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晴”的成語(11個)
本文整理了晴天霹靂、畫龍點晴、祈晴禱雨等含“晴”的成語11個,其中“晴”開頭的成語4個,“晴”結尾的成語5個,“晴”在中間的成語2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晴”開頭的成語【第1句】:晴天霹靂[qíng tiān pī lì]
【解釋】霹靂:響雷。晴天打響雷。比喻突然發生意外的,令人震驚的事件。
【出處】宋·陸游《四日夜雞未鳴起作》詩:“放翁病過秋,忽起作醉墨。正如久蟄龍,青天飛霹靂?!?/p>
【示例】猝聞這信,真是晴天霹靂,人人裂目,個個椎心。 ——清·曾樸《孽?;ā返谑呋?/p>
【第2句】:晴天打霹靂[qíng tiān dǎ pī lì]
【解釋】晴天打響雷。比喻突然發生意外的令人震驚的事件。
【出處】賀敬之《白毛女》:“猛聽叫喜兒頂租子,好比晴天打霹靂!”
【第3句】:晴空萬里[qíng kōng wàn lǐ]
【解釋】晴空:晴朗的天空。形容天空晴朗,沒有一點云彩。
【出處】曹靖華《碧海墨林油香飄》:“這里卻像中國仲秋的天氣,秋高氣爽,晴空萬里。”
【示例】天氣十分好,晴空萬里。
【第4句】:晴云秋月[qíng yún qiū yuè]
【解釋】晴空飄浮的白云,秋高氣爽時的明月。比喻人胸襟高潔明朗。
【出處】《宋史·文同傳》:“與可襟韻灑落,如晴云秋月,塵埃不到。”
“晴”結尾的成語【第1句】:畫龍點晴[huà lóng diǎn jīng]
【解釋】比喻寫文章或講話時,在關鍵處用幾句話點明實質,使內容生動有力。
【出處】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張僧繇》:“金陵安樂寺四白龍不點眼睛,每云:'點睛即飛去。’人以為妄誕,固請點之。須臾,雷電破壁,兩龍乘云騰去上天,二龍未點眼者見在?!?/p>
【示例】這畫龍點晴的一筆,有力地表明了主題。
【第2句】:乍雨乍晴[zhà yǔ zhà qíng]
【解釋】乍:忽然。一會兒下雨,一會兒又天晴。形容人的心情或時局變化多端。
【出處】宋·歐陽修《浣溪沙》詞:“乍雨乍晴花自落,閑愁閑悶晝偏長。為誰消瘦損容光。”
【示例】輕寒輕暖夾衣天,乍雨乍晴寒食路。(宋·王詵《玉樓春·海棠》詞)
【第3句】:雨過天晴[yǔ guò tiān qíng]
【解釋】雨后轉晴。也比喻政治上由黑暗到光明。
【出處】明·謝肇涮《文海披沙記》:“御批云:'雨過天青云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
【示例】雨過天晴的早晨,空氣清新極了。
【第4句】:稱雨道晴[chēng yǔ dào aíng]
【解釋】比喻說話說不到一塊。
【出處】明·鄒善長《匯苑詳注》第15卷:“縣官甚不和,長官稱雨,贊府道晴,終日如此不和也。”
【示例】他們稱雨道晴說不到一處。
【第5句】:人間重晚晴[rén jiān zhòng wǎn qíng]
【解釋】原指人們珍視晚晴天氣,后多用以比喻社會上尊重德高望重的老前輩。
【出處】唐·李商隱《晚晴》詩:“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
“晴”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祈晴禱雨[qí qíng dǎo yǔ]
【解釋】向上天祈求天晴或下雨。
【出處】明·無名氏《賀元宵》第一折:“正直無私有至靈,于家為國保庶民,祈晴禱雨皆顯應,掌管經書文卷中?!?/p>
【第2句】:半晴半陰[bàn qíng bàn yīn]
【解釋】又晴又陰,陰晴不定。形容春天至初夏季節陰晴不定的天氣。
【出處】唐·劉禹錫《洛中早春》:“漠漠復靄靄,半晴將半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