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悅”的成語(30個)
本文整理了悅目娛心、怫然不悅、娛心悅耳等含“悅”的成語30個,其中“悅”開頭的成語6個,“悅”結尾的成語10個,“悅”在中間的成語14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悅”開頭的成語【第1句】:悅目娛心[yuè mù yú xīn]
【解釋】使眼睛高興,使心里快樂。形容使人感到美好快樂。
【出處】宋·張舜民《與石司理書》:“大凡人見悅目娛心之物固所喜。”
【第2句】:悅尼來遠[yuè ní lái yuǎn]
【解釋】使近處的人受到好處而高興,遠方的人聞風就會前來投奔。舊指當權者給人恩惠,以便籠絡人心。
【出處】《論語·子路》:“葉公問政。子曰:'近者說,遠者來。’”
【第3句】:悅近來遠[yuè jìn lái yuǎn]
【解釋】使近者悅服,遠者來歸。
【出處】春秋·魯·孔丘《論語·子路》:“近者悅,遠者來。”
【示例】正欲悅近來遠,招附殊俗,亦以別華戎。 ——《魏書·楊播傳》
【第4句】:悅人耳目[yuè rén ěr mù]
【解釋】悅:高興。使人看了、聽了感到快樂。
【出處】宋·李昉《太平廣記》卷二百五十二:“始為鹽鐵小吏,性敏辯,于事之利病,皆心記能調,悅人耳目。”
【示例】不但八音六律,吹拍成腔,并演習各種魚龍山車等雜戲,務為淫巧,悅人耳目。(蔡東藩《南北史演義》第九十二回)
【第5句】:悅心娛目[yuè xīn yú mù]
【解釋】使心里高興,使眼睛快樂。形容使人感到美好快意。
【出處】宋·張舜民《與石司理書》:“大凡人見悅目娛心之物固所喜。”
【示例】吾弟為文,須想春江之妙境,挹先輩之美詞,令人悅心娛目,自爾利科名,厚福澤。(清·鄭燮《儀真縣江村茶社寄舍弟書》)
【第6句】:悅目賞心[yuè mù shǎng xīn]
【解釋】看了美好景物而心情舒暢。
【出處】葉圣陶《倪煥之》十七:“農場里的木芙蓉開了,共引為悅目賞心的樂事。”
【示例】鮮花的多種多樣的姿態,紛繁的顏色,除了讓我們悅目賞心外,我想還可以對我們的藝術思想有所啟發。 ——秦牧《藝海拾貝·鮮花百態和藝術風格》
“悅”結尾的成語【第1句】:怫然不悅[fú rán bù yuè]
【解釋】怫然:憂愁或憤怒的樣子;悅:愉快,高興。憤怒,很不愉快。
【出處】《孟子·公孫丑上》:“曾西艴然不悅。”
【示例】他怫然不悅地走出了教室
【第2句】:艴然不悅[fú rán bù yuè]
【解釋】非常生氣。艴fú然,也作怫然,生氣時表現一付臉色難看的樣子。
【出處】典自《孟子·公孫丑上》[孟子]曰:“然則吾子與管仲孰賢?”曾西艴然不悅,曰:“爾何曾比予于管仲!……”
【第3句】:怏怏不悅[yàng yàng bù yuè]
【解釋】悅:愉悅,快樂。因不滿意而很不快樂。
【出處】宋·司馬光《應詔論體要》:“其當職之人,已怏怏不悅,不肯同心以助其謀,協力以成事。”
【示例】他整天怏怏不悅的。
【第4句】:兩心相悅[liǎng xīn xiāng yuè]
【解釋】兩心:雙方的心意。形容兩相愛悅。
【出處】漢·焦延壽《易林·小過》:“兩心相悅,共其柔筋。”
【第5句】:悶悶不悅[mèn mèn bù yuè]
【解釋】悶悶:心情不舒暢,心煩;悅:愉悅。形容心情煩悶不快活。
【出處】明·郭勛《英烈傳》第24回:“'只可惜他落在別國,倒在此處做了對頭。奈何,奈何!’悶悶不悅,這也不題。”
【示例】惟蒯公悶悶不悅。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18卷
【第6句】:心怡神悅[xīn yí shén yuè]
【解釋】心境開曠,精神愉悅。同“心曠神怡”。
【出處】《醒世姻緣傳》引起:“不知君子那三件至樂的事另有心怡神悅形容不到的田地。”
【第7句】:勃然不悅[bó rán bù yuè]
【解釋】勃然:突然地;悅:高興。形容人突然不高興的樣子。
【出處】戰國·鄒·孟軻《孟子·告子下》:“慎子勃然不悅曰:'必則滑厘所不識也。’”
【示例】他勃然不悅,讓我們感到莫明其妙。
【第8句】:眉飛色悅[méi fēi sè yuè]
【解釋】形容人非常得意興奮的樣子。
【出處】臧克家《迎春辭》:“大伙兒聚在一塊把希望敘說,激情滿懷,眉飛色悅,打倒了'四人幫’,心里多么快活!”
【第9句】:目挑心悅[mù tiāo xīn yuè]
【解釋】指眉眼傳情,兩心相悅。
【出處】明·汪道昆《高唐夢》:“說甚么目挑心悅;便教他毛嬙、西子,總非同列。”
【第10句】:神人共悅[shén rén gòng yuè]
【解釋】天神和凡人都感到高興。多形容太平景象。
【出處】天神和凡人都感到高興。多形容太平景象。
“悅”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娛心悅耳[yú xīn yuè ěr]
【解釋】娛、悅:使愉快。使心情愉快,耳目舒暢。
【出處】秦·李斯《諫逐客書》:“所以飾后宮,充下陳,娛心意,說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直取其清淡雅論,剖玄析微,賓主往復,娛心悅耳,非濟世成俗之要也。”
【第2句】:賞心悅目[shǎng xīn yuè mù]
【解釋】悅目:看了舒服。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愉快。
【出處】明·無名氏《人中畫·風流配》一:“長篇短章,不為不多,然半屬套語,半屬陳言,求一言清新俊逸,賞心悅目者,迥然可得。”
【示例】兩人到山腳下一看,只見新葉嫩碧,土地金黃,野草開著些紅紅白白的小花,真是連看看也賞心悅目。 ——魯迅《故事新編·采薇》
【第3句】:娛心悅目[yú xīn yuè mù]
【解釋】娛、悅:使愉快。使心情愉快,耳目舒暢。
【出處】秦·李斯《諫逐客書》:“所以飾后宮,充下陳,娛心意,說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直取其清淡雅論,剖玄析微,賓主往復,娛心悅耳,非濟世成俗之要也。”
【示例】清·吳璿《飛龍全傳》第三回:“有的歌唱,有的舞蹈,真是娛心悅目,好看不過的。”
【第4句】:近悅遠來[jìn yuè yuǎn lái]
【解釋】使近處的人受到好處而高興,遠方的人聞風就會前來投奔。舊指當權者給人恩惠,以便籠絡人心。
【出處】春秋·魯·孔丘《論語·子路》:“葉公問政,子曰:'近者說(悅),遠者來。’”
【示例】民間客店門外經常寫著'安寓客商,仁宦行臺’與'近悅遠來,賓至如歸’之類的字樣。 ——李克非《京華感舊錄·千里客來投》
【第5句】:怡顏悅色[yí yán yuè sè]
【解釋】猶和顏悅色。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十六回:“行者又道:'汝等莫順口兒答應,等我去了,你就不來奉承。看師父的,要怡顏悅色;養白馬的,要水草調勻;假有一毫兒差了,照依這個樣棍,與你們看看!’”
【第6句】:和顏悅色[hé yán yuè sè]
【解釋】顏:面容;悅:愉快;色:臉色。臉色和靄喜悅。形容和善可親。
【出處】《論語·季氏》:“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也。”邢昺疏:“善柔,謂面柔,和顏悅色以誘人者也。”
【示例】申子平急上前,和顏悅色的把原委說了一遍。 ——清·劉鶚《老殘游記》第八回
【第7句】:和容悅色[hé róng yuè sè]
【解釋】形容和善可親。同“和顏悅色”。
【出處】《紅樓夢》第六八回:“那鳳姐卻是和容悅色,滿嘴里'好妹妹’不離口。”
【示例】[張姑娘]先和容悅色,低聲下氣的叫了聲姐姐。 ——《兒女英雄傳》第二五回
【第8句】:怡情悅性[yí qíng yuè xìng]
【解釋】怡:和悅愉快;悅:高興,愉快。使心情舒暢愉快。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7回:“如今上了年紀,且案牘勞煩,于這怡情悅性的文章更生疏了。”
【示例】并不是生活的辛勞,而是一種怡情悅性的娛樂。 ——王西彥《病人》
【第9句】:娛耳悅目[yú ěr yuè mù]
【解釋】娛、悅:使愉快。使心情愉快,耳目舒暢。
【出處】秦·李斯《諫逐客書》:“所以飾后宮,充下陳,娛心意,說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
【示例】今世俗猶皆以此娛悅耳目,辭賦比娛耳悅目,有仁義風諭鳥獸草木多聞之觀,賢于倡優博弈遠矣。 ——唐·歐陽詢《藝文類聚》卷五十六
【第10句】:清耳悅心[qīng ěr yuè xīn]
【解釋】耳朵為之清寧,心情為之歡悅。形容聲音美妙動聽。
【出處】宋·張耒《鳴蛙賦》:“春露初靄,朝華始敷,文羽清喙,飛鳴自如,若奏琴箏而和笙竽,清耳悅心,聽者為娛。”
【第11句】:心悅誠服[xīn yuè chéng fú]
【解釋】悅:愉快,高興;誠:硬實。由衷地高興,真心地服氣。指真心地服氣或服從。
【出處】《孟子·公孫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示例】小弟若在兩位才女跟前稱了晚生,不但毫不委曲,并且心悅誠服。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二十三回
【第12句】:爽心悅目[shuǎng xīn yuè mù]
【解釋】悅目:看了舒服。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愉快。
【出處】明·無名氏《人中畫·風流配》一:“長篇短章,不為不多,然半屬套語,半屬陳言,求一言清新俊逸,賞心悅目者,迥然可得。”
【示例】這千年萬代無邊的戈壁荒灘已經出現了無數水光閃閃的縱橫渠道和水庫,已經出現了無數爽心悅目的綠洲。 ——碧野《新疆在歡呼》
【第13句】:順耳悅目[shùn ěr yuè mù]
【解釋】順耳:合乎心意,聽著舒服;悅:好看。聽著舒服,看著好看。指言行迎合人的心意。
【出處】《三國志·蜀志·法正傳》:“趨求順耳悅目,隨阿遂指,不圖遠慮為國深計故也。”
【第14句】:心悅神怡[xīn yuè shén yí]
【解釋】猶心曠神怡。心境開闊,精神愉快。
【出處】《西湖佳話·西泠韻跡》:“只覺那茶一口口俱有美人的色香在內,吃下去甚是心悅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