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獄”的成語(26個(gè))
本文整理了獄貨非寶、阿毗地獄、鐵獄銅籠等含“獄”的成語26個(gè),其中“獄”開頭的成語1個(gè),“獄”結(jié)尾的成語19個(gè),“獄”在中間的成語6個(gè),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獄”開頭的成語【第1句】:獄貨非寶[yù huò fēi bǎo]
【解釋】指法官斷獄受賄賂,也難逃法網(wǎng)。
【出處】《書·呂刑》:“獄貨非寶,惟府事功,報(bào)以庶尤。”
“獄”結(jié)尾的成語【第1句】:阿毗地獄[ā pí dì yù]
【解釋】阿毗:梵語的譯音,意譯為“無間”,即痛苦無有間斷之意。常用來比喻黑暗的社會(huì)和嚴(yán)酷的牢獄。又比喻無法擺脫的極其痛苦的境地。
【出處】見“阿鼻地獄”。
【示例】生前不曾修福,死墮阿毗地獄。 ——《敦煌變文集·妙法蓮花經(jīng)講經(jīng)文》
【第2句】:人間地獄[rén jiān dì yù]
【解釋】人世間的活地獄。比喻黑暗的社會(huì)。
【出處】葉元《林則徐》:“許多煙鬼橫在地上,像蛆蟲似地在那里蠕動(dòng),吞云吐霧,活像人間地獄。”
【示例】這里真是一座人間地獄。
【第3句】:畫地為獄[huà dì wéi yù]
【解釋】比喻只許在指定的范圍內(nèi)活動(dòng)。同“畫地為牢”。
【出處】《漢書·路溫舒?zhèn)鳌罚骸肮仕渍Z曰:'畫地為獄,議不入;刻木為吏,期不對。’此皆疾吏之風(fēng),悲痛之辭也。”
【示例】關(guān)于題材問題,一時(shí)曾相當(dāng)狹隘,而且至今也還有人抱著之樣的見解,以為必須直接采自抗戰(zhàn)的現(xiàn)實(shí),這可以說是畫地為獄。 ——郭沫若《沸羹集·抗點(diǎn)球以來的文藝思潮》
【第4句】:十八重地獄[shí bā chóng dì yù]
【解釋】重:層。迷信認(rèn)為人在生前作惡,死后就要墮入十八重地獄,永民不得翻身。比喻最黑暗、最苦難的境地。
【出處】《梁書·諸夷傳》:“其后西河離石縣有胡人劉薩何遇疾暴亡,而心下猶暖,其家未敢便殯,經(jīng)十日更蘇。說云:'有兩吏見錄,向西北行,不測遠(yuǎn)近,至十八地獄,隨報(bào)重輕,受諸楚毒。’”
【示例】又有十八重地獄,雖然名目各別,總之受罪無私。 ——元·岳伯川《鐵拐李》第三折楔子
【第5句】:賣官鬻獄[mài guān yù yù]
【解釋】漢·崔寔《政論》:“自非夷齊,孰能餓死,于是則有賣官鬻獄,盜賊主守之奸生矣。”
【出處】今任使非人,~,囚系非辜者多。 ——《元史·耶律楚材傳》
【示例】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30回:“高、楊、童、蔡,四個(gè)奸黨在朝中,賣官鬻獄,賄賂公行。”
【第6句】:判冤決獄[pàn yuān jué yù]
【解釋】判:評(píng)判;決:判決;獄:案件。評(píng)判冤案,判決官司。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61回回目:“投鼠忌器寶玉瞞贓,判冤決獄平兒行權(quán)。”
【示例】你要做一個(gè)判冤決獄的好法官。
【第7句】:三字獄[sān zì yù]
【解釋】獄:指官司,罪案。指宋朝名將岳飛的冤獄。后也泛指冤獄。
【出處】《宋史·岳飛傳》:“'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示例】誰將三字獄,墮此一長城。 ——明·蔡汝南《岳王墓》詩
【第8句】:老吏斷獄[lǎo lì duàn yù]
【解釋】吏:司法官;獄:案件。老司法官判斷案件。形容有豐富經(jīng)驗(yàn)的人,判斷是非又快又準(zhǔn)。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十五回:“老吏斷獄著著爭先,捕快查贓頭頭是道。”
【示例】因此,一向不大肯說題外之話的他,覆奏措詞,如老吏斷獄,犀利無比。 ——高陽《李鴻章》第一章
【第9句】:文字獄[wén zì yù]
【解釋】統(tǒng)治者從作者的詩文中摘取字句,羅織罪名而造成的冤獄。
【出處】清·龔自珍《詠史》詩:“避席畏聞文字獄,著書都為稻粱謀。”
【示例】清政府大興文字獄,害死了很多有識(shí)之士。
【第10句】:天堂地獄[tiān táng dì yù]
【解釋】原為佛家語。指善人死后升入天堂,惡人死后墮入地獄。佛家用以勸善懲惡。后常用以比喻幸福和凄苦兩種截然相反的生活境遇。
【出處】《宋書·天竺迦毘黎國傳》:“且要天堂以就善,曷若服義而蹈道;懼地獄以敕身,孰與從理以端心。”
【示例】天堂地獄門相對,任君揀取那邊好。 ——元·無名氏《度柳翠》第二折
【第11句】:片言折獄[piàn yán zhé yù]
【解釋】片言:極少的幾句話;折獄:判決訴訟案件。原意是能用簡單的幾句話判決訟事。后指能用幾句話就斷定雙方爭論的是非。
【出處】《論語·顏淵》:“片言可以折獄者,其由也與?”
【示例】所諭西江金沙之異同,真是片言折獄。 ——明·卓人月《答詹曰至?xí)?/p>
【第12句】:酒食地獄[jiǔ shí dì yù]
【解釋】陷入終日為酒食應(yīng)酬而奔忙的痛苦境地。
【出處】宋·朱彧《萍洲可談》卷三:“東坡倅杭,不勝杯酌……疲于應(yīng)接,乃號(hào)杭倅為酒食地獄。”
【第13句】:鋃鐺入獄[láng kāng rù yù]
【解釋】鋃鐺:鐵索鏈相撞擊的聲音。用鐵鏈鎖起來,投入監(jiān)獄。
【出處】鄒韜奮《患難余生記》第二章:“打破飯碗算是輕描淡寫,其較重者由特務(wù)老爺賜予一綁,鋃鐺入獄,或一命嗚呼。”
【示例】他因?yàn)槭怯遗杀讳Z鐺入獄。
【第14句】:意指為獄[yì zhǐ wéi yù]
【解釋】意指:意之所在;獄:監(jiān)獄。不依據(jù)法律,只以上司的意圖量刑判罪。
【出處】《史記·酷吏列傳》:“君為天子決平,不循三尺法,專以人主意指為獄。”
【第15句】:十八層地獄[shí bā céng dì yù]
【解釋】層:重。地獄:佛教、基督教等指死后靈魂受苦的地方。迷信認(rèn)為人在生時(shí)為非作惡,死后進(jìn)入十八層地獄,不得翻身。比喻悲慘的報(bào)應(yīng)。
【出處】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十五:“我賴了你的,我墮十八層地獄。”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九卷:“分明是十八層地獄的苦鬼,直升到三十三天去了。”
【示例】我聽齋公們說:打了天上的星宿,閻王就要拿去打一百鐵棍,發(fā)在十八層地獄,永不得翻身。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
【第16句】:一十八層地獄[yī shí bā céng dì yù]
【解釋】佛教指極惡眾生死后赴受苦之所,包括刀山、火湯、寒冰等十八種。比喻災(zāi)難極其深重的境地。也比喻最低的等級(jí)。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十一回:“判官道:'此是陰山背后一十八層地獄。’”
【示例】皇帝的尊嚴(yán)真的要“升到三十三天堂,為玉皇大帝蓋瓦”,臣民的自卑,也真的要“死到一十八層地獄,替閻王老爺挖煤。 ——柏楊《暗夜慧燈·沒有倫理觀念》
【第17句】:畫地作獄[huà dì zuò yù]
【解釋】比喻只許在指定的范圍內(nèi)活動(dòng)。同“畫地為牢”。
【出處】漢·劉向《說苑·貴德》:“俗語云:'畫地作獄,議不可入;刻木為吏,期不對。’此皆疾吏之風(fēng),悲痛之辭也。”《漢書·路溫舒?zhèn)鳌芬鳌爱嫷貫楠z”。
【第18句】:阿鼻地獄[ā bí dì yù]
【解釋】阿鼻:梵語的譯音,意譯為“無間”,即痛苦無有間斷之意。常用來比喻黑暗的社會(huì)和嚴(yán)酷的牢獄。又比喻無法擺脫的極其痛苦的境地。
【出處】語出《法華經(jīng)·法師功德品》:“下至阿鼻地獄。”
【示例】但也有少數(shù)意志薄弱的……逐步上當(dāng),終至墮入阿鼻地獄。 ——《上饒集中營·煉獄雜記》
【第19句】:拔舌地獄[bá shé dì yù]
【解釋】佛教稱人生前毀謗佛法,死后墮入受拔舌刑罰的地獄。后用來泛指因口舌罪過而墮入的地獄。
【出處】宋·釋惟白《續(xù)傳燈錄》卷二:“若不悟去,老僧與爾入拔舌地獄。”
【示例】若釋氏之言不妄,此輩應(yīng)墮拔舌地獄。 ——清·馮班《鈍吟雜錄·劉向》
“獄”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鐵獄銅籠[tiě yù tóng lóng]
【解釋】形容密閉森嚴(yán)的監(jiān)牢。
【出處】郭沫若《星空·孤竹君子之二》:“那兒是奴役因襲的鐵獄銅籠,那兒有險(xiǎn)狠、陰賊、貪婪,涌聚如蜂。”
【第2句】:畫地為獄,勢不入[huà dì wéi yù,shì bù rù]
【解釋】勢:情勢。在地上畫個(gè)圓圈當(dāng)作牢獄,人們議論著不敢進(jìn)入。形容獄吏的兇殘暴虐。
【出處】東漢·班固《漢書·路溫舒?zhèn)鳌罚骸肮仕渍Z曰:'畫地為獄,議不入;刻木為吏,期不對。’”
【第3句】:地獄變相[dì yù biàn xiàng]
【解釋】舊時(shí)比喻社會(huì)的黑暗殘酷。
【出處】宋·黃休復(fù)《益州名畫錄》:“吳道子畫地獄變相,都人咸觀,懼罪修善。”
【第4句】:政清獄簡[zhèng qīng yù jiǎn]
【解釋】政治清明,刑獄簡省。
【出處】《清史稿·黎士弘傳》:“裁缺,改授永新知縣,政清獄簡,與民休息。”
【第5句】:賣獄鬻官[mài yù yù guān]
【解釋】獄:訟事;鬻:賣。收受賄賂,出賣官職爵位,徇私枉法。
【出處】《北史·魏咸陽王坦傳》:“雖祿厚位尊,貪求滋甚,賣獄鬻官,不知紀(jì)極。”
【示例】賣獄鬻官,溪壑難滿。 ——《北齊書·后主紀(jì)論》
【第6句】:決獄斷刑[jué yù duàn xíng]
【解釋】受理訴訟,決斷刑令。
【出處】《后漢書·郭躬傳》:“躬家世掌法,務(wù)在寬平,及典禮官,決獄斷刑,多依矜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