生活經驗與認識設計不同的方案,于是,從方案一的“逐個通知”,到方案二的分組通知,最后逐步優化到“所有人不空閑”,讓學生充分體會了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與優化的思想。
在發現規律的教學環節中,我透過圖示引導學生有序思維。第一分鐘時,有幾人打電話?打完電話后共有多少人(那里包括教師)明白這個消息?第二分鐘呢?第三分鐘呢?透過“層層剝筍”,規律一步步明晰,道理不說自明。
另外,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圖、式等方式來表達解決問題的方案與結果,彰顯了學生獨特的思維方式與解決策略,同時也有利于符號感的培養以及建模思想的滲透。因此,盡管此環節的教學時間大大增加,但是,這一學習材料的教育價值也得到了充分的挖掘與拓展。
教學中的不足之處:
1、有一小部分學生沒有很好地進行思考與自己動腦去找到最優的方法,而是比較被動地去聽別人的分析與辦法。
2、還是就應大膽地放手給學生,老師講得少一些。讓學生多進行歸納總結。
小老鼠打電話教學反思篇八
繪本《小老鼠和大老虎》主要是講述了一對好朋友之間發生矛盾、到矛盾爆發,最后和好的故事。本次活動一共分四個環節進行,首先請幼兒比較老虎與老鼠的差異,讓幼兒思考和猜測,他們之間會產生的問題。接著讓幼兒帶著問題進入第二環節,分段傾聽故事,理解小老鼠的心情變化,猜測故事的進一步發展。第三環節讓幼兒深入地體驗人物的心理活動,通過剝筍式的問題,在分析交流中理解故事的內涵,從而讓幼兒感悟怎樣與同伴友好相處。最后請幼兒進行自主閱讀,感受故事的整體性。
本次活動我進行了三次試教,也做了很多的調整,在這次匯教中雖然較為完整的把活動順下來,過程中還是出現了比較多的問題:
1.故事的主要線索是隨著老鼠和老虎的心理變化兩條線走的,本次活動我把重點放在了感受理解老鼠從無奈—憤怒—高興這樣的一個心理變化上,但是在活動中對老鼠的心理理解的還不夠,僅僅只是在語言上對幼兒進行了提示與引導,如果能讓幼兒多模仿老鼠無奈的語氣,說一說、演一演,可能會更深入地感受到無奈的心情。
2.在第三個環節中讓幼兒看著圖片講述大老虎為了挽回小老鼠想的辦法時,雖然我提了要求:請你們像講故事一樣把大老虎想的辦法完整的講出來。可是在讓幼兒回答的時候我并沒有給具體的提示,如果在幼兒回答的時候,我能具體的要求下去,比如:那小老鼠在說的時候語氣應該是怎么樣的?它的心情怎么樣?大老虎呢?它的語氣又是怎么樣的?可以幫助幼兒更好的體驗理解,這樣對大班幼兒語言講述方面的要求也就出來了。甚至如果幼兒理解的較好時還能請個別幼兒進行情景表演。
3.在故事的最后,好朋友之間到底應該如何相處,包括繪本最后一頁出現三個朋友的時候又應該怎么做呢?這里我也比較著急,直接跳躍到了幼兒自主閱讀的環節,沒有進行較好的總結和提升,如果這個時候能夠點一下,整個繪本的中心會更加的明顯。
這是三個比較大的失誤,當中也不乏一些細小的問題,雖然問題多多,可是收獲也很多,每一次從磨課到開課,都能讓我成長許多,學到許多。公開課已經過去,但是留下的問題還需要細細的琢磨和修改。
小老鼠打電話教學反思篇九
相聲是一種雅俗共賞的語言表演藝術,深受群眾的喜愛。
《打電話》就是一段惹人發笑、發人深省的相聲,它諷刺了一個在公用電話亭打電話,缺乏公共道德的年輕人。這段相聲采用夸張的手法,對那些時間觀念不強,說話啰嗦、廢話連篇的人給予了辛辣絕妙的諷刺。本課的教學應當結合單元主題------感受語言魅力。
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聽了課文這段相聲,以了解本相聲的大意。由于這則相聲的寓意較為淺顯,學生把握起來并無問題。為了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我提出一個簡易的問題“相聲里所說的人叫什么名字?你覺得他名與人是否相符?”以引起學生對“啰唆”一詞的思考。并從文中找到相關的語句來證明。并據他們所找到的句子進行一個“說話不夠簡潔”的類型歸納:明知故問,東拉西扯,沒話找話、說話繞圈。并以生活中實際例子來加以說明。為了加深學生的印象,我增設了扮演相聲的環節:同桌扮演、師生扮演。同時,我再讓學生觀看了另外的相聲作品《我的兒子》,以此來加深學生對相聲的感知。目的在于讓學生經過對這兩段相聲進行比較,自我發現相聲的語言特點。在觀看完相聲后,我針對學生的感受提問“看完兩段相聲,你的感受是什么?為什么?”,這樣的提問很多同學就明白了相聲幽默的語言風格令人開心,它的語言比起記敘文更加的容易理解。并且明白了它很貼近生活。在此,我再結合本課的主旨:諷刺,給同學們說說相聲的文化意義,這樣學生對相聲的了解就加深了。
縱觀整節課來看,學生接觸文本的機會多了,讓他們參與到文本的領悟的機會也多了。可是,總感覺那種對語言的品位的味道還沒有出來。這樣體裁的文章應當是學生表現最為主動進取的。雖然,學生能夠找到文中語言不夠簡潔的例子,并也基本自我發現相聲的語言特色。可是,里邊的語言魅力,感染力卻沒有經過足夠的“讀”
“演”表現出來。倘若,重構此課,讓學生在課堂上演:據課文演與課文簡潔后比較演,這樣的比較形式來使學生歸納相聲語言特色或許更加的直觀,并且學生參與到語言感悟、體驗的面就更加的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