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邇”的成語(24個)
本文整理了邇安遠至、人遐室邇、遐邇聞名等含“邇”的成語24個,其中“邇”開頭的成語2個,“邇”結尾的成語12個,“邇”在中間的成語10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邇”開頭的成語【第1句】:邇安遠至[ěr ān yuǎn zhì]
【解釋】謂近居之民以政治清明而歡樂,遠地之民則聞風而附。指政治清明。
【出處】《論語子路》:“葉公問政,子曰:'近者說,遠者來。’”
【示例】命我天王建京金陵,一時邇安遠至。 ——太平天國周際嗆《建天京于金陵論》
【第2句】:邇安遠懷[ěr ān yuǎn huái]
【解釋】邇:近處;懷:懷柔,安撫。使近處的百姓得到安定,使遠處的百姓得到安撫。指全國各地人民都能安居樂業。
【出處】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五十五回:“至德所覆,邇安遠懷。”
“邇”結尾的成語【第1句】:人遐室邇[rén xiá shì ěr]
【解釋】室:房屋;邇:近。房屋就在近處,可是房屋的主人卻離得遠了。多用于思念遠別的人或悼念死者。
【出處】《詩經·鄭風·東門之墠》:“其室則邇,其人甚遠。”唐·駱賓王《與博昌父老書》:“山川在目,室邇人遐。”
【第2句】:陟遐自邇[zhì xiá zì ěr]
【解釋】陟:升;陟遐:遠行;邇:近。走遠路要從近處開始。比喻做事要扎扎實實,循序漸進。
【出處】唐·王勃《平臺秘略論十首·幼俊》:“豈非積微成大,陟遐自邇。”
【第3句】:身遙心邇[shēn yáo xīn ěr]
【解釋】猶言身遠心近。指身體相隔雖遠,但是雙方的心卻貼得很近。
【出處】元·王德信《北西廂記·泥金報捷》:“小生身遙心邇,恨不鶼鶼比翼,邛邛并軀。”
【第4句】:柔遠鎮邇[róu yuǎn zhèn ěr]
【解釋】安撫遠方,安定內地。
【出處】晉·陸機《漢高祖功臣頌》:“移帝伊洛,定都酆鎬,柔遠鎮邇,實敬攸考。”
【第5句】:名聞遐邇[míng wén xiá ěr]
【解釋】名聲傳揚到各地,形容名聲很大。
【出處】《魏書·崔浩傳》:“奚斤辨捷智謀,名聞遐邇。”
【示例】中國的長城名聞遐邇。
【第6句】: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dēng gāo bì zì bēi,xíng yuǎn bì zì ěr]
【解釋】卑:低;邇:近。登高山須從低處開始,走遠路要從近處開始。比喻做事要扎扎實實,循序漸進。
【出處】西漢·戴圣《禮記·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
【示例】這也是'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的意思。 ——蘇雪林《玉溪詩迷·引論》
【第7句】:柔遠能邇[róu yuǎn néng ěr]
【解釋】懷柔遠方,優撫近地。指安撫籠絡遠近之人而使歸附。
【出處】《書·舜典》:“柔遠能邇,惇德允元。”
【示例】瞻龍顏而有喜,肅虎拜以揚休,伏愿居安慮危,柔遠能邇。 ——明·張居正《擬唐回鶻嗢沒斯率眾內附賀表》
【第8句】:不可鄉邇[bù kě xiāng ěr]
【解釋】不可接近。同“不可向邇”。
【出處】《左傳·莊公十四年》:“君子曰:'《商書》所謂“惡之易也,如火之燎于原,不可鄉邇,其猶可撲滅”者,其如蔡哀侯乎。’”
【第9句】:行遠自邇[xíng yuǎn zì ěr]
【解釋】自:從;邇:近。走遠路必須要從最近的一步走起。比喻做事情都得由淺入深,一步步前進。
【出處】《禮記·中庸》:“君子之道,辟(譬)如行遠必自邇,辟(譬)如登高必自卑。”
【示例】行遠自邇,學習要先打好基礎,然后再逐步加深。
【第10句】:聞名遐邇[wén míng xiá ěr]
【解釋】遐:遠;邇:近。形容名聲很大,遠近都知道。
【出處】《南齊書·高帝紀上》:“上流聲議,遐邇所聞。”
【第11句】:不可向邇[bù kě xiàng ěr]
【解釋】邇:近。不可接近。
【出處】《尚書·盤庚上》:“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邇,其猶可撲滅。”
【示例】我起個大早,破曉就到車站去找車子,但見倉皇、擁擠、混亂之狀,不可向邇,廢然而返。” ——豐子愷《藝術的逃難》
【第12句】:柔遠懷邇[róu yuǎn huái ěr]
【解釋】懷柔遠方,安撫內地。
【出處】后蜀·何光遠《鑒誡錄·誅利口》:“豈謂蜀國皇帝,柔遠懷邇,居安慮危?”
“邇”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遐邇聞名[xiá ěr wén míng]
【解釋】遐:遠;邇:近。形容名聲很大,遠近都知道。
【出處】《南齊書·高帝紀上》:“上流聲議,遐邇所聞。”
【示例】江西景德鎮的瓷器質地優良,工藝精美,一向遐邇聞名。
【第2句】:室邇人遙[shì ěr rén yáo]
【解釋】房屋就在近處,可是房屋的主人卻離得遠了。多用于思念遠別的人或悼念死者。同“室邇人遠”。
【出處】宋·蘇軾《次韻劉貢父所和憶持國》之一:“顏紅底事發先白,室邇何妨人自遙。”
【第3句】:遐邇著聞[xiá ěr zhù wén]
【解釋】遠近聞名。形容名聲很大。
【出處】唐·玄奘《大唐西域記·尼波羅國》:“近代有王,號鴦輸代摩,碩學陪睿,自制《聲明論》,重學敬德,遐邇著聞。”
【第4句】:遐邇一體[xiá ěr yī tǐ]
【解釋】指遠近猶如一個整體。形容協調統一。
【出處】漢·司馬相如《難蜀父老》:“以偃甲兵于此,而息討伐于彼,遐邇一體,中外提福,不亦康乎。”
【示例】《南齊書·武帝紀》:“今遐邇一體,車軌同文,宜高選學官,廣延胄子。”
【第5句】:行遠必自邇,登高必自卑[xíng yuǎn bì zì ěr,dēng gāo bì zì bēi]
【解釋】自;從;邇:近;卑:低下。走遠路必須要從近處開始,登高必須從低處開始。比喻做事情都得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出處】西漢·戴圣《禮記·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
【第6句】:遠至邇安[yuǎn zhì ěr ān]
【解釋】遠方來歸附,近民安居樂業。形容政治清明,國家大治。
【出處】《左傳·襄公二十四年》:“恕思以明德,則令名載而行之,是以遠至邇安。”
【示例】元后欽崇之福,遠至邇安,圣祖昭報之心,天長地久。 ——唐·王維《賀神兵助取石堡城表》
【第7句】:行遠自邇,登高自卑[xíng yuǎn zì ěr,dēng gā zì bēi]
【解釋】《禮記·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
【出處】《禮記·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
【示例】所謂行遠自邇,登高自卑,州縣博收,乃所以備正史之約以也。 ——清·章學誠《文史通義·永清縣志士旅表序例》
【第8句】:室邇人遐[shì ěr rén xiá]
【解釋】室:房屋;邇:近。房屋就在近處,可是房屋的主人卻離得遠了。多用于思念遠別的人或悼念死者。
【出處】《詩經·鄭風·東門之墠》:“其室則邇,其人甚遠。”唐·駱賓王《與博昌父老書》:“山川在目,室邇人遐。”
【示例】《晉書·宋纖傳》:“其人如玉,維國之琛。室邇人遐,實勞我心。”
【第9句】:遐邇知名[xiá ěr zhī míng]
【解釋】遐:遠;邇:近。形容名聲很大,遠近都知道。
【出處】《南齊書·高帝紀上》:“上流聲議,遐邇所聞。”
【第10句】:室邇人遠[shì ěr rén yuǎn]
【解釋】室:房屋;邇:近。房屋就在近處,可是房屋的主人卻離得遠了。多用于思念遠別的人或悼念死者。
【出處】《詩經·鄭風·東門之潬》:“其室則邇,其人甚遠。”
【示例】其人如玉,維國之琛。室邇人遠,實勞我心。 ——《晉書·隱逸傳·宋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