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尋”的成語大全(83個)
小編為您整理了尋死覓活、無際可尋、經丘尋壑等含“尋”的成語83個,其中“尋”開頭的36個,“尋”結尾的11個,“尋”在中間的36個,及其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尋”開頭的成語
【第1句】:尋死覓活[xún sǐ mì huó]
【解釋】尋:求,找。鬧著要死要活。多指用自殺來嚇唬人。
【出處】元·關漢卿《金錢池》第二折:“只為杜蕊娘他把俺赤心相待,時常與這虔婆合氣,尋死覓活,無非是為俺家的緣故。”
【示例】直至日晚,身邊無銀子還酒錢,便放無賴,尋死覓活,自割自吊。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六
【第2句】:尋風捕影[xún fēng bǔ yǐng]
【解釋】比喻說話做事根據不可靠的傳聞或表面現象。
【出處】宋·朱熹《朱子全書》:“若悠悠地似做不做,如捕風捉影,有甚長進。”
【第3句】:尋尋覓覓[xún xún mì mì]
【解釋】指反復尋求探索。
【出處】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60回:“看他假假真真,尋尋覓覓。玉案瓊珠在手,香山丹桂猶含色。”
【示例】高陽《胡雪巖全傳·燈火樓臺》:“朱鐵口尋尋覓覓,找出來四樣古玩。”
【第4句】:尋爭尋鬧[xún zhēng xún nào]
【解釋】尋找借口吵鬧。
【出處】元·高明《琵琶記》第十八出:“別人見了媒婆,歡歡喜喜,他反和我尋爭尋鬧。”
【第5句】:尋章摘句[xún zhāng zhāi jù]
【解釋】尋:找;章:篇章;摘:摘錄。舊時讀書人從書本中搜尋摘抄片斷語句,在寫作時套用。指寫作時堆砌現成詞句,缺乏創造性。
【出處】《三國志·吳書·孫權傳》:“遣都尉趙咨使魏。”裴松之注引《吳書》:“雖有余閑,博覽書傳歷史,藉采奇異,不效諸生尋章摘句而已。”
【示例】尋章摘句老雕蟲,曉月當簾掛玉弓。 ——唐·李賀《南園》詩
【第6句】:尋頭討腦[xún tóu tǎo nǎo]
【解釋】比喻找個事情的由頭。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二十七:“自此日逐尋頭討腦,動輒便是一頓皮鞭,打得體無完膚。”
【第7句】:尋幽探勝[xún yōu tàn shèng]
【解釋】探:尋求。勝:勝地,風景優美的地方。游覽山水時尋找、搜索幽雅的勝地。亦作“尋幽探奇”、“尋奇探幽”、“探幽選勝”。
【出處】唐·李白《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詩:“尋幽殊未歇,愛此春光發。”
【第8句】:尋歡作樂[xún huān zuò lè]
【解釋】尋求歡快,設法取樂。形容追求享樂。
【出處】清·吳梅《風洞山》附《先導》:“風塵傾洞,天地丘墟,這班人兒還要演起戲來尋歡作樂。”
【示例】也是地主惡霸尋歡作樂的場所。 ——陳登科《赤龍與丹鳳》
【第9句】:尋流逐末[xún liú zhú mò]
【解釋】猶舍本求末。比喻不抓根本環節,而只在枝節問題上下功夫。
【出處】宋·朱熹《答呂伯恭書》:“因悟向來涵養功夫全少,而講話又多強探,必取尋流逐末之弊,推類以求,眾病非一,而其源皆在此。”
【第10句】:尋源討本[xún yuán tǎo běn]
【解釋】指窮本溯源。
【出處】唐·劉知幾《史通·書志》:“如斯變革,不可勝計,或名非而物是,或小異而大同。但作者愛奇,恥于仍舊,必尋源討本,其歸一揆也。”
【第11句】:尋幽探奇[xún yōu tàn qí]
【解釋】探尋幽深奇異的景物。
【出處】宋·陸九淵《題新興寺壁》:“輕舟危檣,笑歌相聞,聶如魚鱗,列如雁行。至其尋幽探奇,更泊互進,迭為后先,有若偶然而相從。”
【第12句】:尋花覓柳[xún huā mì liǔ]
【解釋】原指賞玩春天的景色。后舊小說用來指宿娼。同“尋花問柳”。
【出處】唐·杜甫《嚴中丞枉駕見過》詩:“元戎小隊出郊坰,問柳尋花到野處。”
【示例】粉蝶兒只解尋花覓柳,開遍南枝未覺。 ——金庸《射雕英雄傳》第八回
【第13句】:尋根問底[xún gēn wèn dǐ]
【解釋】追求根底。一般指追問一件事的原由。同“尋根究底”。
【出處】曾樸《孽海花》第18回:“阿福先見雯青動怒,也怕尋根問底,早就暗暗跟了進來。”
【示例】他任何事情都愛尋根問底。
【第14句】:尋行數墨[xún háng shǔ mò]
【解釋】尋行:一行行地讀;數墨:一字字地讀。指只會誦讀文句,而不能理解義理。也指專在文字上下功夫。
【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口內誦經千卷,體上問經不識。不解佛法圓通,徒勞尋行數墨。”
【示例】讀書初時,盡且尋行數墨,久之,自有見處。 ——清·陳澧《東塾讀書記·朱子書》
【第15句】:尋行逐隊[xún xíng zhú duì]
【解釋】猶言成群結隊。形容眾多的人依次成行成隊。
【出處】明·馮夢龍《古今小說》第五卷:“眾人尋行逐隊,各據坐頭,討漿索酒。”
【第16句】:尋壑經丘[xún hè jīng qiū]
【解釋】尋幽探勝,游山玩水。
【出處】語出晉·陶潛《歸去來辭》:“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
【示例】浮家泛宅梨川夢,尋壑經丘栗里情。 ——李光《題亞子分湖舊隱圖》詩
【第17句】:尋蹤覓跡[xún zōng mì jì]
【解釋】覓:找;蹤:跡,腳印,指行蹤。到處尋找別人的行蹤。
【出處】元·李好古《張生煮海》第二折:“小生張伯騰,恰才遇著的那個女子,人物非凡,因此尋蹤覓跡,前來尋他。”
【示例】你這幾年在那里游,教娘倚門終日望無休。尋蹤覓跡音書杳,無處問因由。 ——明·胡文煥《群音類選·昇仙記·湘子見叔》
【第18句】:尋幽訪勝[xún yōu fǎng shèng]
【解釋】搜尋幽僻美好的地方。
【示例】我最喜歡尋幽訪勝。
【第19句】:尋花問柳[xún huā wèn liǔ]
【解釋】花、柳:原指春景,舊時亦指娼妓。原指賞玩春天的景色。后舊小說用來指宿娼。
【出處】唐·杜甫《嚴中丞枉駕見過》詩:“元戎小隊出郊坰,問柳尋花到野處。”
【示例】只等的紅雨散,綠云收,我那其間尋花問柳,重到岳陽樓。 ——元·谷子敬《城南柳》楔子
【第20句】:尋枝摘葉[xún zhī zhāi yè]
【解釋】比喻追求事物次要的、非根本的東西。
【出處】宋·嚴羽《滄浪詩話·詩評》:“建安之作全在氣象,不可尋枝摘葉。”
【第21句】:尋消問息[xún xiāo wèn xī]
【解釋】尋、問:打聽。打聽消息。
【出處】宋·周邦彥《意難忘》:“又恐伊尋消問息,瘦減容光。”
【示例】今日慕小妹之才,雖然炫玉求售,又怕損了自己的名譽,不肯隨行逐隊,尋消問息。 ——明·馮夢龍《醒世通言》第13卷
【第22句】:尋短見[xín duǎn jiàn]
【解釋】自殺的俗稱。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66回:“人家并沒有威逼他,是他自尋短見。”
【示例】年輕人不要一時想不開就自尋短見。
【第23句】:尋幽入微[xún yōu rù wēi]
【解釋】尋幽:探究深奧難明的事理。入微:達到極其細致、深刻的地步。形容對深奧的事理探求達到非常深刻的程度。
【出處】《北史·楊伯丑傳》:“分析爻象,尋幽入微。”
【第24句】:尋奇探幽[xún qí tàn yōu]
【解釋】探尋幽深奇異的景物。
【出處】宋·陸九淵《題新興寺壁》:“輕舟危檣,笑歌相聞,聶如魚鱗,列如雁行。至其尋幽探奇,更泊互進,迭為后先,有若偶然而相從。”
【示例】吾見尋奇探幽者,詫為奇聞異跡,必將載酒登高,窮極眺望。 ——清·湯斌《楊彭山春望詞序》
【第25句】:尋瘢索綻[xún bān suǒ zhàn]
【解釋】指僅從表面現象追查人家的過失。瘢,皮膚斑痕。
【出處】清·洪昇《長生殿·幸恩》:“慣使嬌憨,尋瘢索綻,一謎兒自逞心胸。”
【示例】無更尋瘢索綻,還須篤愛敦倫。 ——清·和邦額《夜譚隨錄·孿生》
【第26句】:尋根拔樹[xún gēn bá shù]
【解釋】猶斬草除根。比喻除去禍根,以免后患。
【出處】元·紀君祥《趙氏孤兒》第四折:“恨只恨屠岸賈那匹夫,尋根拔樹,險送的俺一家兒滅門絕戶。”
【第27句】:尋繹吟玩[xún yì yín wán]
【解釋】尋繹:反復推求;吟玩:探索玩味。反復探究事理,尋思體味
【出處】東漢·班固《漢書·黃霸傳》:“吏民見者,語次尋繹。”
【示例】南朝·宋·謝惠連《雪賦》:“王乃尋繹吟玩,撫攬扼腕。”
【第28句】:尋根追底[xún gēn zhuī dǐ]
【解釋】追求根底。一般指追問一件事的原由。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十九回:“村老老是信口開河,情哥哥偏尋根究底。”
【示例】這個學生對學習有股鉆勁,什么問題都想尋根追底。
【第29句】:尋山問水[xún shān wèn shuǐ]
【解釋】指游山玩水。
【出處】元·石子章《竹塢聽琴》第二折:“只待要說古談今,尋山問水,傍柳穿花,那里也修身正己,利民潤物,治國齊家。”
【示例】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33回:“每日尋山問水,種竹澆花,酒送黃昏,棋消白晝。”
【第30句】:尋釁鬧事[xún xìn nào shì]
【解釋】釁:嫌隙,爭端。尋找嫌隙,制造事端。
【示例】你這樣尋釁鬧事也不能解決問題
【第31句】:尋弊索瑕[xún bì suǒ xiá]
【解釋】猶言吹毛求疵。比喻故意挑剔別人的缺點,尋找差錯。
【出處】明·沈德符《野獲編補遺·內閣·江陵議分祀天地》:“江陵身后,攻之者尋弊索瑕,以功為罪。”
【第32句】:尋瑕伺隙[xún xiá sì xì]
【解釋】尋:找;瑕:玉上的斑點,比喻缺點;何:觀察,隙:空子,機會。找別人缺點,看是否有空子可鉆。指待機尋釁。
【出處】漢·吾丘壽王《驃騎論功論》:“內用商鞅李斯之謀,外用白起王翦之兵,窺閑伺隙。”
【示例】此校學生曾起反對校長風潮,后雖平息,而常憤憤,每尋瑕伺隙,與辦事人為難。 ——魯迅《兩地書》
【第33句】:尋風捉影[xún fēng zhuō yǐng]
【解釋】比喻說話做事毫無根據。
【出處】明·李詡《戒庵老人漫筆·女辯繼母誣陷疏》:“又不曾經獲某人,乃以數句之詩,尋風捉影,陷臣死罪。”
【示例】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27卷:“又不曾經獲某人,只憑數句之詩,尋風捉影,以陷臣罪。”
【第34句】:尋根究底[xún gēn nnnjiū dǐ]
【解釋】追求根底。一般指追問一件事的原由。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二十回:“似你這樣尋根究底,便是刻舟求劍,膠柱鼓瑟了。”
【示例】這個學生對學習有股鉆勁,什么問題都想尋根究底。
【第35句】:尋事生非[xún shì shēng fēi]
【解釋】形容有意制造事端,引起糾紛。
【出處】艾蕪《烏鴉之歌》:“現在他也只有忍了,人家往往要來尋事生非,正愁找不著漏洞哩。”
【示例】女人一般都喜歡尋事生非。
【第36句】:尋根問蒂[xún gēn wèn dì]
【解釋】追求根底。一般指追問一件事的原由。
【出處】《宋史·趙逵傳》:“考歷代興衰治亂之跡,與當代名人鉅公出處大節,根窮底究,尚友其人。”
【示例】若還長大了,少不得尋根問蒂,怕不認我作外公么! ——明·羅貫中《平妖傳》第八回
“尋”結尾的成語
【第1句】:無際可尋[wú jì kě xún]
【解釋】找不出缺漏之處。
【出處】《魏書·李孝伯李沖傳論》:“人參心膂,出干政事,獻可替否,無際可尋。”
【示例】《儒林傳·盧景裕》:“景裕神采儼然,風調如一,從容往復,無際可尋,由是士君子嗟美之。”
【第2句】:蹄閒三尋[tí jiàn sān xún]
【解釋】指馬奔走時,前后蹄間一躍而過三尋。形容馬奔跑得快。同“蹄間三尋”。
【第3句】:蹄間三尋[tí jìan sān xún]
【解釋】指馬奔走時,前后蹄間一躍而過三尋。形容馬奔跑得快。
【出處】《戰國策·韓策一》:“秦馬之良,戎兵之眾,探前趹后,蹄間三尋者,不可稱數也。”
【示例】七尺曰尋。言馬走之疾,前后蹄間一擲過三尋也。 ——《史記·張儀列傳》引此文,司馬貞索隱
【第4句】:打著燈籠沒處尋[dǎ zhe dēng lóng méi chù xún]
【解釋】比喻很難得,不容易得到。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65回:“要錯過了,打著燈籠沒處尋!”
【第5句】:禍亂相尋[huò luàn xiāng xún]
【解釋】尋:接連不斷而來。指災禍、戰亂一個接一個地發生。形容天下動蕩不安。
【出處】孫中山《心理建設》第六章:“此所以禍亂相尋,江河日下,武人專橫,政客搗亂,而無法收拾也。”
【第6句】:天上少有,地下難尋[tiān shàng shǎo yǒu,dì xià nán xún]
【解釋】形容極其少有,珍貴。
【出處】清·李綠園《歧路燈》第八回:“上能天文,下察地理,這樣先生,天上少有,地下難尋。”
【示例】若據他說,自然是天上少有,地下難尋。不過他說你五妹六妹都見過的,他們而且極是贊成。 ——張恨水《金粉世家》第四十三回
【第7句】:夢中相尋[mèng zhōng xiāng xún]
【解釋】在睡夢中也去尋找。形容對親友的殷切思念。
【出處】宋·胡繼宗《書言故事·朋友類》:“夢中相尋,六國張敏與高惠為友,第相思不能得,便于夢中往尋。但行至半路,即迷不知路。”
【第8句】:無跡可尋[wú jì kě xún]
【解釋】沒有蹤跡可以尋求。多指處事為文不著痕跡。
【出處】《宋書·謝方明傳》:“有必宜改者,則以漸移變,使無跡可尋。”
【第9句】:蹄閑三尋[tí xián sān xún]
【解釋】指馬奔走時,前后蹄間一躍而過三尋。形容馬奔跑得快。同“蹄間三尋”。
【第10句】:枉尺直尋[wǎng chǐ zhí xún]
【解釋】枉:彎曲;直:伸直;尋:古量名,八尺。屈折的只有一尺,伸直的卻有一尋。比喻在小處委屈一些,以求得較大的好處。
【出處】《孟子·滕文公下》:“枉尺而直尋,宜若可為也。”
【示例】然區區之事,于此猶不能忘言,更祝深以門戶道學之傳為念。幸甚,幸甚,枉尺直尋,素未嘗以此奉疑也。 ——宋·朱熹《答呂子約》
【第11句】:行數墨尋[háng shǔ mò xún]
【解釋】行數:一行行地讀;墨尋:一字字地讀。指只會誦讀文句,而不能理解義理。也指專在文字上下功夫。
【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九:“口內誦經千卷,體上問經不識。不解佛法圓通,徒勞尋行數墨。”
【示例】今也句摭字捃,行數墨尋,興會索然。 ——清·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丁·李按察攀龍》
“尋”在中間的成語
【第1句】:經丘尋壑[jīng qiū xún hè]
【解釋】指游覽山水。
【出處】晉·陶潛《歸去來辭》:“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
【示例】游覽自娛,曰得經丘尋壑之樂。 ——宋·胡繼宗《書言故事·地理類》
【第2句】:覆蕉尋鹿[fù jiāo xún lù]
【解釋】覆:遮蓋;蕉:同“樵”,柴。比喻把真事看作夢幻而一再失誤。
【出處】清·吳趼人《糊涂世界》序:“守株待兔之舉,視若不二法門,覆蕉尋鹿之徒,尊為無上妙品。”
【第3句】:洗垢尋瘢[xǐ gòu xún bān]
【解釋】垢:污垢;瘢:瘢痕。洗掉污垢來尋找瘢痕。比喻想盡辦法挑剔別人的缺點。
【出處】漢·趙壹《刺世疾邪賦》:“所好,則鉆皮出其毛屑;所惡,則洗垢求其瘢痕。”
【第4句】:鼠穴尋羊[shǔ xué xún yáng]
【解釋】比喻沒有功效的做法。
【出處】清·袁枚《隨園詩話補遺》卷四:“有某公課士,以賦得蜻蜓立釣絲,限'蜻’字,七排四十韻。人以為難。余笑曰:'此之謂鼠穴尋羊,蜂窠唱戲,非以詩學教人之道也。’”
【第5句】:自尋煩惱[zì xún fán nǎo]
【解釋】自找的煩悶苦惱。意思是,本來不該有煩悶苦惱。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49回:“每天好好的,你必是自尋煩惱,哭一會子,才算完了這一天的事。”
【示例】我這是自尋煩惱。
【第6句】:自尋短見[zì xún duǎn jiàn]
【解釋】清·曹雪芹《紅樓夢》第66回:“人家并沒有威逼他,是他自尋短見。”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66回:“人家并沒有威逼他,是他自尋短見。”
【示例】社會壓力日益增加,自尋短見的人越來越多了。
【第7句】:覆鹿尋蕉[fù lù xún jiāo]
【解釋】覆:遮蓋;蕉:同“樵”,柴。比喻把真事看作夢幻而一再失誤。
【出處】戰國·鄭·列御寇《列子·周穆王》:“鄭人有薪于野者,……,覆之以蕉,不勝其喜。”
【示例】烏輪兔駕迅長空,覆鹿尋蕉恍夢中。 ——明·陳汝元《金蓮記·慈訓》
【第8句】:摘句尋章[zhāi jù xún zhāng]
【解釋】摘取、搜尋文章的片斷詞句。指讀書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出處】元·湯式《一枝花·贈人》套曲:“論文時蕓窗下摘句尋章,論武時柳營內調絲弄竹。”
【示例】老夫少年雖曾摘句尋章,推敲一道,從未諳之,這些壁間之作都是小女代為,不過初學涂鴉,有何好處。 ——清·煙霞散人《鳳凰池》第四回
【第9句】:落花芳草無尋處[luò huā fāng cǎo wú xún chù]
【解釋】比喻春天美好宜人的景色已經過去。
【出處】唐·劉長卿《過鄭山人所居》:“寂寂孤鶯啼杏園,寥寥一犬吠桃源。落花芳草無尋處,萬壑千峰獨閉門。”
【第10句】:非同尋常[fēi tóng xún cháng]
【解釋】尋常:平常。形容人和事物很突出,不同于一般。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52回:“況且他也是王爺之分,非同尋常可比。”
【示例】他是一個非同尋常的人物。
【第11句】:掘地尋天[jué dì xún tiān]
【解釋】掘:挖;尋:找。挖地找天。比喻行為與目的相反,違反現實,不可能如愿。
【出處】《續指月錄·常州華藏湛堂智深禪師》:“掘地討天,虛空釘橛。”
【示例】家緣事事待周全,更望一身成正果,掘地尋天。 ——元·王丹桂《煉丹砂》
【第12句】:覓柳尋花[mì liǔ xún huā]
【解釋】覓:尋找。欣賞春天的景色。也指狎妓。
【出處】唐·杜甫《嚴中丞枉駕見過》詩:“元戎小隊出郊坰,問柳尋花到野處。”
【示例】那兒子卻是風流博浪的人,專要結識朋友,覓柳尋花。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三十
【第13句】:尺枉尋直[chǐ wǎng xún zhí]
【解釋】枉:彎曲;尋:古長度單位,1尋=8尺;直:伸。彎曲一尺而使得一尋伸直。比喻微小的讓步換來較大的利益。
【出處】晉·陳壽《三國志·蜀志·绤正傳》:“小屈大申,存公忽私,雖尺枉而尋直,終揚光以發揮也。”
【第14句】:逐影尋聲[zhú yǐng xún shēng]
【解釋】指多方尋求罅隙。
【出處】《明史·外戚傳序》:“在廷諸臣好為危言激論,汰如壽寧兄弟,庸駑如鄭國泰,已逐影尋聲,抨擊不遺余力。”
【示例】今奸人逐影尋聲,將甘心于汝。 ——清·徐瑤《太恨生傳》
【第15句】:拔樹尋根[bá shù xún gēn]
【解釋】比喻追究到底。
【出處】元·無名氏《碧桃花》第一折:“俺那里有的是秦人晉人,你可也休將咱盤問,則管里絮叨叨拔樹尋根。”
【示例】雪娥恐怕西門慶來家拔樹尋根,歸罪于己,在上房打磨。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二十六回
【第16句】:東尋西覓[dōng xún xī mì]
【解釋】指到處尋找。
【出處】明·羅貫中《平妖傳》第十回:“又來東尋西覓,只恐還在左近,放心不下。”
【示例】心下煩惱,連生意也不去做,終日東尋西覓,并無尸首下落。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三十四
【第17句】:呵筆尋詩[hē bǐ xún shī]
【解釋】呵筆:冬天筆涼或凍結,用口吹暖氣使之解凍;尋詩:尋覓詩句。用口吹暖氣,使筆解凍,然后揮筆作詩。形容冬日苦吟。
【出處】唐·羅隱《雪》詩:“寒窗呵筆尋詩句,一片飛來紙上銷。”
【第18句】:洗垢尋痕[xǐ gòu xún hén]
【解釋】垢:污垢;痕:痕跡。洗掉污垢來尋找痕跡。比喻想盡辦法挑剔別人的缺點。
【出處】漢·趙壹《刺世疾邪賦》:“所好,則鉆皮出其毛屑;所惡,則洗垢求其瘢痕。”
【示例】不想他苦懨懨痛遭危困,只因笑吟吟陷平人洗垢尋痕。 ——元·孔文卿《東窗事犯》第四折
【第19句】:吊古尋幽[diào gǔ xún yōu]
【解釋】吊:憑吊;幽:幽境。憑吊古跡,尋找幽境,感懷舊事。
【出處】明·馮夢龍《古今小說》第30卷:“游山玩水,吊古尋幽,賞月吟風,怡情遣興,詩賦文詞,山川殆遍。”
【示例】我平生最大的愛好就是吊古尋幽。
【第20句】:追根尋底[zhuī gēn xún dǐ]
【解釋】追究底細。同“追根究底”。
【出處】沙陸墟《魂斷梨園》第二十九回:“若是追根尋底,一定會牽涉到白玉梅身上來。”
【第21句】:買笑尋歡[mǎi xiào xún huān]
【解釋】嫖娼狎妓,尋歡作樂。同“買笑追歡”。
【出處】歐陽予倩《潘金蓮》第二幕:“他仗著有錢有勢,到這兒來買笑尋歡,他哪兒有甚么真情真義?”
【第22句】:數墨尋行[shǔ mò xún háng]
【解釋】數墨:一字字地讀;尋行:一行行地讀。指只會誦讀文句,而不能理解義理。也指專在文字上下功夫。
【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九:“口內誦經千卷,體上問經不識。不解佛法圓通,徒勞尋行數墨。”
【示例】也不須晝夜,數墨尋行。 ——元·劉處玄《滿庭芳》詞
【第23句】:毫末不札,將尋斧柯[háo mò bù zhā,jiāng xún fǔ kē]
【解釋】比喻禍害萌生時若不重視,釀成大患,再要消除,就很困難。
【出處】《孔子家語·觀周》:“勿謂何傷,其禍將長;勿謂何害,其禍將大……焰焰不滅,炎炎若何?涓涓不壅,終為江河;綿綿不絕,或成網羅;毫末不札,將尋斧柯。”王肅注:“札,拔也;尋,用者也。”
【示例】《金人銘》曰:'涓涓不壅,將為江河;毫末不札,將尋斧柯。’古人所見遠矣。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五》
【第24句】:索垢尋疵[suǒ gòu xún cī]
【解釋】猶言吹毛求疵。
【出處】元·無名氏《殺狗勸夫》第四折:“被咱家識破他行止,因此上索垢尋疵。”
【第25句】:耐人尋味[nài rén xún wèi]
【解釋】耐:禁得起;尋味:探索體味。意味深長,值得人仔細體會琢磨。
【出處】清·無名氏《杜詩言志》卷三:“其所作如《少府畫障歌》、《崔少府高齊觀三川水漲》諸詩,句句字字追琢入妙,耐人尋味。”
【示例】這個故事的結尾留下了一個懸念,耐人尋味。
【第26句】:墨丈尋常[mò zhàng xún cháng]
【解釋】古代重量單位,1墨=5尺,1丈=2墨;1尋=8尺,1常=2尋。比喻不太長的距離。
【出處】春秋·魯·左丘明《國語·周語下》:“不過墨丈尋常之間。”
【第27句】:異乎尋常[yì hū xún cháng]
【解釋】異:不同;乎:于;尋常:平常。跟平常的情況很不一樣。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十回:“耽誤了點年紀,還沒有什么要緊,還把他的脾氣慣得異乎尋常的出奇。”
【示例】我跨上列車,心情是異乎尋常的,仿佛這緊張生動的生活節奏,將我全身的“螺絲”也擰緊了。 ——茹志娟《在社會主義的軌道上》
【第28句】:討是尋非[tǎo shì xún fēi]
【解釋】挑剔,尋找是非。形容存心找岔子。
【出處】明·無名氏《白兔記·訴獵》:“哥嫂每夜巡更不睡,討是尋非。哥嫂他那里昧己瞞心,料想蒼天不負虧。”
【第29句】:超乎尋常[chāo hū xún cháng]
【解釋】在合理或可以接受的限度以外,極不公平、極粗魯或極不正義。
【示例】這件事情的影響超乎尋常。
【第30句】:窮根尋葉[qióng gēn xún yè]
【解釋】指弄清楚事情的真相。
【出處】唐·杜牧《上李太尉論江賊書》:“追逮證驗,窮根尋葉,狼虎滿路,狴牢充塞。”
【第31句】:啞子尋夢[yǎ zǐ xún mèng]
【解釋】比喻有話或苦衷說不出。同“啞子做夢”。
【出處】元·紀君祥《趙氏孤兒》第二折:“似鰾膠粘住口角,似魚刺嘎了喉嚨,低著頭似啞子尋夢。”
【第32句】:撥草尋蛇[bō cǎo xún shé]
【解釋】比喻招惹惡人,自找麻煩。
【出處】明·湯顯祖《牡丹亭·回生》:“虧殺你撥草尋蛇,虧殺你守株待兔。”
【示例】現今懼太后梗阻新改,你反撥草尋蛇,撩起太后那邊,好不誤事!(清·黃小配《大馬扁》第十二回)
【第33句】:問柳尋花[wèn liǔ xún huā]
【解釋】花、柳:原指春景,舊時亦指娼妓。原指賞玩春天的景色。后舊小說用來指宿娼。
【出處】唐·杜甫《嚴中丞枉駕見過》:“元戎小對出郊外,問柳尋花到野亭。”
【示例】他最好問柳尋花。
【第34句】:覓跡尋蹤[mì jì xún zōng]
【解釋】覓:找;蹤:跡,腳印,指行蹤。到處尋找別人的行蹤。
【出處】元·吳昌齡《張天師斷風花雪夜》第一折:“卻待要拄眼睜睛,覓跡尋蹤,莫非他錦陣花營,不曾廝共,險教咱風月無功。”
【第35句】:自尋死路[zì xún sǐ lù]
【解釋】指自己走上毀滅的道路。
【出處】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他們的事情是并不美妙的,他們將得到一個自尋死路的前途。”
【示例】這樣做就是自尋死路。
【第36句】:騎馬尋馬[qí mǎ xún mǎ]
【解釋】比喻已經有了好處,還要去謀另外的好處。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十一回:“如果收了我的實收,他自然照應我。彼時間騎馬尋馬,只要弄到一筆大大的銀款,賺上百十兩扣頭,就有在里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