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羈”的成語(32個)
本文整理了羈旅之臣、跌蕩不羈、不羈之才等含“羈”的成語32個,其中“羈”開頭的成語2個,“羈”結尾的成語25個,“羈”在中間的成語5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羈”開頭的成語【第1句】:羈旅之臣[jī lǚ zhī chén]
【解釋】羈旅:寄居在外。指寄居在外的官員。
【出處】《左傳·莊公二十二年》:“羈旅之臣,幸若獲宥?!薄妒酚洝り愯绞兰摇罚骸傲b旅之臣,幸得免負擔?!?/p>
【第2句】:羈旅異鄉[jī lǚ yì xiāng]
【解釋】羈旅:寄居作客;異鄉:他鄉。在他鄉寄居作客。
【出處】《資治通鑒·唐紀》:“今諸道發兵各二三千人,勢力單弱,羈旅異鄉,與賊不相諳委,望風懾懼。”
“羈”結尾的成語【第1句】:跌蕩不羈[diē dàng bù jī]
【解釋】指心志放逸無拘無束。同“跌宕不羈”。
【出處】《宣和書譜·石延年》:“遂入館,然跌蕩不羈,劇飲尚氣節,視天下無復難事,不為小廉曲謹以投茍合?!?/p>
【第2句】:磊浪不羈[lěi làng bù jī]
【解釋】形容胸懷坦蕩,舉止不受約束。同“磊落不羈”。
【出處】元·辛文房《唐才子傳·王季友》:“工詩,性磊浪不羈,愛奇務險,遠出常性之外?!?/p>
【第3句】:跅幪不羈[tuò méng bù jī]
【解釋】放蕩不受拘束。同“跅弛不羈”。
【第4句】:豪放不羈[háo fàng bù jī]
【解釋】羈:馬籠頭,引伸為束縛。形容人性情豪邁,不受拘束。
【出處】《北史·張彝傳》:“彝少而豪放,出入殿庭,步眄高上,無所顧忌?!?/p>
【示例】方岳宗是現任松江知府方岳貢的哥哥,為人慷慨俠義,豪放不羈,喜歡喝酒,十分健談。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六章
【第5句】:跌宕不羈[dié dàng bù jī]
【解釋】跌宕:放縱無拘束;羈:馬籠頭,比喻束縛。心志放逸無拘無束。
【出處】宋·周密《齊東野語·王邁潘妨》:“殿試第三人,跌宕不羈,傲侮一世?!?/p>
【示例】毓蓍,字元趾,會稽人。為諸生,跌宕不羈。 ——《明史·王毓蓍傳》
【第6句】:落拓不羈[luò tuò bù jī]
【解釋】形容人性情豪放,行為散漫。
【出處】《北史·楊素傳》:“少落拓有大志,不拘小節?!?/p>
【第7句】:磊落不羈[lěi luò bù jī]
【解釋】形容胸懷坦蕩,舉止不受約束。
【出處】宋·蘇軾《及第后謝秋賦試官啟》:“不泥于古,不牽于今,非有苛碎難知之文,將觀磊落不羈之士,使天下知文章誠可以致治?!?/p>
【示例】今夫天下磊落不羈之人,雅量高致之士,于世間之嗜好一切不以屑意,而其性情必有所寄托,未有泊然頹然絕無所寓意者也。 ——清·戴名世《曹氏怪石記》
【第8句】:豪邁不羈[háo mài bù jī]
【解釋】羈:束縛。形容人性情豪邁直爽,不受拘束。
【出處】《清史稿·文藝傳·侯方域》:“(方域)性豪邁不羈,為文有奇氣?!?/p>
【第9句】:落魄不羈[luò pò bù jī]
【解釋】落魄:窮困,不得意;羈:束縛。潦倒失意,行為放縱。也指豪邁不受拘束。
【出處】《北史·楊素傳》:“少落拓有大志,不拘小節?!?宋·周密《齊東野語》卷四:“實之莆人,登甲科,甚有文名,落魄不羈。”
【示例】杜君澤,號小癡,姑蘇人。善楷書,工山水,嗜酒。流寓高郵,落魄不羈。 ——明·韓昂《圖繪寶鑒續編·皇明》
【第10句】:磊瑰不羈[lěi guī bù jī]
【解釋】形容胸懷坦蕩,舉止不受約束。
【出處】宋·陳亮《祭薛士隆知府文》:“退而從磊瑰不羈之士,接杯酒之歡,笑歌起舞,往往自以為一世之雄。”
【第11句】:倜儻不羈[tì tǎng bù jī]
【解釋】倜儻:灑脫,不拘束;羈:馬籠頭,比喻束縛、拘束。形容灑脫豪放,不受拘束。
【出處】《晉書·袁耽傳》:“耽字彥道,少有才氣,俶儻不羈,為士類所稱。”
【示例】為人倜儻不羈,輕財尚義。 ——明·東魯古狂生《醉醒石》第一回
【第12句】:曠達不羈[kuàng dá bù jī]
【解釋】曠達:心胸開闊,想得開;不羈:不受束縛。心胸開闊達觀,不受拘束。
【出處】《三國志·魏志·王衛二劉傅傳》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籍曠達不羈,不拘禮俗。”
【示例】賢弟彌郎,意識深遠,曠達不羈。 ——《北史·崔晞傳》
【第13句】:拓落不羈[tuò pò bù jī]
【解釋】《北史·薛安都房法壽等傳論》:“法壽拓落不羈,克昌厥后?!?/p>
【出處】《北史·薛安都房法壽等傳論》:“法壽拓落不羈,克昌厥后?!?/p>
【示例】可是驥東官職雖是武夫,性情卻完全文士,恃才傲物,拓落不羈。 ——清·曾樸《孽?;ā返谌换?/p>
【第14句】:放蕩不羈[fàng dàng bù jī]
【解釋】羈:約束。放縱任性,不加檢點,不受約束。
【出處】《晉書·王長文傳》:“少以才學知名,而放蕩不羈,州府辟命皆不就?!?/p>
【示例】平時與一班好朋友,只以詩酒娛心,或以山水縱目,放蕩不羈。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六
【第15句】:放誕不羈[fàng dàn bù jī]
【解釋】放縱任性,不加檢點,不受約束。同“放蕩不羈”。
【出處】《太平廣記》卷二一○引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王濛》:“王濛字仲祖,晉陽人,放誕不羈。書比庚翼,丹青甚妙,頗希高遠?!?/p>
【示例】這赤龍子年紀最小,卻也最放誕不羈的。 ——《老殘游記續集遺稿》第五回
【第16句】:放浪無羈[fàng làng wú jī]
【解釋】放縱任性,不加檢點,不受約束。同“放浪不羈”。
【出處】宋·惠洪《遇如無象于石霜,如與睿廓然相好,故贈之》詩:“法朋半是奇逸者,我亦放浪無羈人?!?/p>
【第17句】:放達不羈[fàng dá bù jī]
【解釋】縱放曠達,不受拘束。
【出處】《醒世恒言·盧太學詩酒傲王侯》:“[盧柟]一生好酒任俠,放達不羈,不輕財傲物之志?!?/p>
【示例】久聞唐伯虎放達不羈,難道華安就是他? ——《警世通言·唐解元一笑姻緣》
【第18句】:跅弛不羈[tuò chí bù jī]
【解釋】放蕩不受拘束。
【出處】《漢書》:“夫泛駕之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
【示例】章士釗《趙伯先事略》:“又激于意氣,跅弛不羈,被酒大言,無所避就。”
【第19句】:跅弢不羈[tuò tāo bù jī]
【解釋】放蕩不受拘束。同“跅弛不羈”。
【第20句】:放浪不羈[fàng làng bù jī]
【解釋】羈:約束。放縱任性,不加檢點,不受約束。
【出處】《晉書·王長文傳》:“少以才學知名,而放蕩不羈,州府辟命皆不就?!?/p>
【示例】他是個放浪不羈的人,便辭了職,游山水,喝酒,作詩。 ——朱自清《詩第十二》
【第21句】:卓犖不羈[zhuó luò bù jī]
【解釋】指卓越超群,不甘受拘束。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何可一日無此君?”劉孝標注引南朝·宋·何法盛《中興書》:“徽之卓犖不羈,欲為傲達,放肆聲色,頗過度,時人欽其才,穢其行也。”
【示例】而自少卓犖不羈,善辨說。 ——宋·王安石《泰州海陵縣主簿許君墓志銘》
【第22句】:游蕩不羈[yóu dàng bù jī]
【解釋】游樂放蕩,不受拘束。
【出處】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七:“殊少為士人,游蕩不羈?!?/p>
【示例】后閔以游蕩不羈,卓錐無地,姬延之至家,寢食與共,雖伉儷不過也。 ——清·朱泉居士《雪鴻小記補遺》
【第23句】:放縱不羈[fàng zòng bù jī]
【解釋】指恣意行事,不受約束。
【出處】《晉書·外戚傳·王濛》:“濛少時放縱不羈,不為鄉曲所齒,晚節始克己勵行,有風流美譽?!?/p>
【示例】有一少年子,放縱不羈……乃不娶妻,不事生產作業,每以輕財仗義為志。 ——明·陶宗儀《輟耕錄·飛云渡》
【第24句】:曠世不羈[kuàng shì bù jī]
【解釋】曠世:從未有過;羈:束縛。從來不受束縛。舊時指藩屬不受管轄。
【出處】晉·孫楚《為石苞與孫皓書》:“東夷獻其樂器,肅慎貢其楛矢,曠世不羈,應化而至?!?/p>
【第25句】:玩世不羈[wán shì bù jī]
【解釋】玩世:以消極、玩弄的態度對待生活;羈:束縛。因對現實不滿而采取的一種不嚴肅、不認真的生活態度。
【出處】玩世:以消極、玩弄的態度對待生活;羈:束縛。因對現實不滿而采取的一種不嚴肅、不認真的生活態度。
“羈”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不羈之才[bù jī zhī cái]
【解釋】羈:馬籠頭,比喻約束。非凡的、不可拘束的才能。
【出處】《漢書·司馬遷傳》:“仆少負不羈之才,長無鄉曲之譽?!?/p>
【示例】余與稽康、呂安居止接近,其人并有不羈之才。 ——晉·向秀《思舊賦序》
【第2句】:漂泊羈旅[piāo bó jī lǚ]
【解釋】飄泊:隨水漂流或停泊;羈旅:作客他鄉。比喻漂流異鄉,沒有一個固定的家。
【出處】北周·庾信《哀江南賦·序》:“下亭漂泊,高橋羈旅?!?/p>
【第3句】:遷延羈留[qiān yán jī liú]
【解釋】猶言拖延滯留。同“遷延稽留”。
【第4句】:不羈之民[bù jī zhī mín]
【解釋】不受束縛的百姓。指不甘就范的人民群眾。
【出處】漢·桓寬《鹽鐵論·論功》:“不牧之地,不羈之民。”
【示例】吉普賽人酷愛自由,是所謂的不羈之民。
【第5句】:不羈之士[bù jī zhī shì]
【解釋】羈:拘束;士:讀書人。不受拘束的讀書人。
【出處】漢·鄒陽《于獄上書自明一首》:“使不羈之士,與牛驥同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