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攬”的成語(23個)
本文整理了攬轡中原、大權獨攬、九天攬月等含“攬”的成語23個,其中“攬”開頭的成語6個,“攬”結尾的成語3個,“攬”在中間的成語14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攬”開頭的成語【第1句】:攬轡中原[lǎn pèi zhōng yuán]
【解釋】表示刷新政治,澄清天下的抱負。也比喻人在負責一件工作之始,即立志要刷新這件工作,把它做好。同“攬轡澄清”。
【出處】柳亞子《流亡雜詩》:“劫余仍遣同舟濟,攬轡中原共死生?!?/p>
【第2句】:攬轡登車[lǎn pèi dēng chē]
【解釋】攬轡:掌握馬韁繩。指巡行各地監察吏治。
【出處】唐·陳子昂《上軍國利害事三條·出使》:“先自京師,而訪豺狼,然后攬轡登車,以清天下。”
【示例】丈夫入世貴倜儻,攬轡登車氣何爽! ——清·毛奇齡《送吳明府超遷觀察之閩》詩
【第3句】:攬權怙勢[lǎn quán hù shì]
【解釋】攬:把持;怙:憑借。指總攬大權,倚仗權勢。
【示例】那張湯卻攬權怙勢,大有順我便生,逆我就死的氣勢。 ——蔡東藩《前漢演義》第七十一回
【第4句】:攬權納賄[lǎn quán nà huì]
【解釋】攬:把持。納:接納。把持權勢,并接受賄賂。
【出處】清·無名氏《官場維新記》第六回:“到了湖北,方才曉得李統領因為京里有人參他攬權納賄等事?!?/p>
【示例】他最喜歡攬權納賄。
【第5句】:攬轡澄清[lǎn pèi chéng qīng]
【解釋】攬轡:拉住馬韁;澄清:平治天下。表示刷新政治,澄清天下的抱負。也比喻人在負責一件工作之始,即立志要刷新這件工作,把它做好。
【出處】《后漢書·范滂傳》:“滂登車攬轡,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p>
【示例】少年攬轡澄清意,倦矣應憐縮手時。 ——清·龔自珍《己亥雜詩》
【第6句】:攬名責實[lǎn míng zé shí]
【解釋】指觀其名而考其實績。
【出處】漢·董仲舒《春秋繁露·考功名》:“有益者謂之公,無益者謂之煩,攬名責實,不得虛言。”
“攬”結尾的成語【第1句】:大權獨攬[dà quán dú lǎn]
【解釋】攬:把持。一個人把持著權力,獨斷專行。
【出處】曾樸《孽?;ā返诹兀骸氨坑譀]感情,他卻忘其所以,大權獨攬,只弄些小聰明,鬧些空意氣。”
【示例】軍政時代則大權獨攬于一人。 ——孫中山《心理建設<孫文學說>》第六章
【第2句】:一手包攬[yī shǒu bāo lǎn]
【解釋】一個人辦理全部事情,不容許別人插手。
【出處】清·李綠園《歧路燈》第43回:“你一手包攬,我只賒我的頭錢?!?/p>
【示例】請不要一手包攬,得給他留一個機會。
【第3句】:大包大攬[dà bāo dà lǎn]
【解釋】把事情全部包下來。也表示有把握,負得起責任。
【出處】王文《樊家窯的石雷陣》:“樊指導拍拍我的肩,大包大攬地說:'你就放心吧,保險不會出錯。’”
【示例】他又在大包大攬了。
“攬”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九天攬月[jiǔ tiān lǎn yuè]
【解釋】攬:采摘。到天的最高處去摘月。常形容壯志豪情。
【出處】唐·李白《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詩:“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p>
【示例】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 ——毛澤東《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詞
【第2句】:獨攬大權[dú lǎn dà quán]
【解釋】攬:把持。一個人把持著權力,獨斷專行。
【示例】他總想獨攬大權,與同事合不來。
【第3句】:包攬詞訟[bāo lǎn cí sòng]
【解釋】指招攬承辦別人的訴訟,從中謀利。
【出處】《紅樓夢》第一○五回:“那參的京官就是大老爺,說的是包攬詞訟,所以火上澆油?!?/p>
【示例】錢文貴在村子上包攬詞訟,出出歪主意,一定是可能的。 ——丁玲《太陽照在桑干河上》三五
【第4句】:招風攬火[zhāo fēng lǎn huǒ]
【解釋】比喻招惹是非。
【出處】明·馮夢龍《古今小說》第一卷:“地方輕薄子弟不少,你又生得美貌,莫在門前窺瞰,招風攬火?!?/p>
【示例】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九卷:“是他自家招風攬火,怎倒打你?”
【第5句】:巴三攬四[bā sān lǎn sì]
【解釋】形容說話東拉西扯。
【出處】元·蕭德祥《殺狗勸夫》第四折:“我說的丁一確二,你說的巴三攬四?!?/p>
【第6句】:一攬包收[yī lǎn bāo shōu]
【解釋】指總攬一切。
【出處】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六:“指臺抹凳,擔湯擔水,一攬包收,多是他上前替力?!?/p>
【示例】幸得夫人賈氏才智超群,不但家務內政一攬包收,即張繼在署演試兵將,惟仗簾內夫人照悉一切。 ——清·俞萬春《蕩寇志》第三十二回
【第7句】:收攬人心[shōu lǎn rén xīn]
【解釋】收攬:招納。收買拉攏眾人,以取得好感。
【出處】《舊唐書·韓思復傳》:“不可不收攬人心也?!?/p>
【示例】陛下進北京后,對官民行寬仁之政,收攬人心,并將人馬駐扎城外。 ——姚雪垠《李自成》第四卷第十章
【第8句】:招是攬非[zhāo shì lǎn fēi]
【解釋】猶招是惹非。
【出處】清·錢彩《說岳全傳》:“忽聽得有人叫道:'岳相公在那里?’牛皋聽得,便喊道:'在這里!’岳大爺道:'你又在此招是攬非了?!?/p>
【第9句】:攀今攬古[pān jīn lǎn gǔ]
【解釋】攀:攀談;攬:扯說。指談話的內容兼及古今。
【出處】元·關漢卿《單刀會》第四折:“你這般攀今攬古,分甚枝葉。我要前使不著你之乎者也,詩云子曰?!?/p>
【第10句】:攀藤攬葛[pān téng lǎn gě]
【解釋】攀:用手拉住他物向上爬;攬:指在胸前拉。手拉葛藤向上。形容在險峻的山路上攀登。
【出處】元·無名氏《暗度陳倉》第三折:“峨嵋嶺下,攀藤攬葛采樵人?!?/p>
【示例】攀藤攬葛,上到庵前,推開門看時,是個泗洲大圣祠堂,面前只有個石香爐。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四十二回
【第11句】:收攬英奇[shōu lǎn yīng qí]
【解釋】收攬:招納。招納英雄奇才。
【出處】《晉書·周嵩傳》:“收攬英才,遂續漢業,以美中興之功?!?/p>
【第12句】:登車攬轡[dēng chē lǎn pèi]
【解釋】攬轡:掌握馬韁繩。指巡行各地監察吏治。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陳仲舉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登車攬轡,有澄清天下之志?!?/p>
【示例】滂登車攬轡,有志澄清,行入州郡,墨吏不待舉劾,便已辭去。 ——蔡東藩《后漢演義》第五十回
【第13句】:招災攬禍[zhāo zāi lǎn huò]
【解釋】招攬災禍。
【出處】元本高明《琵琶記·牛小姐諫父》:“你直待要打破了砂鍋,是你招災攬禍。”
【示例】老官兒道:'怎的沒影響,怎的沒人看見?只是他的對頭利害,誰敢多嘴管這閑事,去招災攬禍?’ ——明·名教中人《好逑傳》第一回
【第14句】:棄故攬新[qì gù lǎn xīn]
【解釋】拋棄舊的,吸收新的。
【出處】清·曾國藩《黃仙嶠前輩詩序》:“間以其余發為詩章,又能棄故攬新,約言豐義,而先生曾不以自鳴,退然若無以與于古者。”